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英語教學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論文

學識都 人氣:4.88K

摘要:近年來,幼兒越來越多地以不同的形式接觸第二語言(我國的幼兒主要爲英語。)從某種意義上講,早期兒童是否有必要學習第二語言似乎已不是人們的關心所在,大家更關心的是學習第二語言對兒童的心理髮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借鑑一些研究資料和近幾年我們做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訓研究》取得的一些研究結果,我們用事實、事例和研究資料證實幼兒園開展雙語教學活動(主要指英語活動)對幼兒的心理髮展所產生的影響。

幼兒園英語教學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論文

關鍵詞:幼兒園;英語教學;幼兒心理髮展;語言能力

一、能促進幼兒語音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雙語活動中教師自然會向兒童展示另一套與母語不同的語言符號系統。這一方面可以促進兒童對語言多樣性的理解,豐富兒童的多種語言經驗,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

首先,在進行雙語活動時,可以使兒童對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產生敏感。英語和漢語不屬於同一語系,各自有相對獨立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系統,隨着學習的深入,幼兒會逐漸意識到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在學習和運用不同語言時能夠即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系統。對語言之間差異產生敏感的直接結果是幼兒開始將語言看作他們頭腦中已經擁有的諸多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系統,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語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

其次,第二語言的學習和掌握有利於幼兒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我們通過12所實驗幼兒園測得的數據和分析,可以充分顯示這一點。因爲進行雙語活動時,可使幼兒獲得更多的機會參與以語言爲交際手段的交際活動,從而提高了他們對交往情景和交往對象的敏感性。

第三,早期兒童學習第二語言,使他們更容易獲得純正、地道的第二語言的發音。我們從央視10套節目一年一度的“希望英語風采大賽”中,小學組的語音普遍優於中學組和大學組的語音便不難看出這一事實。而這一點也能得到科學的左證。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機構在1996年第1期《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通過核磁掃描發現,成年人學習外語時使用的大腦部位與兒童明顯不同,由此導致成年人掌握外語的速度遠遠沒有兒童迅速。這是因爲大腦中負責學習語言的部位即“布羅卡斯區”在人的幼年時期非常發達靈敏,人們的母語即貯存在該區域。但隨着年齡的增長,該區只能在大腦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記憶結構,新的記憶結構沒有“布羅卡斯區”靈敏,在使用時還需要與“布羅卡斯區”建立聯繫,因此成年人學外語的速度很慢,掌握得遠沒有兒童牢固,也較難形成基於“布羅卡斯區”的語感。神經心理學家的一致看法是,超過了青春期就不那麼容易完全習得第二語言的語音。成人當然也能學會第二語言,但只有6%到8%的人可以習得不帶第一語言口音的二語。

二、能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

我們通過對進行雙語課題研究的實驗園的不斷觀察和檢測中發現,與學習單語言的幼兒相比,學習雙語言的兒童較早的發展了一種分析語言本身結構的能力,他們能較早意識到言語表徵與語義是分離的,他們在學習語言時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語義上而不僅僅在形式上。兒童的思維更多地依賴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及其聯繫進行思維,而語言是人思維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思維的發展等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兒學習第二語言使同一形象的兩種語言序列發生聯繫,加速了幼兒對語言和語義的分離,對幼兒概念的形成和思維能力特別是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高起促進作用。我們的實驗分析結果表明,學習雙語的兒童,往往在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創造性和新穎性方面優於學習單語的幼兒。雙語實驗班裏的幼兒較普通對比班裏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更強,思維更活躍,反應更靈敏,性格更開朗,言行舉止更大方,尤其是禮貌用語的使用更頻繁。因爲在幼兒園開設英語教育,是在完成漢語教學大綱的同時進行的,這實際上增加了幼兒掌握語言的總量,語言的訓練與運用促進了幼兒的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的提高促進了他們思維的發展,並且開始萌發第二語言的思維。從腦是多使用才能發達的觀點出發,幼兒在學習英語時也開發利用了大腦的語言中樞。從語言與思維的關係看,語言的發展將促進思維的發展[2]。

三、能促進幼兒早期智力的開發

心理學家認爲:“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受語言能力的影響最大。”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著名科學家道爾頓1歲半能自行閱讀,2歲半就能寫信;德國傑出詩人歌德4歲能讀書,8歲時除精通德語外,還對英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等皆能運用自如。這兩位日後非凡的“神童”共同特徵,就是具有超強的語言能力。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也是在幼兒時期掌握了英、法、德等幾門語言的.。199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美籍華人科學家崔琦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他今天取得的成就也受益於小時侯接受了雙語即英語與母語的教育。衆多例子不勝枚舉。總之,正是他們幼時所受到的多種語言與文化的薰陶促進了他們的思維向發散型發展,使他們的早期智力得到開發。當然,語言的發展決定和制約着思維的發展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第二語言的發展對思維的影響或智力的發展程度究竟有多深,力度究竟有多大,這是我們下一步重點並希望用實驗數據來進行說明和驗證的。

四、有利於幼兒母語和社會化的發展

影響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因素有社會環境、生物學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語言。通過雙語活動學習並掌握第二語言使兒童有可能與不同語言羣體的成員進行交往,當幼兒觀看外語的原聲動畫故事片接觸外國文化時,能拓展視野,可以在一個多文化環境中認識世界的同時,更好的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能力。而就雙語活動對幼兒母語發展的影響來看,我們的實驗表明:往往是能用英語作對話的幼兒其母語的發展也較好,母語表達更流暢自如。語音的反應也呈這種趨勢。因爲幼兒在學習英語的同時畢竟成天身處在本族語的大環境裏,來自家裏家外以及一切與之接觸的人包括他的同伴以及除雙語教師之外的所有幼兒園的其他成員,無不是在以母語影響他,並隨時和他交流。本族語如同一個浩瀚的海洋浸沒了幼兒的頭頂。而以第二語言在中國的語用地位,其能給幼兒的影響充其量不過如同喝杯茶。只要不是在一個人爲的、全封閉的第二語環境裏且和母語完全隔離的情況下,擔心幼兒園的雙語活動會對其母語的發展造成影響,這種憂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說有影響,也是積極的多於消極的,我們的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

總之,學習第二語言對兒童來說,不僅意味着可能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的是,它還可能對兒童的語言發展、認知發展和社會化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但是,這些積極影響變成爲現實仍要受到多方面條件的影響,其中,優良的師資、正確的學習目標、合適的學習內容和恰當的學習方法最爲關鍵。因此,在進行雙語活動的時候,老師應該儘量的讓學習的內容“生活化”,抓住孩子生活中喜歡談論的人和事創造適當的語言情景,增加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語言的輸入量和要求恰當的輸出量,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知識。老師在雙語活動中要給幼兒提供大量的語用機會,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驚喜,讓活動的過程充滿樂趣。而作爲老師要不斷的變換活動的內容,自己要充滿活力和激情,通過表演手勢、動作操作、合作練習、自編遊戲等,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做,去表現自我,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調動幼兒學習語言和學科知識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不知不覺的習得或學得第二語言即英語,同時也起到促進幼兒的心智和心理能力得到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