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循證護理探析

學識都 人氣:2.46W

循證護理在臨牀護理實踐中的有效應用,促進了經驗式傳統護理模式向科學實證指導式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關於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護理分析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循證護理探析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典型疾病特徵是:發病機制的複雜性、早期診斷的困難性、病程的不可逆性、合併疾病的高發性等,現階斷臨牀上尚未探索出該病種的有效治療和控制措施[1].當前對該類患者實施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是一種較爲常用的干預方案,該治療方案療效的發揮有賴於高質量的護理實踐活動,而循證護理因能夠通過對當前最新最可靠科學依據的正確應用進而爲護理對象提供最佳優質服務的護理優勢,已被證實在提高護理實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方面價值獨特[2],我科嘗試性地將循證護理模式應用於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病例氧驅動霧化吸入臨牀護理實踐之中,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於我院住院接受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病例128例做爲研究對象,所有入選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中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診斷[3].全部研究對象隨機分爲試驗組64例與對照組64例,兩組研究對象在病程、年齡、男女性別比例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僅接受常規霧化吸入護理

1.2.2試驗組接受循證護理模式干預。具體實施方法爲

確定循證問題

通過對近5年相關網絡與紙質文獻的閱讀與查詢,尋找並評價證據級別較高的相關護理措施,最後確定最佳最優質最適宜的護理方案。

依據護理方案實施護理服務

①向護理對象施以科學的針對性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解釋說明和指導護理。由於該類患者的病情特點是遷延難愈,故患者常需反覆多次接受入院治療,而且即使住院治療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導致該類患者因經濟、病痛的雙重壓力而處於焦慮、退縮、悲觀情緒狀態之中,則治療依從性下降。基於上述原因,我們對患者的實時身心狀況及其社會支持力量做出詳細評估,並在此基礎上耐心細緻地向護理對象講解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對其疾病緩解的重要意義,同時做好治療相關注意事項的指導和說明,使患者樹立起治療信心,減輕恐懼心理和疑慮情緒,主動依從治療。②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與尋找到的護理實證支持,將護理對象安置於舒適且利於霧化治療最大療效發揮的安全體位。評估護理對象對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耐受程度,以評估結果做爲體位安置的指導依據。對於意識清晰、耐受力較好的患者,可將其安置於最佳的半坐臥位接受治療,牀頭擡高角度爲50~70°,頭部置於稍後傾位,上述體位有利於氣道保持通暢狀態,便於霧化液的順利吸入並深入至呼吸道深部,可發揮較好的治療功效;而對於意識處於模糊狀態且呼吸無力的護理對象,則將其安置於側臥體位,牀頭擡高角度以30~50°爲宜,上述體位和角度利於護理對象膈肌的下移,從而使其肺部氣體交換量得以增大,最終促使霧化液藥滴充分沉降於終末支氣管而發揮最大藥效。③掌握適宜的霧化液溫度、量和治療時間。向治療儀中加入冷熱度適宜的霧化吸入液,溫度控制在35~38℃,以避免因過冷或過熱所導致的刺激性咳嗽和粘膜損傷,同時注意遵循現配現用的原則。以護理對象耐受程度爲依據遵循自小至大、動態更改的調節原則,爲患者提供最爲適宜的霧化量,氧流量控制於6~8升/分爲宜,同時密切監測血氧飽和度,以維持於90%以上爲宜,如低於90%則應暫停吸入,以有效預防患者出現低氧血癥。霧化治療時間安排在進餐及服藥前後2小時內爲宜,每次治療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吸入間隔時間的確定原則是:以醫囑爲基礎,同時結合護理對象痰液的黏稠度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病情動態變化。④嚴格掌握氧驅動安全護理注意事項:如正確的吸入方法,吸入頻率,暫停治療指徵,協助排痰措施,交叉感染預防措施等。

1.3評價指標

1.3.1不良反應出現比例的評價

嚴密監測並詳細記錄研究對象出現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嗆咳等相關不良反應的情況與例次。不良反應出現比例=出現不良反應的研究對象例數/總入選研究例數。

1.3.2依從性的評價標準

依從性=(評價爲"依從"病例數+評價爲"部分依從"病例數)/總研究病例數。

1.3.3滿意度的評價標準

採用自制的氧驅動霧化吸入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實施調查,評分值與滿意度成正比。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採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用(xx±s)表示,兩組入選者干預後相關指標的`比較採用t檢驗或χ2檢驗,以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試驗組入選者干預後不良反應出現比例顯着低於對照組,治療依從性顯着高於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循證護理(實證護理)是指臨牀護理工作者通過對護理實踐科學證據、護理實踐專業技能、臨牀護理工作經驗三者的有效結合,確定出個性化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從而向護理對象施以最佳最優質最適宜的護理干預[4].循證護理在臨牀護理實踐中的有效應用,促進了經驗式傳統護理模式向科學實證指導式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促使護理工作者在臨牀實踐中積極主動正確地尋找科學護理實證以指導護理行爲向更精準更有效方向的發展[5],避免了護理服務的盲目性和低效性[6].本研究將循證護理模式引入至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病例氧驅動霧化吸入護理過程之中,通過以科學理論和實證爲支持的治療解釋和指導、舒適體位護理、對霧化治療全過程各環節(霧化液溫度、霧化量調節、治療時間及間隔時間)的準確把控以及霧化治療全過程的安全護理等循證護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該類病例在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和依從性,獲得了該類患者羣體對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在解釋指導、體位護理、霧化操作、安全護理四個方面的高度認可和評價,推廣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趙靜,劉瑞娟。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相關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4,54(7):88-90.

[2]朱琳.循證護理在重症吉蘭-巴雷綜合徵機械通氣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3):7-9.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02,25(7):387-389.

[4]馮立,陶仁海,張笑萍,等.胸科高齡病人術中低體溫的循證護理[J].護理研究,2015,29(4A):1228-1231.

[5]程麗楠,崔文香,崔英善.循證護理對中國自然分娩產婦產程結局干預效果meta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3):288-291.

[6]崔海燕,丁連明,邢彬,等.循證護理在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氧驅動霧化吸入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藥雜誌,2012,24(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