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中國新民歌流行化與原生態民歌

學識都 人氣:1.72W

摘要:民歌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然而,民歌隨着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卻產生了一些變化。在當今社會,“新民歌”已經成爲大衆關注的焦點,它的出現讓我們距離原生態民歌越來越遠了。原生態民歌的生存環境面臨着嚴重的危機。對於新民歌流行化這種現象,國內傳播界和音樂界已經紛紛嚷嚷傳出多種說法。論文首先介紹了民歌、新民歌、原生態民歌的定義和新民歌的發展概況,接下來闡述了中國新民歌流行化的概況,最後重點講述了原生態民歌的保護和發展。

淺探中國新民歌流行化與原生態民歌


關鍵詞:民歌;新民歌;原生態民歌;新民歌流行化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民歌這種藝術形式正伴隨着歷史的步伐發展並被傳承下來。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氣質、心理素質、風土人情和審美情趣等。
  我國各地的原生態民歌有着悠久的傳統,衆多的民族、豐富的民族語言和獨特的民族風俗風貌,孕育了令人歎爲觀止的民族藝術。我們應該保護民歌原有的生存環境,讓民歌在屬於自己的生態空間發展。
  
  一、民歌的概念
  
  民歌,是人類靈魂最真切的一種聲音,是最大衆化的音樂形式。它是各民族民間音樂生活中,由羣體世代口頭傳唱並不斷加以提煉而成的一種具有變異特點、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的非專業音樂創作的音樂類型。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語言聲調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生活習俗、民間風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調式、吐字行腔和韻味、感情表達的風格各有不同,形成各民族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色彩。同是一首山歌,地處西北高原的民族音調則跌宕起伏、高亢洪亮,而在江南平川的魚米之鄉音調則悠揚婉轉、清新秀麗。由於社會環境和生產方式的改變,民歌出現了兩個不同的“分支”——原生態民歌和新民歌。
  1. 原生態民歌的定義
  “原生態”一詞是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普遍使用於生物科學領域的一個術語。它已經成了音樂領域描寫“原汁原味”民歌的時髦詞彙。它是“原生物”和“生態”兩個名詞的複合。它們複合後置於民歌之前,就賦予民歌一種新的含義。即以口頭方式傳播於特定民族、地域傳統習俗生活中的民間歌唱。
  顯然,“原生態民歌”一詞的人文含量比我們習慣上說的“傳統民歌還要大一些,寬泛一些。它不僅包括:①民族語言和地區方言;②口頭的自然傳承方式(家族、村寨、社區等);③特殊的歌唱方法和地域民族風格。
  原生態民歌是人類發展歷程中一種民間原始文化的記載,是中華民族“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飽滿的文化內涵,它和歷史文物一樣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原生態民歌最重要的特點是聲由心發、質樸自然、個性鮮明、不拘一格,地域特徵尤爲顯著。
  2. 新民歌的定義
  新民歌是指現代社會在傳統民歌基礎上、由人民羣衆創造的、具有民族風格的、跟上時代音樂腳步的歌曲。
  
  二、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的關係
  
  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既相互聯繫,又有着本質差異
  1. 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的聯繫
  ①原生態民歌是新民歌之源。新民歌脫胎於原生態民歌,是在原生態民歌基礎上的改編和再創作。這種改編於再創作有些有明顯的原生態模型,有些則沒有,但都遵循原生態民歌的原有風格。可以說,沒有原生態民歌就沒有新民歌。
  ②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都具有民歌的一般特徵。一般來說,這些特徵包括歌曲的取材、旋律、曲調等。
  2. 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的區別
  從概念出發,原生態民歌與新民歌在創作與傳承方式、演唱方法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此外,二者在表現手法、社會功能和創作目的等方面也是很不一樣的。
  ①表現手法不同。新民歌的表現手法較原生態民歌更爲豐富。在原生態民歌的基礎上,新民歌可以增加和聲和復調;可以用民族唱法,也可以增加美聲演唱方法;可以用地道的方言演唱,也可以用普通話演唱;可以用民族樂器進行伴奏,也可以用鋼琴甚至是管絃樂器進行伴奏。相比之下,原生態民歌的表現手法則比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