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制藥技術專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2.86W

化學制藥專業屬於化工製藥類,該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化學制藥基礎理論知識及實驗技能、具有較強制藥工藝生產設計、操作和管理能力的高級應用性人才。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制藥技術專業論文,歡迎閱讀。

化學制藥技術專業論文

化學制藥技術專業論文1:製藥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模式的探討

前言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性質以及這些物質在體內發生新陳代謝的過程和代謝變化與複雜生命現象之間關係的一門學科,是製藥各專業學生的主幹基礎課程。生物化學在本科二年級上學期開設,是本科生接觸到的第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此時,學生已有一定的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基礎,但尚未建立生命現象與其化學本質的聯繫,也缺乏建立生物大分子結構、代謝和功能之間聯繫的思維方式,而這些恰恰是生物化學課程的精髓。

生物化學是其它製藥相關課程的基礎,它涉及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臨牀學科等一系列學科。近年來,免疫學、生理學、生物學、藥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並應用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技術解決各學科的問題。結合專業特點進行生物化學教學,爲培養合格的製藥專業人才,滿足社會需求奠定良好基礎,是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傳統教學方法基本屬於教師講、學生聽,結果是大部分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學生掌握的知識要麼是清楚的、零散的、分割的,要麼是完全概念不清且混亂。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和改善學習效果是困擾教師的一個難題。爲此,在教學過程中,本教研室依照本專業教學培養方案設立的教學目標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採取了把握生物化學課程核心、針對專業特點教學和點面結合融會貫通的基本策略實施教學,並輔以多媒體教學爲主的多種教學方法。

一、整體把握課程核心問題,深入學習核心知識點

生物化學課程內容大體分爲兩個板塊,即闡述生物大分子結構、性質和功能的靜態部分,和闡述生物大分子代謝和生物氧化過程的動態部分。生物化學的實質是研究生命現象的化學本質,它可以揭開我們身邊許多神奇生命現象的奧祕,因此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對初學者而言,它又因引入了大量新而抽象的概念,而使人望而生畏。

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以糖、脂和蛋白質等幾大類生物物質在生命活動中的變化規律爲主線,試圖讓學生從它們的基本組成和結構、生物功能、合成和分解代謝過程、生物氧化和代謝關聯的角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加以把握。

二、針對專業特點,突出本課程對製藥工程相關學科的基礎地位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現代藥學研究的基礎,它將對各類藥物的研究和生產如生物藥物、抗生素、合成藥物以及天然藥物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授課時要改變單純從課程本身考慮的觀念,認識到生物化學與藥學學科間的相互聯繫、交叉和滲透的關係。

在教授教學大綱規定範圍內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本課程在專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本專業的課程知識框架體系,使得學生在教與學的課堂互動中對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教師在講解蛋白質一級結構這一部分課程時,以胰島素爲例示範並對此內容加以拓展。胰島素作爲藥物的功效是治療血糖增高爲表徵的糖代謝失常症,進一步的簡單描述其藥理學機制,同時可以拓展其藥物劑型的新發展以及給患者帶來的方便,再引出藥物化學將要系統介紹高血糖症的一系列藥物,同時引導學生認識相關藥物的製備途徑。如此,通過一種蛋白質分子,循序漸進的把學生從生物化學到帶到了藥理學、藥物化學、藥劑學和製藥工藝學等工科製藥專業的核心世界中,讓學生認識到了具備紮實的生物化學基礎知識對藥物開發和臨牀應用的指導意義。這樣的教學實施策略,無疑大大增加了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學習的內在源動力。

三、由點及面,融會貫通

作爲基礎課程,生物化學知識點多且概念抽象、代謝途徑繁雜又相互關聯。死記硬背式的分割單一記憶往往會事倍功半,且容易遺忘。因此,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系統化和體系化是生物化學教學的重要方面。

如前所述,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的化學及其代謝是生物化學課程的基本知識構架,生物化學的核心是生物有機物質的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係。如學習糖生物化學部分,要在瞭解生物體內糖種類基礎上學習糖代謝,糖分解代謝主要爲葡糖糖的酵解途徑和有氧氧化途徑,輔以其戊糖途徑和糖醛酸途徑,合成代謝包括糖異生途徑和糖原途徑。對於脂質及代謝部分,先介紹脂類化學,包括分類和結構以及生理功效,接下來講授脂類的分解和合成代謝,過程中闡述脂質代謝病症機制及相關治療藥物情況。講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脂質代謝、糖代謝、蛋白質以及核酸代謝的關係。把握代謝途徑間的相互關聯、關鍵步驟和以ATP爲參照的能量代謝規律。這樣,把單一分散的知識點放在一個層次清晰、脈絡分明、邏輯性強的知識框架中,同時從物質和能量守恆的高度建立學生對生命物質化學世界的頂層理念。如此,枯燥凌亂的知識點變成了規律性的知識網絡,也使學生在對生命世界產生濃厚興趣,進一步地引發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強烈求知慾。

四、多種教學方法靈活施用

如前所述,生物化學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涉及學科廣泛,教學中宜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效果得到最佳呈現。

1.虛擬畫面式動態教學法

以動畫、視頻、音頻爲基礎的講授法爲主,提高課件質量,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可採用Flash詮釋DNA的複製、轉錄、翻譯作用機制,效果比單純運用文字描述更佳。

2.案例教學法

設計臨牀案例,引發學生思索,調動積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了他們長期被動填鴨式的學習,取得較好的效果。 比如講授酶的抑制作用時,加入相關的致毒作用機制,加深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基於問題的教學方法

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爲主體、以問題爲基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2]可以使學生形成解決複雜的現實問題的能力,並發展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同時能增進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講授代謝總論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討論飢餓狀態下機體能量供給的形式。水到渠成地,問題的討論解決使得學生大大地深化了對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三大物質代謝的理解並更加明確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

4.“框架式”教學

不同學科都有一個系統性、科學性的內在邏輯聯繫,都由一定的知識結構序列所組成,呈現出一定的帶有規律性的框架形式[3]。框架是一種有效的記憶結構。如閔斯基(Minsky,1975) 所述,“在一般情形下,當一個人遇到新情況時, 會從他腦海中的記憶結構裏去搜尋相關的信息。”

在講授生物化學某些章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煉和消化教材中的核心內容,將知識進行歸納和綜合,形成具有一定邏輯性的知識框架,這樣學生便能更有效地對知識環節進行整體把握。如講授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且相互關聯程度較強,教師可以利用框架式教學進行課堂內容結構構建,從而深化學生對本部分內容的理解記憶。

結語

在我國傳統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和解惑。當代大學教育的目的,更多的集中在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個性所在並能夠激發其潛能,以及幫助學生髮掘其興趣並點燃其對某一學科或領域的激情併爲之努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其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對教師的存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要“授人以漁”,還要使其對本專業產生濃厚的求知慾。

將藥學學科的理念帶入到製藥工程專業生物化學的教學中,從第一門基礎理論課程開始,便着眼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認知、理解乃至濃厚的興趣,這種教學理念的踐行無疑促進了本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更加適用於工科專業課堂教學。

化學制藥技術專業論文2:製藥工程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製藥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能夠適應社會對高級製藥人才的需求。而有機化學作爲製藥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要爲藥物化學、藥物合成、天然藥物化學、生物化學等後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有機化學基礎。加強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培養學生更好地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適應製藥工程專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和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與學雙方的主要依據。教學大綱是教師上課的基本指導依據,要根據課程本身和專業特點合理制定教學大綱,並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增”、“刪”、“改”。

(一)“增” 增加一些與後續專業課聯繫緊密的理論或實驗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掌握後續專業學習所必備的有機化學知識。

(二)“刪” 着力解決“拓寬知識面與減少課堂教學總學時”的矛盾。有機化學內容多而雜,但製藥工程專業有機化學理論課只有85學時,有必要適當刪除一些與後續課程聯繫不大的內容。

(三)“改” 修改一些實驗內容。以性質驗證爲主的實驗,不利於學生的能力培養,應適當減少,而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內容安排從簡單的驗證性的單元訓練到組合式的綜合性設計訓練演進,做到實驗原理和技術的統一[2]。

二、改革教學內容

(一)處理好“系統性與重點內容”的關係。在保證有機化學課程體系的前提下,調整教材內容和深度,重點突出與製藥專業緊密相關的內容。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專業特點,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凡與後續課程有關的內容要詳講,要突出重點、難點,詳略得當。重點可放在一些沒有學過的反應、有機物結構推測、合成上,這樣既可以鞏固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有機化學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和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爲學習藥物的有機合成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於藥物有無旋光性直接影響其生理活性和藥效,因此對映異構是重點,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也是教學難點。胺、酰胺、雜環化合物、生物鹼、萜類、甾族化合物等內容都與後續課程密切相關,要詳細講解。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使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處理好“理論與應用”之間的關係。注重理論闡述必須服務於知識應用,如含氮有機化合物在機體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藥物的構型與生物活性;糖類、氨基酸與蛋白質、脂類的生理作用等。在教學中要妥善解決好學時少與進度快、內容多的矛盾。在課程安排和課堂講授中力求做到把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反應、合成和在製藥上的應用等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講授。儘量爲前沿課題開設一些窗口,以開闊學生的視野[3]。以多種形式將有機化學前沿課題與基礎理論結合起來,突出製藥工程專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