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聞傳播效果的表現與形式變化

學識都 人氣:1.61W

隨着我國社會法制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法制新聞在通過提供法制信息爲公衆服務方面正在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篇關於法制新聞傳播效果探究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查看。

 前言

法制新聞,就是以法制事件、法制問題、法制動態爲依託的新近發生的法制事實。而法制新聞報道,則是新聞媒體對於法制信息的傳播,屬於社會類新聞的範疇。在依法治國方針被提及得越來越頻繁的當代社會,人民羣衆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對於法律知識的瞭解需求也越來越大。

因此,在衆多新聞報道作品中,法制新聞報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和重視。在當今的媒體宣傳中,法制新聞吸引了衆多觀衆的目光,擁有極其廣泛的收視羣,這主要由它的社會新聞屬性、可讀性和影響力所決定的。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生活中已經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可以說,法制新聞報道以其本身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正在逐漸吸引着人民羣衆的目光,改變着人民羣衆的收視習慣。

 一、法制新聞傳播效果的體現

法制新聞的傳播效能是通過法制新聞的傳播,而對國家法律制度制定和實施發揮的重要效能。由於法制新聞首先屬於新聞的範疇,因此法制新聞首先具有新聞的一切傳播效能,但法制新聞自身在傳播法律信息方面,具有更多的傳播效果。

通過法制新聞實踐來看,法制新聞的傳播效果主要體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媒介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每個階段,每個時期,黨和國家都對民主法制建設制定了方針政策。黨的十六大以後,依法治國,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以至依法治縣、鎮、村,是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焦點。

依法治理成爲法制題材的一項重要內容。報道在司法、執法、普法、民主政治建設、依法辦事、依法行政、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和規範市場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通過法制新聞途徑,及時地將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成果、動態、信息傳遞給廣大幹部羣衆,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法律規範出臺之後,爲了廣而告知,使廣大社會成員掌握瞭解並遵守,更需要通過新聞法律途徑,向受衆進行廣泛宣傳。伴隨着法制社會的不斷推進,大量的規範性、條文性的法律文件出臺,用法制新聞對全部頒佈的法律條文進行全部播放很不現實,並且若通過機械性的法制新聞“反射”,照本宣科地傳播給受衆肯定不能起到良好的信息宣傳作用。因此,當今的法制新聞傳播趨向針對性和趣味性,他們往往針對法律條文中的重點,根據受衆普遍關心的問題,往往有所側重地進行新聞播報,且多采用趣味性、新鮮性的表達手段吸引着廣大的受衆。因此,在當前新聞傳播環境下,法制新聞的傳播在立法活動頻繁的情況下,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強。

(二)輿論引導作用在法制新聞的報道形式上,被應用得最多的就是以案說法。例如,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該欄目通過生活中的真實具體的案例,結合法律專家的現場解答和評論,從而把其中的法律問題向觀衆講明白,達到了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識的宣傳效果。

法律制度在本質上是調整社會各種矛盾的重要手段,但要達到法律調節的目標,不是依靠條文規定自然而實現的,它需要藉助國家機關、各種社會組織,尤其需要社會公衆的輿論支持、觀念認同才能實現的。因爲法律制度的實施固然受到經濟制度、生產方式的重要制約,但也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重要作用與影響,其中,社會輿論、社會觀念、社會態度,甚至是人們的風俗習慣、道德理念都影響着法律的推行和實施。而法制新聞作爲一種輿論重要形式,它實質代表着各種社會政治力量,在推進社會輿論對法律制度的認同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法制新聞的重要效能之一就是進行輿論引導,起到對社會公衆的'輿論宣傳、輿論導向效應,使人們願意遵守法律,認同法律規範的推行與實施。

法制新聞的傳播具有廣泛性和經常性,它擁有最爲廣泛的受衆羣體,並且有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經常性的、隨時隨地的傳播報道,它對公衆的輻射面和影響力都是其他宣教手段所無法企及的。當然,嚴肅的法制新聞不應當僅僅滿足於給人們提供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且還應當承擔向社會傳播法律知識、幫助人們提高素質的使命,這也是法制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三)監督反饋作用通過報道法律事件,國家裁決結果和處理結果,通過法制新聞這個媒介,將法律推行的情況置於廣大的羣衆監督之下,這有利於法律實施的公平公正,有利於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的法律原則。同時,社會條件在不斷地變化,隨着社會的發展,一些法律條文可能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法制新聞不斷的傳播中,廣大的羣衆可以對法律的實施提出反饋意見,這對於修改、完善甚至是廢除和重新訂立新的法律制度,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社會法制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公衆對法制信息的需要量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法制新聞在通過提供法制信息爲公衆服務方面正在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民事婚姻方面的法律服務;房屋買賣中應注意那些問題,怎樣索賠;同旅遊公司簽訂合同應注意哪些內容;家庭財產糾紛怎麼解決;涉外婚姻有哪些新的規定;乘公共汽車摔傷該向誰索賠;電話被盜打責任誰負;見義勇爲傷亡該誰賠償等等。法制新聞報道要爲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而提供服務。不斷增強法制新聞對社會、對廣大羣衆的法律服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二、法制新聞報道形式的變化

在傳播形式及傳播途徑愈發多樣化的現在,新聞報道的形式也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以傳統媒體的“硬件”--報道新聞的能力,再以新媒體的“軟件”--傳播信息的能力,二者強強聯手,對消息進行傳播,正在成爲主流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法制新聞作爲新聞的類型之一,也不可避免地發生着報道形式的變化。

從衆多的法制新聞欄目變化的特點來看,現如今法制新聞傳播形式發生的新變化主要有三個方面:在媒介技術不斷進步和民衆參與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互動式傳播;在融媒體條件下逐步形成的融合式傳播;法制新聞信息被充分挖掘而形成的嵌入式傳播。

(一)互動式傳播互動式傳播是雙向交互而又循環往復的信息運動過程,即在傳播活動中,信息交流的雙方或者幾方在內容與形式上相互作用。在法制新聞的互動式傳播過程中,互動的參與雙方就法制新聞中的法治相關信息反覆交流,其中的普通民衆更多地提出問題,而法律人或專業機構相應地解決這些問題。互動式傳播使法制新聞信息得到全知式的解讀,其中的法治相關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掘和普及,使其“法制含量”更高。

(二)融合式傳播融合式傳播是指在不同媒介形態融合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數據、語言和視像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進行信息交流的傳播方式。法制新聞更適於融合式傳播,因爲法制新聞本身常常是動態的可視事件,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都可以通過視像表達出來;而法制新聞中含有的法治相關信息,又需要通過數據和語言的形式進行系統化的解讀和普及。

在法制新聞的融合式傳播過程中,法制新聞信息生產與發佈的技術更爲多樣、複雜,習慣於傳統媒體生產流程的任何單一機構,可能都不具備多媒體內容生產的完整架構。

傳統的法制新聞媒體將其不擅長的技術流程轉移到專業公司,技術公司不僅僅充當着後臺技術的提供者,還可能成爲前臺的發行者。

(三)嵌入式傳播嵌入式傳播是指將某一特定的信息隱蔽植入到既存信息中,使其隨着既存信息在大媒介上傳播,從而使特定信息引起受衆關注傳播方式。有些法制新聞的傳播並不是由涉法事件案件引發的,而是在其他信息的傳播過程,普通民衆或者專業人士挖掘出了其中的涉法內容,使其轉化爲法制新聞,這就是法治新聞的嵌入式傳播。在大衆傳播過程中,法制新聞的嵌入式傳播非常普遍,因爲法治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的方方面面,法制新聞信息可以嵌入各類新聞報道。嵌入式傳播常常見於與法治密切相關的專業新聞中,如時政新聞、國際新聞、財經新聞、科技新聞、環境新聞和社會新聞等。

近幾年來,與法治聯繫不那麼緊密的專業新聞中也出現了法制新聞的嵌入式傳播,如體育新聞、娛樂新聞等。例如,在中國足壇“反賭掃黑”事件的相關新聞傳播過程中,媒體不僅報道事件的進展,還對事件相關的法理、法律要素和法治理念進行分析解讀。在汪峯禁止旭日陽剛演唱《春天裏》事件中,法制日報連續刊載文章《權利歸權利感情歸感情》《〈春天裏〉唱不完的糾結》《創造自己的“春天裏”》等文章,從版權保護等角度對事件進行了解讀。這種越來越凸顯的嵌入式傳播形式,也在提醒着我們作爲新聞工作者,特別是法制新聞記者,在平時必須留心挖掘各類事件中隱藏的法制新聞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法制新聞嵌入式傳播的作用。

在新聞報道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的當今媒體大環境下,作爲新聞工作者,特別是主要報道法制新聞的記者,應該在着力提升報道內容和報道品質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法制新聞傳播效果的特徵,由此有側重地對報道內容、報道形式和傳播渠道等方面的技巧和經驗進行強化,從而做出更高質量的法制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劉徐州,陳路坤 . 法制新聞傳播的當代特徵[J].

[2]蘇金浩 . 法律新聞的傳播效能與法律責任探討[J].

[3]姚國斌 . 淺談法制新聞報道的特徵[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