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財務會計本質觀的比較與評價

學識都 人氣:3.28W
中美財務會計本質觀的比較與評價
摘 要 而美國驚人的造假案出現後,人們開始反思會計中最基本的——財務會計的本質。財務會計產生於受託責任,因此財務會計的目的在於認定和解除這一責任。它是反映活動的記錄,是面向過去的,而不是面向現在和未來的。對此我們要有清醒地認識。
   關鍵詞 財務會計 本質 目標 受託責任

1 我國會計本質觀的格局與
  關於會計本質,我國理論界曾展開熱烈討論,一直未達成共識,形成幾種主要觀點,一是管理活動論,代表人物是楊紀婉、閻達五兩位教授。他們認爲會計是以貨幣爲計量尺度,對價值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這種觀點是由我國學者自己創造的。二是信息系統論,代表人物是葛家澍、餘緒纓兩位教授。他們認爲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和各單位的經濟效益,加強經濟管理而建立的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爲主的經濟信息系統。這種觀點引自西方,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三是控制系統論。代表人物是楊時展、郭道揚兩位教授。他們認爲會計是一種以認定受託責任爲目的,以決策爲手段,對一個實體的經濟事項按貨幣計量及公認原則與標準,進行分類、記錄、彙總、傳達的控制系統。
  上述觀點,在理論界各佔一方,長期得不到統一,這也嚴重了其他會計基礎理論問題的,特別是影響了會計實務的和發展,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結果呢?綜合各種觀點,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看似對立,其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不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管理活動論”認爲會計是一種活動,特別強調是一項管理活動,突出其監督職能,表現其屬性的一面。“信息系統論”認爲會計是收集、整理、加工和反饋會計信息的經濟信息系統,突出其反映職能,表現其技術屬性的一面,並且是“引進版”,和“管理活動論”針鋒相對。而“控制系統論”是從會計歷史的角度,由會計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源出發,認爲會計是一個控制經濟活動並使它符合目標的控制系統。
  另外,沿着“受託責任”這一思路,又出現了新的會計本質觀,如“受託責任論”及“雙受託責任論”等。它們都着重說明了會計產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受託責任(單方或多方),會計的目的是認定和解除這一受託責任。從這一角度來看,上述觀點是正確的,缺陷在於沒有揭示出會計的主要特徵。會計主要作爲一項技術,體現的是一個體系或技術系統,處理的主要是經濟信息。
2 美國會計本質觀的演進與剖析
2.1 幾種主要觀點介紹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會計業最發達的國家,對其他國家的理論和實務有重大影響,其對會計本質先後出現了幾種不同的觀點。
2.1.1 會計是一門
  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下屬名詞委員會將會計定義爲:會計是以獨特的方式,以貨幣爲單位,對至少具有財務特徵的交易和事項進行記錄、分類和彙總,並對結果予以解釋的一門藝術。這種觀點在美國(尤其是實務界)曾流行過相當一段時間。
2.1.2 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
  20世紀60年代,美國會計學會在爲慶祝其成立50週年時曾撰寫一份長篇的研究報告,其指出:“在本質上,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70年代後期,在美國會計界很有影響的《會計手冊》,其主編在手冊中的序中第一句話是“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這也是我國“信息系統論”觀點的思想來源。
2.1.3 會計是一門語言。
  該觀點在美國教科書中較爲流行。
2.1.4 會計是一項服務活動
  1970年,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在公報中指出:“會計是一種服務活動,它的職能是提供有關經濟事項的定量信息。該信息主要是財務性質的,而且是對經濟決策者有用的。”1996年,美國會計理論權威機構——美國會計協會(AAA)對會計下的定義是:“會計是提供鑑定、計量和傳遞經濟信息的一項服務,藉以使信息使用者能夠據以制定經濟決策。”
2.2 上述觀點的形成與評價
  西方國家長期以來把會計看作“管理的工具”,認爲會計是一種純技術方法。因此,在西方會計教科書中很少涉及會計的本質、職能方面的探討。就20世紀西方會計界產生的幾種定義派別來看,也受管理工具思想的影響。
TAGS: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