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區與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探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W

爲完善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勢必要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手段,應用網絡進行自主性學習。基於這樣的形勢,我們提出了構建縣級社區學院與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通過構建縣級社區學院與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實現由原來的“面授爲主的送教下鄉方式”提升爲“網絡平臺支持服務爲主的送教下鄉方式”,開闢學習支持服務的新功能,增強學校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探索更有效地爲當地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新途徑,拓展餘姚社區學院辦學空間;並進一步有效整合社區學院和社會教育資源,使餘姚社區學院在辦學設施、辦學環境、辦學能力、隊伍建設、服務水平和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綜合能力方面發生質的飛躍,從而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餘姚社區學院按照“構建社區學院與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的工作思路,堅持在“建”字上下功夫,在“管”字上動腦筋,在“用”字上求實效,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中的作用,推動遠程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關於社區與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探析論文

一、在“建”上下功夫,全力打造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

一是基本建成覆蓋四個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近1年來,寧波社區學院餘姚學院按照構建社區學院與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思路,率先將現代遠程教育向鄉鎮街道和社區拓展和延伸,先後投入資金30多萬元先後建成了餘姚社區學院網絡資源中心、餘姚社區學院網絡管理中心、餘姚社區學院雙向視頻主會場以及丈亭成校、低塘成校、臨山成校、陸埠成校四個教學分會場、配備了丈亭成校、低塘成校、臨山成校、陸埠成校四個多媒體網絡教室,架設了AVCON雙向視頻服務平臺,從而實現了師生間的實時異地教學與交流。社區學院與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建成以來,成功召開雙向視頻教學15次,從而突破了傳統時間與地點的限制,使各個成校學員實時觀看餘姚社區學院主課堂的教學視頻,依託網各教育平臺開展遠程教育工作,實現了遠程教育手段的多樣化。二是建立了與鄉鎮成校間的內部網絡。與鄉鎮成校間的內部網絡的組建是構建鄉鎮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的.核心和基礎。

由於這個網絡教育平臺需要進行雙向視頻、TOD點播系統,所以對網絡的帶寬要求比較高,要求網絡傳輸率達到300Kbps以上。但我們通過對4所成校的實地調查測試,發現絕大多數成校的網絡傳輸率只有在100Kbps左右。遠遠達不到我們所需要的要求。爲了達到這一要求,我們對現有的網絡進行改造。在改造時,充分考慮社區學院與鄉鎮成校的實際情況,採用千兆以太網技術,具有高帶寬1000Mbps速率的主幹,100Mbps到桌面,注重設備選型的性能價格比,採用支持網絡管理的交換設備,足不出戶即可管理配置整個網絡。投入二十多萬元,以教育網MSTP光纖專線和電信光纖專線爲依託,建立了餘姚社區學院與四個成校之間的遠程教育城域網。以社區學院中心機房建設爲核心,建立視頻互動教學系統、教學資源庫和現代遠程站“餘姚社區學院在線網”,形成了具備“視頻會議、網絡直播、在線點播、互動教學”四大特色功能的現代遠程教育輔助教學網絡體系。三是資源共享與共建,對網絡平臺教學資源建設採取“統一管理、多種途徑、多樣內容”的方法,由余姚社區學院和六鄉鎮成校共同建設。平臺實現和“陽明課堂在線”平臺對接,共享寧波社區學院、餘姚社區學院教學資源;由相關教師、相關人員配合上級社區學院教學資源、結合六鄉鎮學生實際,製作多媒體視頻輔導資源;同時在教學上爲滿足各方面知識的需求,促進當地青年成才,適量引進有關法律、生活、家庭、心理健康等修身養性的知識。這些內容由余姚社區學院信息中心統一導入“網絡平臺”,供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鄉鎮青年瀏覽學習。四是建立了TOD點播系統,實現了教學資源實時點播。引進了南京科健公司的TOD視頻製作、播放、點播、直播技術平臺,實現了老師上課的視頻、音頻及電子板書同步實錄,不需課件後期製作,並立馬上傳到學校網站TOD視頻點播服務器供學員網上點播,達到了方便,快捷,有效傳輸。

二、在“管”上動腦筋,精心培育遠程教育服務體系的軟環境

一是建立了網絡運行工作小組。由學校院長爲組長,學校教學副院長、各鄉鎮成校校長爲副組長,雙方學校技術人員和專業負責教師爲組員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網絡運行的檢查、指導工作。二是建立了網上資源建設維護制度。學校專門爲該網絡的建設和維護配備技術人員1人,負責網絡的暢通和各類資源的充實和更新;負責對鄉鎮成校網絡技術人員的輔導和培訓;同時負責對學生網上學習情況的跟蹤與反饋。三是建立了導師制度。爲就讀的開放教育鄉鎮青年學員配備導師,做好學生的學習服務,指導學生應用網絡進行資源下載學習和課程輔導教師的互動。四是建立了學習小組制度。對鄉鎮學員根據專業、地域成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網上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學習討論,互幫互助。五是建立網上互動制度。利用三級網絡平臺,開展網上教學和學習活動。

三、在“用”上求實效,確保遠程教育網絡切實發揮作用

一是不斷提高使用率。在餘姚社區學院社區學院在線及各鄉鎮成校網站上發佈教學信息899條,通過遠程教育教育網召開各成校各類視頻會議16次,組織學員視頻培訓6次,受培訓人數達500人次。二是強化督促檢查。先後到各成校站點開展督查工作10次,解決各站點在學用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建立站點使用情況通報制度、雙向視頻節目播放成效反饋制度,使遠程教育學習活動真正能爲城鄉學員服務。三是加強遠程教育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製作各專業各學科專題教育片20多部,製作遠程教育系列培訓課件、教師教學課件等多媒體輔助課件50多個,做好各種教學活動、會議影像資料收集工作,目前已保存圖片素材1GB,視頻素材資料2000多分鐘。在餘姚社區學院陽明課堂在線上傳視頻教學節目50多部、發佈信息1000多字。通過開闢遠程課堂、專家課堂、網絡課堂,爲廣大城鄉學員提供學習政治理論、科學文化、惠農政策、實用技術的教學平臺。

四、結語

“鄉鎮成校一體化網絡教育平臺”建成後,將爲六鄉鎮成校創造一個良好的社區學員學習支持服務環境,使學員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優質教學資源,鄉鎮農村學員的“學習支持服務”將得到充分保證。同時隨着社區學院“網絡送教下鄉”功能的推進,可提升農村(社區)幹部素質和管理能力;爲企業培養一批經濟類、管理類實用型人才,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六鄉鎮成校網絡硬件設備,建成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輔導教室,服務能力將進一步提高,更好地爲社區學員提供教學支持服務。同時讓更多的鄉鎮農村學員享受電三級平臺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料,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讓更多的人瞭解社區學院、熟悉社區學院、認同社區學院,提高餘姚社區學院在全市鄉鎮中的影響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