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流理念創新分析

學識都 人氣:1.96W

摘要: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變的重要標誌,是企業能否爲客戶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是否擁有結成合作夥伴關係的核心客戶。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仍然主要在提供運輸、倉儲等功能性物流服務,通過比拼功能服務價格進行市場競爭。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傳統物流服務模式,在服務理念、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上實現創新。首先,要認清一體化物流與功能性物流在服務性質、服務目標和客戶關係上的本質區別,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其次,要在運輸、倉儲、配送等功能性服務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實現由物流基本服務向增值服務延伸,由物流功能服務向管理服務延伸,由實物流服務向信息流、資金流服務延伸,爲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物流服務;同時,要根據客戶需求,結合物流企業自身發展戰略,與客戶共同尋求最佳服務方式,實現從短期交易服務到長期合同服務,從完成客戶指令到實行協同運作,從提供物流服務到進行物流合作。

我國物流理念創新分析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一體化物流,服務,創新

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變的重要標誌,是企業能否爲客戶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是否擁有結成合作夥伴關係的核心客戶。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仍然主要在提供運輸、倉儲等功能性物流服務,通過比拼功能服務價格進行市場競爭。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傳統物流服務模式,在服務理念、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上實現創新。

一、服務理念的創新

我國的物流企業大都是從運輸、倉儲等功能性服務切入物流市場的。要發展一體化物流,首先要認清一體化物流與功能性物流在服務性質、服務目標和客戶關係上的本質區別,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

1、一體化物流服務不是多個功能服務的簡單組合,而是提供綜合管理多個功能的解決方案

根據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的定義,一體化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運用綜合、系統的觀點將從原材料供應到產成品分發的整個供應鏈作爲單一的流程,對構成供應鏈的所有功能(FUNCTION)進行統一管理,而不是分別對各個功能進行管理;第三方物流(3PL)提供商是爲客戶提供多個物流服務,最好是將這些服務一體化的企業。可以看出,現代物流企業以一體化物流服務爲發展方向。一體化物流服務不是單純提供運輸、倉儲、配送等多個功能性物流服務的組合,扮演物流參與者(INVOLVED)角色;而是需要將多個物流功能進行整合,對客戶物流運作進行總體設計和管理,扮演的是物流責任人(COMMITTED)角色。

由於物流功能之間存在成本的交替損益(TRADE-OFF),因此,一體化物流服務不是簡單地就功能服務進行報價,而是要以降低客戶物流總成本爲目標制定解決方案,並根據優化的方案進行整體服務報價。美國物流專家BOB DELANEY將物流定義爲“管理移動和靜止的庫存”,認爲真正的物流節省來自於通過庫存管理和控制來降低庫存水平。比如將美國平均銷售庫存期從1.37 個月降到1.3個月,就可以節省物流成本250億美元。但功能性物流公司只專注於自己提供服務的運輸、倉儲等功能領域的成本降低;而不能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來“管理移動和靜止的庫存”。因此,他們只能得到有限的成本節省,且很難持續;而不能提供優化整個或大部分供應鏈的物流解決方案,最多隻是提供次優方案。

所以,一體化物流服務的市場競爭,實際上是物流解決方案合理性的競爭。物流企業在開發一體化物流項目時,必須對目標客戶的經營狀況、物流運作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等有透徹的瞭解,根據物流企業自身優勢找出客戶物流可以改進之處,爲客戶定製物流解決方案。而要做到這些,物流企業必須不斷研究目標市場行業的物流特點和發展趨勢,成爲這些行業的物流服務專家。

2、一體化物流服務的目標,不僅僅是降低客戶物流成本,而是全面提升客戶價值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CLM就一直在組織對企業物流績效衡量和第三方物流價值的研究。根據最近的抽樣調查,在過去兩年裏,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客戶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8%,物流資產下降24.6%,訂貨週期從7.1天下降到3.9天,庫存總量下降8.2%,說明第三方物流服務能從多方面提升客戶價值。

實際上,貨主企業的不同管理者對第三方物流價值的理解各不相同。運營總監(COO)做出將企業物流運作外包給第三方物流的決策,常常只是依據第三方物流更具效率的服務價格與企業現有運作更高的成本之間的差別優勢;市場總監(CMO)則看重第三方物流在提升服務和送達現有和新增市場的能力,以便提高銷售額,與客戶建立更好的長期關係;財務總監(CFO)願意看到設施、設備甚至庫存等資產從企業財務平衡表上消失,釋放資金用於更具生產性的活動,即刻和不斷改進企業的資產回報;信息總監(CIO)則常常因能夠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系統與技術資源,避免自建系統不斷升級帶來成本和麻煩而高興。

總的來看,物流外包可以使企業將資源專注於核心競爭力,做更多自己擅長的,而將不擅長的交給第三方物流去做,使企業的物流總監(CLO)可以不必擁有資源而能夠控制物流運作的結果,並得到“一站式”物流服務。因此,物流企業在開發一體化物流項目時,一方面,不要簡單地與客戶或競爭對手比服務價格,而是要讓客戶全面瞭解物流服務所帶來的價值;另一方面,要由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與客戶的物流總監或更高層管理人員商討物流合作問題,以便於在物流價值方面達成共識。

3、一體化物流服務的客戶關係,不是此消彼長的價格博弈關係,而是雙贏的合作伙伴關係

既然一體化物流服務是管理的服務,目標是全面提升客戶價值,那麼一體化物流服務的收益就不應僅僅來自功能性服務收費,而應該與客戶分享物流合理化所產生的價值。因此,目前發達國家第三方物流服務一般不按功能服務定價收費(TRANSACTIONAL PRICING),而是採用成本加成(COST PLUS)定價方法,即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與客戶達成協議,按物流成本的一定比例加價收費或收取一定的管理費。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使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減少對各功能服務分別報價的難度與風險,二是客戶可以與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一起來分析物流成本,從而對自己的物流成本的瞭解更加清楚。

長期聯盟關係,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越來越重視數據管理與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ABC),以提供及時、準確、全面、可操作的物流活動數據,用於客戶物流系統的計劃、調度、績效衡量、成本計算和報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常常與客戶達成利益共享(GAINSHARING)協議,以合理分享物流改進帶來的效益。這一聯盟還可以包括客戶的供應鏈夥伴,即客戶的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可以參與對物流的改進並分享由此帶來的收益。

雖然我國現有的物流服務還沒有擺脫傳統的以運輸費、倉儲費爲指標的結算方式,但物流企業在開發一體化物流項目時,仍應避免與客戶糾纏於就功能性服務收費進行討價還價。要從客戶物流運作的不足切入,與客戶共商如何改進,讓客戶先認識到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帶來的好處,再商談合理的服務價格。實際上,客戶因爲物流合理化而發展壯大,物流外包規模自然會相應擴大,雙方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也會隨之增加,物流服務的收益和規模效益必然會提高,這就是雙贏的合作伙伴關係。

二、服務內容的創新

物流企業要在一體化物流服務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以客戶爲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運輸、倉儲、配送等功能性服務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內容,爲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物流服務。

1、由物流基本服務向增值服務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