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層建築空間構造及其施工協調

學識都 人氣:6.34K
淺析高層建築空間構造及其施工協調
摘要:本文結合作者多年工作經驗,簡述了高層建築空間構成和對其的施工。僅工讀者。
關鍵詞:高層建築  空間構造  施工技  協調
        0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的高層建築建設可謂突飛猛進,其建設速度和建造數量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是少有的。其空間構成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任何一個建築工程施工來講,搞好各專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國的理論研究多偏重於介紹國外的思潮流派,或是探討文化、、美學等與外在形式相關的東西,而對於功能組織和空間構成模式的研究卻較少有人問津。然而,當今的建築學早已超越了工程和藝術範疇,需要我們從更多方面對其進行的研究。建築產品的施工是由多工種、多系統互相滲透、密切配合、綜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建築產品的這種系統的密集性、交叉性及最終的整體性,最主要的表現在高層建築上。高層建築的顯著特性是“高“,由於其”高“而引發出諸多不同於其它建築的特點來。
        1 高層建築空間構成模式演化
        1.1 內核的形成
        高層建築與其它建築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有一個垂直和管道設備集中在一起的、在結構體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而這個“核”也恰恰在形態構成上舉足輕重,決定着高層建築的空間構成模式。
在建築的中央部分,有意識地利用那些功能較爲固定的服務用房的圍護結構,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簡體處於幾何位置中心,還可以使建築的質量重心、剛度中心和型體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於結構受力和抗震。
        1.2 核的分散與分離
        然而,隨着時代的、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建築需求的變化和設計側重點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爲主流的高層建築“內核”空間構成模式開始受到了挑戰。對於結構專業來說,加強建築周邊的剛度也會有效地抵抗地震對高層建築的破壞,所以如果將垂直交通和設備用房等分散地佈置在周邊,則無疑也會對結構抗震有利。
        1.3 中庭空間的出現
        受高層旅館的影響,一些辦公大樓爲了追求氣派和空間變化,便在入口處附設一箇中庭,實際上,核心筒的分散和分離,中庭空間的介入,已使高層建築的空間構成模式徹底發生了變化。新~代的高層建築空間組織更爲靈活多樣,由於空間設計的側重點已由追求效率向營造寬鬆舒適的生活環境轉變,所以許多新建的高層建築都以“景觀空間”的概念,將共享空間與功能空間相結合,把核分散向四周,垂直交通採用玻璃電梯,直接採光,給人們以開敞明亮、將動線視覺化的空間感受。空間構成模式也由封閉的“積層式”,變爲上下貫通的“動態流動空間”。
        1.4 底部空間的變化
        早期的高層建築多直接面對街道,從街道進入門廳,再由門廳進入電梯廳,垂座電梯至各樓層,這是高層建築中最爲普遍的空間流線組織方式。建築空間與城市空間之間缺乏過渡,沒有“中間領域”的概念,在人流集散的高峯期,對城市交通環境的'影響也較大。儘管許多高層建築都在門廳的藝術處理上頗費心機,設計得非常富麗壯觀,但是由於空間組織方面的缺陷,門廳內往往留不住人,形不成公共活動空間,而入口處也常出現人流擁塞的現象。
        2 高層建築安裝施工的協調與配合
        2.1 內部協調與配合
        怎樣搞好內部協調與配合,實際上是一個怎樣處理好內部各專業之間的矛盾,以及各專業與總體要求之間的矛盾。現從兩個方面加以闡述:
        2.1.1 技術方面
        首先,應從書面資料入手,對本專業圖紙、會審紀要、工藝標準、質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還需對其他專業圖紙、資料進行了解,尤其對與本專業相關且交叉密集工種的施工對象佈局、工藝等應有所瞭解。其次,從技術方面講,搞好各專業協調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圖紙、認真會審、內部會審、內部技術協調的關口,務必保持解決問題的渠道暢通無阻。前者主要是解決各專業內部問題,而後者則是解決各專業交叉配合的問題。相互比較而言,搞好內部協調配合更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