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教材中的“泡泡”更美麗

學識都 人氣:3.22W
讓語文教材中的“泡泡”更美麗
【摘 要】:人教版教材“小泡泡”的出現是教材一大亮點,大部分是體現該學段課程目標的知識與能力學習要求的提示語,承載着導思、導學、導行的作用。小泡泡”在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關鍵詞】:吹泡泡 提示語 作用
        新教材的課文同以往的老教材的課文有很大的區別,它插入了許多以“泡泡” 方式呈現的提示語。爲什麼叫“泡泡”呢?因爲它在教材中僅一兩句話,位置也不固定,有時見於文中,有時又在篇末,甚至在單元總結部分。它不是裝飾或點綴,它之所以這樣呈現,是爲了體現師生的平等關係和讀者與文本的對話關係,是在啓發孩子們自讀自悟,自主延伸,同學習夥伴互相交流、討論。每一個“泡泡”都是編者精心設計的,它雖小卻很實用。那麼,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怎樣運用好文中的提示語“泡泡”呢?
        一、利用“小泡泡”,找準語言的訓練點
        學習和發展語言是語文學習的重點,然而僅靠一單元一次的口語交際課是不夠的,老師們需要利用教材,善於發現語言的訓練點。許多課文就將適合學生生活的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置於“小泡泡”中,老師可以精心選擇,靈活運用,爲提高學生的言語水平創造條件。在教學《科利亞的木匣》一課時,我利用“小泡泡”中的提示“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呢?”開展了一次名爲《百變的世界》的交流活動。活動前,老師讓學生根據課文中提示的萬物都在變化與發展的道理去尋找生活中事物變化的例子,並及時地記錄下來,可以一段話的形式將這樣的變化進行介紹。活動中,我先以課件形式出示花朵從花苞至開放的全過程,接着讓學生說一說花朵有怎樣的變化,並以小組形式交流自己找到的有關世界萬物變化的例子。在進行到全班展示交流的環節時,有些同學的表現甚爲出色,語言流暢,聲音響亮,條理清晰,用獨到的視角展示了大千世界的變化:月亮的陰晴圓缺,蠶的蛻變,人的`進化……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語言的訓練。
        二、利用“泡泡”,抓住課文理解的突破口
        文學家朱熹倡導“精思”“深思”,他曾提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法,心到急。”我們知道眼到是看,口到是讀,心到則是注意力集中,去思考,去理解。爲了將學生的閱讀理解引向深入,關鍵是要正確理解所教課文中“泡泡”的意圖,充分認識提示語對實現教學目標的作用。那麼教師應該合理利用文中的“泡泡”,抓住課文理解的突破口。
        例如教學《金色的草地》時,文中的泡泡是“我知道草地爲什麼會變顏色了。”根據泡泡的內容,我是這樣教學的:
        1、真是有趣!草地會變顏色?你們見過這種現象嗎?同學們請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讀課文。 
        3、請同學們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說一說草地怎麼會變色?
        4、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不看課文,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草地變顏色的原因。
        原來,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花朵張開 時,它是___________,草地也是___________;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___________,草地就變成___________了。        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根據提示語內容適當進行擴展,適當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綜合性的語文訓練活動,就能讓更多的學生髮言,使他們得到充分展示才能的機會。
        三、利用“小泡泡”,找準閱讀創新的增長點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應儘量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有創新式的感悟,變換以往閱讀教學模式單一,教學過程程序化的框架,使閱讀教學成爲師生共同發展的創新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改變了先出示鄉下各處美景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再結合“小泡泡”中“我真想去看看這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的提示,抓住“獨特”、“迷人”兩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學生可以“見仁見智”地從文章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感受,或許是暮下的鄉下晚宴,或許是河中嬉戲的白鴨,也或是屋前盛開的鮮花,這些在城市中很少見到的景色都構成了獨特、迷人的風景。在引導學生用動情的朗讀體現鄉下美景的“獨特”、“迷人”之後,我還設計了“畫一畫”環節,讓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畫一幅鄉下美景圖,比比誰的畫最美,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鄉下生活的讚美和嚮往。“我真想去看看這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小泡泡”給我們的閱讀教學提供了創新的廣闊的天地,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四、利用“小泡泡”,啓發思考
        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經過這個過程可使思維得到發展,並獲得新的知識體驗。新教材中的“小泡泡”有意識地啓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在課文的關鍵點上恰到好處地出示了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例如,《萬年牢》一課末尾寫道:“課文中三處提到了‘萬年牢’,這中間有什麼聯繫呢?”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進行思考,逐步把握了“萬年牢”的含義。又如,《趙州橋》中寫道“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小泡泡”要求學生反覆研讀課文,思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學生經過認真學習和分析,不但掌握了“不但……而且……”這組關聯詞的用法,還了解了什麼是承上啓下,同時積累了新的閱讀知識。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泡泡”是調動學生好奇、求索、創新心理的好契機,教師應適時當好引導者,使語文課堂更加生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