關於消費異化的文化批判

學識都 人氣:1.98W

摘要:受消費主義思潮以及某些陋俗文化觀念的影響,消費異化現象正在充斥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異化造就了特殊的消費文化以及消費文化心態。消費異化爲畸形、非理性消費行爲提供了支持,不合理的消費文化又助長了消費異化的泛濫。解讀消費異化與消費文化之間的關係,對倡導推進健康向上的消費理念有積極意義。同時,開展對屬於陋俗的消費文化、理念、行爲的批判,有助於人們對消費意義的認知。全方位認知消費異化的危害,建立符合國情、健康向上的消費文化是抵制消費異化的必要手段。

關於消費異化的文化批判

關鍵詞:消費異化;消費文化;文化批判


  一
一般認爲,消費異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世界進人消費時代的伴生物。所謂“消費異化”是指消費超越了自身的內涵,使人的消費價值目標發生偏離,導致消費觀念和價值取向扭曲,消費的原始、本真意義發生了改變。這種消費“在本質上是一種‘異化消費’。本來意義上的消費是對使用價值的消費,其目的是對需要的滿足,這是正常消費。異化消費則是使消費與‘需要’、‘使用價值’相背離,過度地去追求不必要的消費,造成巨大的浪費,這是不合理的消費。“人們的消費就不再是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種手段,而成了一種對商品象徵意義的符號消費,即成了一種異化消費。論及消費異化及其種種表現,可謂涉及諸多領域,俯拾即是。擇其要者,僅從以下兩個側面略作說明。
其一,符號化的扭曲與曲解。消費或消費行爲“符號化”是指人們消費的目的並非爲了滿足於各種消費品一般使用價值,而是爲了追求具體需求以外的某些符號表徵。“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商品的服務和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徵意義。”閉現代社會,商品(包括各種服務)越來越多地帶有符號意義與特徵,符號已成爲商品的另外一種價值。然而,符號畢竟不是商品的全部屬性,也不應淹沒商品最基本的屬性。一段時間以來,相當一部分國人過分看重消費品的符號意義,過分追求符號的外延意義,使符號意義發生 扭曲,消費行爲、觀念發生了異化。一些人的消費目的更多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符號慾望”。其中有腰纏萬貫,一擲千金的富豪大款,也有追逐“時尚”,還談不上富足的工薪族。前者消費過程中追求各種名目的名牌、高檔消費品,目的是爲了昭示自己的富有—消費品是其身份、富有的象徵、標識,並不考慮消費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是否相符。對於豪華、奢侈的追求徹底消解了消費品最基本的屬性。於是,抽什麼品牌的香菸,開哪國生產的高檔名車,穿哪個名牌的時裝成爲這些人的消費追求;於是,爲了迎合這部分人的消費需求,應運而生地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天價”消費品:“天價年夜飯”、“天價香菸”、“天價豪宅”……。雖然他們只是人羣中的少數或極少數,但所造成的“負激勵”效應卻是巨大的,催生了另一部分不屬於富豪、大款階層的、對消費和商品符號化情有獨鍾消費者。這些人的收人顯然無法和富翁大款相提並論,但對符號化的追求並不示弱:消費的目的也是爲了顯示身份、地位,照顧“門面”,滿足虛榮心。於是,收人並 不豐厚的“白領”吃住高檔,穿用名牌—追求高消費,成爲生活水平的虛假符號。超前消費導致了少數人“花明天的錢,今天盡情享樂”的消費觀念和價值取向。有學者指出,高消費“爲消費異化提供了溫牀”閉。無論在我們這樣的發展 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這種過度符號化的'異化消費都是非理性消費,應當予以批判。
消費符號化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異化了消費品的基本功能,是消費行爲的異化,但實際上是價值觀念的扭曲,產生的各種負面效應—所謂,卜經濟”效應,遠遠超出消費領域或經濟領域。其中,消費文化的導向作用在今天越來越顯示出強勁的勢頭。整個消費過程中,人往往受商品—符號的左右,人與商品的關係也發生了異化。針對符號及其消費意義的逐步增多,許多時候物品消費即是符號消費的現實,有學者指出:“符號消費的實質在於社會身份的建構”。人們購買消費品、商品的主要目的並非是爲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而是爲了追趕潮流、領略時尚、炫耀財富與富有等等與真正的商品屬性毫不相關的慾望—“符號欲”。此間,人是否“在場”取決於商品的符號“價值”。因此,“藉助商品的符號價值,人們可以解釋爲什麼商品變成了慾望和着迷的對象,炫耀性消費爲什麼會發生,爲什麼有些商品會得到人們的偏愛,而這些問題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所無法解釋的。的確,根據馬克思主義生產決定消費的理論,無法解釋人們對符號消費的“執著”。也許我們只能從文化的視角進行剖析。因爲“人的符號活動的實現就是‘文化’、‘文化世界’。據此,有理由認爲,消費文化的“異化”是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