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劇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學識都 人氣:8.83K
國產電視劇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題材狹窄缺乏新鮮感
二、剪接失度冗長拖沓
我們不是一味地反對拍長劇,而是當長則長,當短則短。應像魯迅先生倡導的要以內容的含量爲依據,以不脫離主題爲原則來安排劇的長短,即要深刻、生動、精彩、充實、飽滿、好看。不要人爲地將單本能完成的戲硬拉成連續劇;將10集能完成的連續劇硬拉成20集;將20集能完成的連續劇硬拉成30集的長篇連續劇。現播出的電視劇動輒20集30集40集,而視其內容含量有的用其一半的集數足矣。有的電視劇如再緊湊些本是很好的,可正是由於拖拖拉拉地太長而顯得乏味了。這就如同一塊餅乾,本來是很好吃的,你硬用水將它泡大,結果就無味了。比如《康熙微服私訪記》第一部很好,第二部就乏味了,又不是什麼大題材,小故事拉拉雜雜地拍了30集,實在是太長了,嚴重地削弱了藝術的魅力,完全沒必要。《西遊記》(續集)情節與前雷同,無新意,也完全沒有必要續出25集來。本來很好的故事倒使人越看越無味;《大明宮詞》可以說是一部很成功的片子,無論是內容、語言,還是主要演員的表演都頗具特色,屬上乘之作。但有的段落節奏亦顯過慢,播出時雖已由40集壓縮到37集,但若壓到30集似更好些。《罪證》《黃金緝私隊》等亦顯過長。而有的故事內容非常豐富的,如《三國演義》雖則84集,但並不覺長;《紅樓夢》20集亦不覺得長;《水滸傳》43集,不但不長,而且有些短了,原作中的好多重要英雄人物的入夥原因及過程都未得以充分展現,若再用幾集加以補充當會更精彩些。因此不能機械地論長短,而是該長則長,該短則短,現有好多劇是該短些卻未短。
三、見好不收狗尾續貂
常言道“見好就收”,這是很有道理的。電視劇製作上也應該這樣,適可而止,最熱鬧時收場,讓人回味無窮。而現實情況是,一部劇播出後,反應良好,於是製片單位或主創人員便想讓“好”持續下去。約來編劇(或另換編劇)再創續集。編劇只好挖空心思地杜撰,全不像當初的靈氣與自然。導演也硬是將質地完全不同的兩部分強行地拼接起來,這樣拍攝出來的續集便多有狗尾續貂之弊了。如《西遊記》之續集,基本是“師傅趕走悟空,師徒遇難難解,悟空重返”的老一套情節的重複,雖有高科技幫忙,卻也不很成功;與前一部迥然不同的集與集間的連接方式(向唐皇彙報取經經過)使得與前一部很不諧調,也無新意,完全沒有必要拍續集。可以說由於續集的播出,倒淡化了《西遊記》這一精品劇在觀衆心目中已有的完好印象。《康熙微服私訪記》續集雖未受到觀衆更多的`非議,但筆者認爲,第二部的“康劇”未能超越第一部,也如不續。
四、移植失當膨化虛空
將優秀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這是電視劇劇本創作的途徑之一,是正常的,無可非議的。但當某部小說已先行被改編成了電影,還要不要再編成電視劇,這可要慎之又慎了。筆者認爲,當被改編的電影拍得非常成功時,則千萬不要再打電視劇的念頭了。如果原小說十分優秀而電影拍得又很不理想或影響很小,將來改編拍成的電視劇有超過電影的把握,那麼則可將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這樣成功的例子,筆者至今未看到)。因先前改編的電影的成功使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已在觀衆心目中確定了毋庸置疑的肯定地位(也有先入爲主的因素),那麼再重新塑造的電視劇人物形象和拉長的故事情節會令看過電影的人很難接受。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又何必去幹呢?可我們的電視劇創作中卻偏偏有這樣敢於鋌而走險的電視編導,任你電影再成功,他也要重新將小說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最終拍成的電視連續劇可能演員比電影中的漂亮,情節比電影更豐富,編導也自我感覺良好,可觀衆就是不認可。比如,早些年謝鐵驪導演根據現代名著《青春之歌》改編拍攝的同名電影,可算得上是電影中公認的精品,可是近年又有人把它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劇,拍得固然也有聲有色,但終未能超過原來的電影。儘管新聞媒體在拍片前進行了大肆的宣傳,但也終不及未經怎麼宣傳的當年同名電影的影響之深、之廣。即使是剛剛播出不久的20集連續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藝術質量的角度看,也遠遠不及蘇聯早年拍攝的同名電影生動、光彩、震撼人心。當然以不很多的資金,將當年較有影響的革命影片重拍成電視劇以對年輕人進行思想政治上的再教育也是必要的,但那是與影視藝術不相關的另一層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