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職實訓教學中的隱性知識管理

學識都 人氣:1.57W

摘要:在高職實訓教學中引入“知識管理”的概念,充分重視隱性知識管理在實訓教學中的價值,可以深化實訓教學改革.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多方面的發展爲此,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必須從不同維度建構隱性知識管理的路徑。

論高職實訓教學中的隱性知識管理

關鍵詞:高職院校 實訓教學 隱性知識管理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層次技術應用性人才爲根本任務.就培養模式而言,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實訓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實訓教學的主耍目的是通過在真實或仿真的情境中進行反覆訓練的活動.試圖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術技能.從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目前,關於高職實訓教學的研究儘管已比較豐富.但主要集中在諸如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教材的編寫、實訓師資的培養等顯在層面.對於更深層面的研究則相對不足,主要表現之一即是以顯性知識作爲教學的唯一媒介.忽視隱性知識的潛在影響.從而導致實訓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我們必須明晰隱性知識管理的價值並通過適當的路徑實現這種價值。
  一、隱性知識的內涵和特點
  知識觀是隱藏在學習與教學理念後面的基礎高職實訓教學應當秉持怎樣的知識觀?實踐表明,基於完全顯性知識的授受只能部分達成實訓教學目標。在此背景之下.隱性知識及其管理進入高職實訓教學理論研究的視野關於隱性知識的研究.始於英國科學家、思想家邁克爾.波蘭尼,隨後陸續有更多學者進行了更爲深入的研究波蘭尼在其著作《個人知識》中首次明確提出“隱性知識”的概念。他指出.人類有兩種知識.一是可以用書面文字或地圖、數學公式來表述的知識,即所謂顯性知識;另外還有一種知識是不能被系統表述的。即所謂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在量上遠超忡知以,以至於可以將顯性知識比喻成隱性知識海洋包同着的幾座島嶼在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並存的諸多情境巾,隱性知識居於知識體系的內核。
  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處於知識連續體上的兩極.與顯性知識相比,隱性知識具有一系列特點。第一.隱性知識難以通過符號作出邏輯的闡釋,是一種“不清晰的知識”.這種知識一般零散地存在,具有濃厚的個人性和情境性第二.隱性知識的擁有者與使用者既然對知識不能清晰地加以表達.則這種知識也不能象顯性知識一樣以“正規”的形式加以傳遞和分享,因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第三.相對於顯性知識而言.隱性知識還處在尚未編碼的狀態,缺少邏輯推理的基礎.不能依靠理性過程對隱性知識作出批判和反思。此時.隱性知識更多地依賴個體的技巧、習慣、信念等形式來表徵。從類型來看.隱性知識可分爲隱性的“陳述性知識”即狹義的知識和隱性的“程序性知識”即通常所講的技能。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作爲實踐性環節在內容上無疑同時包含了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就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而言.隱性知識黨內在地依附於實訓教師。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秤大量地運用顯性知識。然而.實訓內容主要是一定的技能.它屬於廣義知識領域所指稱的“程序性知識”.這種知識並不能全部清晰地表達。因而“不可言傳”。其次,學生通過實訓也必然形成己關於實訓學習的信念、習慣,乃至於技巧,這也屬於隱性知識的範疇。因此,隱性知識分佈在不同的主休之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實現主體際的流動就單個仁體而言,隱性知識既包括個體自我形成的隱性知識,同時還包括通過流動共享等途徑獲取的隱性知識。
  二、隱性知識管理在高職實訓教學中的價值
在重視知識管理的背景下,所謂隱知識竹理就是重視隱性知識的價依,通過有效途徑使隱知識的生產過程高效化,並且爲隱性知識的流動、共享、創新與應用提供良好的內外部條件〔、實訓教學對隱性知識的忽視並不意味着隱性知識不起作川,事實上隱性知識能夠自發地對實訓教學產生影響,甚至是產生阻礙或干擾的影響。隱性知識存在於學生實訓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大量存在的隱性知識,不僅是實訓教學的目的,也是實訓教學成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必須承認隱性知識管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