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會計處理方法與納稅籌劃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1W

摘 要:全球性的競爭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日益白熱化,尤其在中國成爲WTO 成員之後,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企業想立足於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並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就必須探索尋找減輕企業稅負壓力的最佳途徑,以此來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企業快速穩定發展。怎樣運用有效的會計處理方法合理籌劃自身企業需要繳納的各類稅金,在國家法律的稅法要求下,讓企業的稅負壓力減到最輕,已經成爲企業目前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談會計處理方法與納稅籌劃論文

關鍵詞:會計處理方法 納稅籌劃 利益最大化納稅籌劃(tax planning)主要是指在國家政策的許可下,按照法規的立法導向,通過籌資、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儘可能地取得節約稅收成本的稅收收益。

我國的各種稅種的籌劃與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有着密切的聯繫,尤其在對所得稅進行籌劃時,受其影響最爲明顯。納稅籌劃的途徑有多種,其中與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相關的納稅籌劃主要是縮小稅基和延期納稅,下面通過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幾個有代表性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來討論企業如何籌劃納稅,以期取得“節稅”的效益。

一、會計處理在納稅籌劃中的特點

(一)非違法性

納稅籌劃只能在法律法規許可的範圍內進行,行爲上不違反國家稅收法律、法規,要符合“法無明文規定者不爲罪,法無明文規定者不罰”的原則。

(二)預先性

納稅主體對各項納稅事項需做出事先安排,在各項經營活動發生之前把稅收成本當作一個內在的成本來考慮。

(三)目的性

納稅籌劃的目的是納稅人或代理人利用稅收、會計、法學、財務管理等相關科學的.綜合運用,改變應稅行爲的原始形態,從而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實現稅收成本最小化,增加淨收益。

二、合理選擇會計處理方法進行納稅籌劃

(一)選擇存貨計價方法進行納稅籌劃

按照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存貨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者爲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或者將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包括各種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外購商品、自制半成品等。我國現行稅制規定,各項存貨的發生和應用按實際成本價計價,計價辦法可以在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等五種方法中任選一種,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會得出不同的應納稅額,從而使企業承受不同的稅收負擔。但是計價方法一經選用,在一定期間內,一般爲一年,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要經董事會批准,並上報當地稅務機關備案,同時在會計報表中予以說明。

一般情況下,企業在利用存貨計價方法選擇進行納稅籌劃時,應視具體情況進行預測分析,用多種存貨計價方案計算出多組數據,然後選擇出最有利於自身淨收益最大的存貨計價方案。

1.材料計價方法的選擇。一般來說當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時,採用後進先出法來計價,可以使期末存貨成本降低,本期銷貨成本提高,從而使應納稅所得額相對減少,達到減輕所得稅負擔,增加淨利潤。如果原材料價格不斷下降,則宜採用先進先出法,同樣能將期末存貨成本調至最低位,本期銷貨成本調到最高位,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達到“節稅”的目的。而當材料價格上下波動不穩明,企業則宜採用加權平均法,對存貨進行計價,可以避免因銷貨成本的波動,而影響各期應稅所得額的均衡性,進而造成影響企業各期所得的上下波動,影響企業的現金流,特別是企業應納所得稅額較多,波動幅度較大時,現金流的波動較大,不利於企業合理安排現金資源。

2.轉讓定價方法的選擇。轉讓定價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有經濟聯繫的企業各方均攤利潤或轉移利潤,而在產品交換或買賣過程中,不是依照市場買賣規則和市場價格進行交易,而是根據他們之間的共同利益或爲了最大限度地維護他們之間的收入進行的產品或非產品轉讓。轉讓定價的方法主要有:(1)以內部成本爲基礎進行價格轉讓;(2)以市場價格爲基礎進行轉讓。運用轉讓價格進行納稅籌劃必須把握好兩個問題:一是轉讓價格的波動必須在合理範圍之內;二是運用轉讓價格進行納稅籌劃應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在用折舊方法進行納稅籌劃時,應該對各個方面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稅率在比例稅制下沒有改變,應該選擇加速折舊法,使企業在年初提取到較多折舊,在年末提取較少折舊,如此企業便可以獲取延期納稅的益處。應把握市場資金折現率的高低,綜合每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選出最佳的折舊方法。按現行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分析通貨膨脹因素,若存在通貨膨脹問題,企業的實際購買能力大幅度貶值,不能在現行市價的基礎上進行重置固定資產的簡單再生產。但是,面對同樣的問題,如果選擇加速折舊方法,不僅縮短了企業的回收期,而且加快了企業的折舊速度,從而使前期的折舊成本獲得更大的稅收抵稅額,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收益。在分析折舊年限因素時,企業應按照自身的切實情況,採取相對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在分析資金時間價值因素時,企業應該清楚不同的折舊方法將會產生不同的時間價值收益並承擔不同的稅負壓力。企業應該運用動態的方法進行分析,對計算提取的折舊在折舊年限內按當時資本市場的利率進行貼現,算出在規定年限內計算提取的折舊費用的現價總額進行再比較分析,擇選能產生最高稅收抵稅現值的折舊方法。

(三)利用稅收臨界點進行納稅籌劃

1.稅基臨界點的籌劃。稅基臨界點在起徵點上表現比較明顯,比如稅法規定,若一次性收入超過10000元,則繳納3%的稅款,若某A收入剛好爲10010元,則按規定需繳納300.3元,實際取得收入9709.3元;而某B收入爲9999元,則不需繳稅,實際取得收入爲9999元。因此爲了規避10000元這個臨界點,某A就應該主動將自己的收入減少10元,即可多獲得較多的實際收入。

2.稅基跳躍臨界點的籌劃。稅基跳躍臨界點存在於多類應稅商品,應稅行爲的變化而導致稅率的跳躍。比如,現行消費稅規定,甲類捲菸稅率爲20%,乙類捲菸稅率爲40%,丙類捲菸稅率爲25%,三類捲菸的稅率差別很大,而適應哪一檔稅率則主要取決於捲菸的分類,而類別的劃分取決於捲菸的價格,三類捲菸價格的分界點就是稅率跳躍變化的臨界點,如果捲菸價格在分界點附近,納稅人可以主動降低價格,使捲菸類別發生變化,從而適用較低稅率。

優惠臨界點籌劃的關鍵是向國家制定的優惠稅收政策靠擾,創造條件,使自己達到優惠標準,從而取得節稅收益。

(四)合理分攤費用進行納稅策劃

按照經濟用途可以將費用分爲兩大部分,即生產經營成本和期間費用。生產經營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爲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等發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製造費用,而期間費用則是指企業在一定經營期所發生的費用,包括產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等。

常見的費用分攤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實際費用分攤法,即根據實際費用進行攤銷,費用額依據營業收入的多少加以確認;二是不規則攤銷法,即根據營業需要進行費用攤銷,可能將一筆費用集中攤入某一產品成本中,也可能對某一產品不攤銷費用;三是平均攤銷法,即把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費用平均攤入每個產品的成本中。費用有時難以控制,而且並非完全可以預見到,然而費用攤入成本的辦法卻可以控制,由於不同費用分攤法會對利潤和應納稅額產生重大影響,所以,選擇適當的分配方法,必然會使企業形成節稅收益。一般來說,平均費用分攤法是最大限度地抵消利潤,減少稅基的恰當選擇。只要生產經營者長期從事某項經營活動,那麼將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各項費用按營業額進行平均分攤,就可以將這段時間獲得的利潤進行最大限度地平均,避免出現利潤的高峯與低谷,也就避免了應納稅額的高低波動現象。

參考文獻:

[1]白晶.淺析會計處理方法對納稅籌劃的影響[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4.

[2]劉永康、張梅玲.企業納稅籌劃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1.

[3]李榮錦.基於有關會計處理方法選擇的納稅籌劃[J]. 財會研究.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