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下傳統文學出版困境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6.21K

摘要:電子文化帶來的讀者閱讀方式和閱讀口味的轉變使審美性、思想性和語言性爲本質特徵的傳統文學的生產和銷售遭遇嚴重挑戰,面臨着讀者銳減、出版利潤持續縮緊、聲譽日弱等生存危機,處於掙扎與蛻變、淪陷與突圍的態勢之中。在新媒體不可逆轉的衝擊下,傳統文學出版所面臨的這種態勢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探究。文章旨在衆多研究中給出一些獨特的見解,爲傳統文學出版的突圍之路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新媒介下傳統文學出版困境研究論文

關鍵詞:新媒介;傳統文學;出版困境;突圍之路

在人類文明史上,隨着時代的變遷,媒介作爲信息傳播形式經歷了幾次重大變革,從最初的口頭傳播到文字記載再到電子技術傳播。每一次深刻的媒介變革不僅改變着社會生產的方式,同樣也改變着文學生產的方式和文學存在的形態,深刻影響着文學的審美維度和美學意蘊。因此可以說人類文學史是媒介不斷演進、不斷變革、載體不斷延伸的傳播史。上古時期,說唱是文學賴以傳播的媒介,爲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形成和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流動載體。古代文字的出現改變了傳播媒介無形的狀態,但由於它所依附載體的侷限性,以言簡意賅的文言文爲主要形式的古文學作品是當時文學存在的主要形態。後來印刷術的出現帶來了傳播媒介的第一次革命性的變革,使文字的大量複製成爲了可能,爲書籍、報刊、雜誌等廣泛刊行和流通提供了便利條件。於是以小說爲主要文學形態的創作進入全盛時期。到了20世紀,電子媒介的勃興,特別是基於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互聯網徹底改變和置換了文化和文學的傳播方式,同時也徹底改變了文學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形態,顛覆了人們原有的審美習慣和思維模式。賴以新媒介而生的電視劇、電影和網絡文學以圖像化、迅捷化和平等化等特徵迅速贏得了讀者羣的愛戴和追捧,大有取代印刷文化之勢。

總之,面對電子文化的強大沖擊和由此帶來的讀者閱讀方式和閱讀口味的轉變,以審美性、思想性和語言性爲本質特徵的傳統文學陷入了無所適從的局面,其生產和銷售受到嚴重挑戰,面臨着讀者銳減、出版利潤持續縮緊、聲譽日弱等生存危機,處於掙扎與蛻變、淪陷與突圍的態勢之中。在新媒體不可逆轉的衝擊下,傳統文學出版所面臨的這種態勢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探究。所以,本文旨在衆多研究中給出一些獨特的見解,爲傳統文學出版的突圍之路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一、新媒介對傳統文學出版的衝擊

電影、電視、網絡、手機等作爲新興的媒介載體,以轟炸式的信息對當代受衆進行全方位侵襲,以娛樂化的總體特徵顛覆着受衆原有的審美慣習,極大地削弱了文學怡情養性的審美功效,侵蝕着受衆的閱讀耐心。身邊之人特別是當代青年能靜下來閱讀書本的人越來越少,而利用手機和網絡看電影或進行淺閱讀的人越來越多。雖然以印刷書籍爲己任的出版社想盡辦法、變換花樣地出好書,出大家喜歡的書,但是書籍種類的增多和書籍樣式的更新也無法挽救書籍銷售整體衰微的態勢。傳統出版業面臨着新興媒介衝擊下的生存危機和挑戰,如日本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潰》一書的序言中所說“許多企業都在進行殘酷的重組與淘汰,在幾萬家出版企業以及出版關聯企業中,己經有一大半無法生存了,這是近代出版構築了一百多年的大廈將傾的危機,這是出版業面臨全面崩潰的危機”。[1]

(一)新媒介改變了傳統文學的外部生存環境

從最初的口頭相傳到當今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文學一直依賴着傳播媒介而生存,並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記載它的發展軌跡,給後人留下了浩瀚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學達到其巔峯時期是在紙的發明和印刷術被廣泛運用之後,因爲刊登小說、喜劇等多樣文學體裁的報刊和雜誌相繼涌現,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文學理論著述都達到了以往無法比擬的發展和繁榮。到了20世紀,新的電子媒介的出現使文學可以脫離對文字和紙張依附,從而被搬上銀幕、走進廣播,在適應新媒介傳播特性的同時文學樣式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豐富。近年來,互聯網作爲一種全新的傳播媒介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人的存在方式,更是對文學進行全方位的影響和衝擊,進一步地擠壓了傳統文學的生存空間,因其實時交互功能和對多媒體技術的整合可以幫助人們打造出符合現代生活節奏的、色彩繽紛的、獨具魅力的、直觀形象的、輕鬆幽默的、包羅萬象的電子審美空間。如艾爾雅維茨所說:“在後現代主義中,傳統文學迅速遊移至後臺,而中心舞臺則被視覺文學的靚麗輝光所普照”。[2]順便問及身邊的年輕人,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在校生或畢業生,他們幾乎沒認真閱讀過古代和現當代經典文學和文化著作,對它們的瞭解多限於對影視劇的觀看,但對一些網絡寫手的姓名及其作品可謂是脫口而出且能評頭論足,如痞子蔡、匪我思存、安妮寶貝、桐華、慕容雪村、流瀲紫等。他們的作品在當代青年中異常火爆,從網上火到網下,從網絡文學到紙質出版再到影視劇的改編,成爲了當代社會消費的主流,嚴重擠壓了傳統文學的生存空間。

(二)新媒介改變了傳統文學的文學場域

影視媒介和數字化媒介不僅改變了文學紙媒在大衆傳播中的中心地位,使文學的傳播更加多元化,還爲文學的創作帶來了全新的書寫工具和迅捷的傳播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分化和改變了傳統的文學場域,導致了新的文學生態和文化身份的形成。文學與新興網絡和手機媒體的對接迅速出現了繁華的文學景觀,不僅形成了對傳統紙質文學分庭抗禮的局面,並且有擠壓和取代紙質文學的強勁發展勢頭。媒介作爲文字載體不僅決定着文學的傳播方式,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文學生產的思維方式和接受方式。文學搭接新的媒介特別是網絡媒介得以重新構建自己的話語平臺,開啓了互動領域,改變了讀者市場的主從關係,使文學接受者以新的主體身份廣泛參與到文學的生產場域中,不僅擁有更多的消費選擇權和評論權,還擁有了基於網絡開放特徵的參與文本創作的權利,體現了存在意義上文學新型的敞開、交互的美學內涵,開拓了文學創作新的發展空間,創造了全新的審美體驗。還有新媒介通過其不同於以往的價值評估標準,要求文學創作的內容和形式必須符合其新的傳播特性和新的市場推介法則,在創造衆生喧譁的繁榮景觀下涌動着網絡文學作品的類型化、模式化、圖像化和消費化的創作趨勢。總之,媒介的中介性和工具性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文學場域中各要素之間的關係,決定着文學身份、文學生態、文學生產和傳播模式,決定着傳統文學的生產和傳播已無法適應新媒介、新市場的推介法則。

(三)新媒介削弱了傳統文學的審美功能和審美功效

在電子媒介出現之前,人們通常藉助書籍、報刊雜誌等媒介來欣賞文學作品,其思想性、精神性和語言審美性不僅起到怡情修德的功效,還起到淨化社會、迴歸理性、確證崇高、實現人類精神超越與文化更新。所以,在擁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度,讀書不僅爲文人雅士所鍾愛,也爲普通大衆所津津樂道。但是當代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文學媒介巨大革新,顛覆了傳統文學在社會話語和輿論導向中的主導地位,並使其越來越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遊戲式的輕鬆、圖像化的敘事、新奇古怪卻生機盎然、數字化符號建構的`網絡或手機文學。其動態、多維和具象性的特點消解着受衆文字閱讀時的深度思考、豐富想象和深刻領悟,使整個社會進入了流於讀圖的淺閱讀時代。圖像符號逐漸形成了在社會文化中的霸權地位,改變了文學的審美功能,使傳統的文以載道的文學教化功能受到了空前的挑戰。因爲生活在重壓之下的現代閱讀受衆走進文學是爲了尋找精神上的愉悅、情緒上的撫慰和心理上的消遣。所以新媒介不僅改變着社會文化形態,還滲透影響着我們文化精神,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文化精神,使他們過多地依賴以時尚和消費爲主要特徵的圖像文化,結果導致了傳統文學讀者羣的減少和傳統文學出版的日漸式微。

二、新媒介語境下傳統文學出版的突圍之路

由上所述新媒介改變了整個文學的生態系統,改變了以往的文學生產順序,作家和編輯以往的權威地位日漸式微,讀者和媒介的地位日益突顯,文學以往的文學性和嚴肅性受到了嚴重挑戰,大衆可以不受約束地進入文學的領地狂歡。如袁勇麟所述“新媒介在寫作方式、傳播方式、發表方式和接受方式等方面都深刻地改變了傳統文學的過程。它需要我們突破以往的對文學的認識論框架,把對文學的觀照從靜態的認知拓展爲人類共同體的一種活動”。[3]所以面對新媒介對傳統文學作品來勢洶洶的衝擊,很多作家和出版社在驚愕之餘不免對其持保守態度。但不管支持與否,他們都無法改變新媒介對我們文化和生活發揮影響力的強勁勢頭,唯有順應它的發展潮流,挖掘自身的優勢,並利用新媒介的技術來拓展傳統文學的生存空間,讓傳統文學以新的面貌重新煥發光彩,才能挽救日益萎縮的傳統文學出版業。

(一)轉變觀念,實現傳統文學出版和新媒介的對接

新聞出版總署2010年的“一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特別強調“要支持新聞出版企業積極採用數字、網絡等高新技術和現代生產方式,改造傳統的創作、生產和傳播方式。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產品向多種介質出版產品共存的現代出版產業轉變”。[4]由此可見,新媒介不僅爲傳統文學和傳統文學的出版帶來了巨大挑戰,也爲傳統文學的出版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唯有順應媒介不斷革新的歷史發展潮流,挖掘自身的優勢,利用新媒介的先進技術,才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術。近年來長篇歷史文學鉅著《大秦帝國》的暢銷爲傳統文學的出版和營銷帶來了希望和生機。它打破了新媒介時代文學商業化訴求與傳統文學文本的形式和內容並不相符的規律,積極利用影視、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介技術提高宣傳力度和擴大其文學影響力。隨着《大秦帝國》影視劇在海內外電視臺和互聯網上的熱播,“大秦”歷史成爲了當下社會文化關注的焦點。更多人開始願意瞭解那段歷史,希望通過文字去更細膩地感受那段崢嶸歲月和金戈鐵馬的英雄生涯,並同時思索現實與未來。因此很多大型實體書店和網上書店把《大秦帝國》原作擺在醒目的位置,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世紀文景推出的《大秦帝國》全新修訂版成了讀者追捧的目標,極大地帶動了原著的熱銷。它的持續暢銷打破了當代社會消費語境下只有青春文學、玄幻文學或穿越文學才能成爲市場銷售寵兒的慣例,成爲了傳統文學經受住電子時代以圖像爲主導的消費市場考驗的成功案例,爲傳統文學的發展和傳統文學出版社的生存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經驗。

(二)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開發數字出版業務

面對新媒體的衝擊,傳統文學出版業一方面需要改變觀念,跟隨時代變革潮流,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出版行業積累的經驗和深入挖掘自身業已形成的獨特優勢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走適合自身發展的獨特之路。因爲無論對數字出版還是傳統文學紙質出版來說,核心競爭力歸根到底是提供高品質的內容資源,吸引更多的受衆。而傳統文學出版業在內容甄選和編輯水準比新媒體見長,只要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權威分析和精闢言論的優勢,同時重視新媒體、吸收新技術並以讀者爲中心,及時、快捷地將最核心的、優質的內容提供給受衆,就能打造以內容爲王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在新技術傳播領域的競爭力。這實質上是要求傳統文學出版業在自我強身健體之時,充分發揮品牌和資源優勢,積極向數字出版轉型。目前,我國數字出版業務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是由從事網絡出版業務的網絡公司掌控,而傳統的優質出版社只是出版內容的提供者,不是電子出版的掌控者。而他們可以有意識地轉變原有角色和功能,積極開發具有巨大的潛力市場數字出版業務,並加之自身所擁有的資金、資源、人才及其管理方面優勢和已所擁有固定的廣泛讀者羣和讀者一般情況下所具有的圖書品牌意識,傳統出版業可以在電子文化時代打造以內容爲王的核心競爭力,找到自身的安身立命之術,挽救日益衰微的出版命運,實現品牌內容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三)積極發掘網絡文學佳作,開展網絡文學出版業務

新媒介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導致了新型網絡文學的誕生,它以一種新的生產機制和傳播機制有別於傳統的文學樣式。作爲傳統文學出版業在堅持打造富有人文內涵暢銷書的同時,也應當積極拓展自身的業務範圍,擴大自身企業的影響力,主動挖掘網絡文學佳作,敏銳地擁抱文學新軍,用自身文學出版的優勢和成熟的出版經驗及模式嫁接網絡文學的新枝,爲文學的傳承開闢出新的天地。因爲在龐大蕪雜的網絡文學作品中不乏佳作出現,如《悟空傳》、《明朝那些事》、《誅仙》等都以其自身獨特的語言、嶄新的敘事和奇妙的構思使其在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上足以蓖美傳統文學。正是這些優異的網絡佳作改變了傳統文學評論界的態度,很多傳統文學的獎項也開始向網絡文學作品敞開她包容的胸懷,傳統文學出版不能忽視網絡文學的力量。正如馬季在《網絡文學透視與備忘》中所述“從本質上看,‘網絡文學’仍然用漢字抒情和敘事,仍然是通過閱讀提供給讀者審美愉悅,這說明它仍然沿襲了‘傳統文學’的基本功能,只是在傳播方式與寫作形式上有所變化。”[5]也就是說好的網絡文學作品除了具有鮮明的娛樂性外,也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審美性。因此,傳統文學出版業主動挖掘和出版網絡文學佳作,不僅可以拓展自身的業務範圍,也可以擴大自身的受衆範圍。

參考文獻:

[1]小林一博.出版大崩潰[M].甄西,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

[2]阿萊斯艾爾雅維茨.圖像時代[M].胡菊蘭,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袁勇麟,李薇.文學藝術產業:趨勢與前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4]新聞出版總署.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S].新出政發(2010)1號.

[5]馬季.網絡文學透視與備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