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勞動經濟理論研究前沿文獻論文

學識都 人氣:3.05W

一、提出問題

淺析勞動經濟理論研究前沿文獻論文

勞動經濟學是一門以研究勞動要素爲主要對象,將勞動要素進行分配、利用、收入所得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它產生的社會背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勞動問題和勞工運動,我們從勞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來這方面的現象。並且有關於這方面的著作都已經問世,例如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布魯姆的《勞動經濟學》、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它們的問世爲在勞動經濟效益分析前言文獻奠定了理論基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勞動經濟理論有如下幾個分支: 就業、人口經濟、失業、人力資本等,並且這些分支都有專家對其進行了研究。隨着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全球化經濟已經成爲各國之間重要的經濟往來趨勢,所以就出現了諸多勞動要素制約問題的出現,例如就業、事業、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與區域均衡、收入分配、自我僱傭、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社會保障等問題,在這些方面的研究課題已經成爲世界上經濟學方面專家研究的重點。

二、數據庫選擇和數據統計

本文所統計的數據來自英文期刊全文數據庫,簡稱WOS。檢索的時間範圍是2000 — 2012 年,有關勞動經濟領域的文獻共計11138 篇,更新的時間是2013 年。

1、論文年度分析。

對2000—2012 年論文期刊的檢索中可以瞭解到, 2000—2004 年的發文量較少,每年60 篇左右,從2005 年有關於勞動經濟領域的發文量在逐漸的增多,呈上升的趨勢,但是2011 年有所下降。得出的結果就是: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學家越來越重視勞動經濟效益方面的研究,而且也涉及各個方面,例如環境研究、勞資關係、人口及管理、教育研究、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等等方面,關於這些方面的研究有越來越多的發文量。2005 年比之前幾年的研究方向和學科類別有所增加,增加比較明顯的就是公共行政、國際關係、人口、勞資關係、性別研究、教育研究等領域,這些領域的發文量也在逐年的上升。

2、刊發英國文獻的國際期刊。

根據對2000 — — — 2012 年文獻計量的研究和統計,這期間的英文文獻載文量100 篇以上的學術期刊有24 種,其中《勞動經濟學》的載文量最高,佔總發文量的較大比例; 《應用經濟學》佔據第二的位置,《工作、受僱與社會》第三位,《經濟行爲與組織雜誌》第四位等等,一直到一百位的《經濟學與統計學評論》,這從側面表明了在經濟多方面領域的研究已經受到國際學者的關注,並且國際有影響的國際期刊也在這方面越來越多。

三、研究方法和指標構建

1、研究方法。共詞分析、聚類分析和戰略座標是研究勞動經濟理論的研究方法,用戰略座標和共詞聚類分析方法方面的文獻研究很少,所以,以下將在共詞聚類分析的前提下,分析勞動經濟理論的現狀和所關注的焦點。

( 1) 共詞分析。

共詞分析屬於內容分析方法,就是分析同一篇文獻中的一組詞對,分析它們之間的共現關係和共現強度,研究詞與詞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典型的共現分析法其中的一種,能夠揭示你所研究領域的變化程度和內在結構。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科斯托夫,他根據次品分析抽取了多詞多組,並將之應用到鄰近詞組的分析算法當中,一經應用大家發現了這樣的應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主題,關注了主題和子主題之間的關係,最終利用對等指標把關鍵詞限制在了50 個詞。

( 2) 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分爲層次聚類、非層次聚類、智能聚類等方面的領域,根據關鍵詞與關鍵詞之間的共現強度,將關鍵詞分爲多個聚類,是數據挖掘中的一種很活躍的可視化方法。傳統的聚類算法有其缺點性,例如詞間路徑短、沒有中心概念、聚詞未必能表達同一內容、相互關係無法看出等等,因此,本文將借鑑卡龍的構建子簇算法研究勞動經濟理論,在這個研究方法中最多有10 個關鍵詞,其中餘弦指數最高的一對關鍵詞作爲主題詞,從這個主題中瞭解到所研究的方向和內容。

( 3) 戰略座標。

戰略座標是由老等提出的,它是將聚類的關注度作爲橫軸,聚類的新穎度爲縱軸,是一個二維的平面圖,主要用來研究某領域的研發焦點和變化情況。第一象限的聚類新穎度大於0,關注度也大於0,表明在這個象限的聚類受到的關注比較高,屬於這些年學者們研究的焦點,將這個領域稱之爲核心領域。在第二象限的聚類新穎度大於0,關注度小於0,這說明在這個象限的聚類關注度較低,但是這些年研究的新的'熱點,這個領域稱之爲潛在型領域。在第三象限聚類的新穎度小於0,關注度也小於0,阿諾名這些聚類受關注程度較低,有一些邊緣化研究的趨勢,研究的很少,這個領域被稱之爲邊緣型領域。第四象限聚類的新穎度小於0,關注度大於0,這就說明這不是近幾年研究的熱點,但受到非常大的關注,屬於基礎型的研究,這個領域稱之爲基礎型領域。

四、實證分析

1、關鍵詞共現矩陣。

本文將運用可視化軟件老生成實證研究需要的矩陣,主要的功能就是對生成矩陣,並對矩陣進行可視化的文獻數據分析,以此來獲得關鍵詞的共性矩陣。從2000———2012年的文獻中,可視化軟件生成了400 多個關鍵詞共現矩陣,從這個矩陣的關鍵詞共現強度大小來代表數值的大小,就是指餘弦指數的大小。具體數值和數值爲0 是矩陣數值的兩種分類,數值越大,表明兩個關鍵詞的共現強度越大,那麼數值爲0,表明兩個關鍵詞是沒有關係的,出現的頻率也不高,單獨出現在文獻中,很難推斷關鍵詞的關係。因此,專家學者構建出了434* 434 的關鍵詞共建矩陣,供我們使用。

2、分析共詞聚類。

卡龍原則的聚類方法是現在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它不用於以前的聚類方法,原則如下: (運用軟件和434*434 矩陣查找出餘弦指數最高的兩個關鍵詞,並將它們作爲第一聚類的主題詞。將關鍵詞中的餘弦指數由高到低排序,從中選取包括主題詞的10 個關鍵詞,這10 個關鍵詞的餘弦指數大於0,並且還不能聚類,就說明這樣的聚類已經達到了飽和值,不會再接受其他的關鍵詞了。將第一聚類生成的關鍵詞在已經聚類完畢的關鍵詞中刪除掉,以免加入到其他的聚類當中。一直運用第一步和第三步將所有存在共現關係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因此將400 多個關鍵詞進行劃分,總共能夠劃分出60 多個聚類。其中有些聚類並不能代表研究的分析對象,所以要刪除這樣的聚類。最後會留下30 多個聚類,這些聚類的研究方向類別爲勞動力市場、職業轉換、就業與經濟增長等各個領域。

五、國際英文文獻所關注的中國勞動經濟問題

從檢索到的文獻當中,可以研究出中國勞動經濟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爲(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問題方面的研究。中國經濟增長問題主要包括中國經濟結構轉變與經濟增長、人口變化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老齡化與中國經濟等等。關於中國勞動了市場方面的研究。中國勞動了市場研究主要包括中國勞動力市場流動、勞動力市場分割和中國勞動力市場轉型等等。關於中國工資收入不平等方面的問題。這方面的問題研究主要包括中國企業的收入差距、中國地區收入差距和中國製造業的工資性別差異等等。關於中國勞動力遷移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農村家庭的遷移、中國省際遷移和城鄉遷移等等。關於中國勞動經濟方面的問題還有人力資本、非農就業、勞動力流動、勞動力性別歧視、就業和農民工一共十種問題。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符合當前國際背景和通過共詞分析、聚類分析等方法,來表明國際勞動經濟理論研究前沿的分析,從中可以瞭解到當前國際上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現狀、關注的焦點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而我國當前在勞動經濟方面存在着較多的問題,需要加強在這方面的研究,進一步開發新的研究領域,讓中國的勞動經濟理論方面的研究跟上時代的潮流。本文還運用了可視化軟件和聚類分析等方法,人們可以直觀的發現當前勞動經濟領域研究的方向、內容和變化情況,但仍然有侷限性,需要進一步的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