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標的變化

學識都 人氣:1.64W

近年來老年骨折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較多患者經手術治療獲得滿意效果,但因爲長期臥牀容易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推薦的一篇關於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標的變化研究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查看

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標的變化

術後因長期臥牀,下肢制動,加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基礎疾病,部分患者併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嚴重者引起股骨頭缺血壞死致殘而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診斷和預防非常重要[1].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發生變化,易出現高凝狀態,致使出現深靜脈血栓(DVT),使病情複雜化[2].所以對老年患者骨折術後,需及早檢測凝血指標,預防靜脈栓塞的發生.本研究通過檢測本院150例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標的變化,探討其在術前(入院次日)及術後的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分爲健康組和骨折組.健康組選取2013~2014年來我院體檢的.健康人羣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齡57.8歲.骨折組選取2013~2014年在我院創傷外科,顯微外科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85例,女65例,平均年齡63.2歲,均爲外傷所致的骨折.排除:月經期、白血病、急性心肌梗死及腦血栓、冠心病、惡性實體腫瘤、肝臟疾病、腎病綜合徵、血栓病史患者;口服抗凝藥物(華法林)患者引起的凝血功能指標升高.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儀器與試劑:採用的儀器是SysmexCA15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血凝試劑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均是德國原裝試劑,其中,D-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均爲日本積水醫療式會社生產.質控品爲德國西門子原裝質控,所有操作步驟嚴格按儀器說明進行.試劑批號:PT:545572,APTT:557122,TT:43471,FIB:538095,D-D二聚體:483813,FDP:483783.

1.2.2標本採集;疾病組患者分別於術前(入院次日)和術後第3天清晨空腹採集靜脈血注入含枸櫞酸鈉(1∶9)抗凝全血管3ml,顛倒混勻,3000rpm離心5min,分離血漿檢測.體檢患者要求同日在門診抽取靜脈血.要求受檢者抽血前1周內禁服影響肝腎功能的藥物,禁食8h以上.

1.2.3檢測方法:抽血後在1h內測定凝血項目、TT、APTT、FIB採用凝固法;D-D、FDP採用免疫比濁法.嚴格按儀器操作說明進行測定.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檢測數據用(x珚±s)表示,兩組比較採用t檢驗.

 2 結果

2.1正常組與骨折組的凝血相關指標分析:兩組凝血功能檢測結果顯示:PT,APTT,TT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骨折組FIB,D-D二聚體,FDP三項明顯增高,與正常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老年骨折患者術前術後凝血指標的變化:術前(入院次日),術後3d凝血相關指標變化:骨折組PT,APTT,TT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纖維蛋白原(FIB),血漿D-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三項指標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血漿D-D二聚體升高最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臨牀 常 用 凝 血 功 能 檢 測 指 標 有PT,TT,APTT,FIB,FDP,D-D二聚體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狀況.

PT的延長見於嚴重的肝臟疾病、纖溶亢進、DIC、口服抗凝劑等;縮短見於血液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另外,PT可預測患者病死率,在創傷骨折早期升高超過14s患者病死率可達35%[3]是內源性凝血系統較敏感和常用的篩選試驗,通過對APTT的檢測,可瞭解血液內源性凝血系統各凝血因子的大致變化.

FIB是一種急性反應蛋白,在炎症腫瘤創傷等情況下增高.有文獻指出[4],高水平纖維蛋白原(FIB)與血栓性併發症相關,檢測纖維蛋白原在骨折相關性的預防及治療上具有臨牀價值.D-D二聚體是凝血過程中形成的交聯纖維蛋白纖溶酶降解後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血液中D-D二聚體水平異常增高,則可提示凝血和纖溶活性異常,因此它是反映患者體內有血栓形成的特異性標誌物之一.

FDP水平是反映血循環中FIB在纖溶酶作用下生成的X,Y,D,E碎片的含量[5],是纖溶蛋白或纖溶蛋白被纖溶酶降解的產物,也是綜合反映纖溶亢進的指標,對於治療血栓性疾病和溶血栓疾病有重要的意義.

本實驗結果顯示,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標中FIB,D-D二聚體及FDP與健康組相比有明顯的增高,而D-D二聚體增高最爲明顯.這主要是由於骨折後,骨組織損傷血管破裂,所含的凝血活酶激活物釋放入血液中,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再加上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和生理疼痛等多種原因,患者不敢主動活動,使靜脈迴流淤滯造成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根據術前和術後3d的變化特點,結果顯示老年骨折組術後3d血漿D-D二聚體和FDP水平較術前和對照組明顯升高,提示機體處於高凝狀態,可能誘發血栓形成.而PT,APTT,TT,FIB術前及術後無明顯差異,可能與圍手術期抗凝治療有關,也可能因纖溶亢進而間接消耗所致.

綜上所述,骨折以及手術會對老年患者的凝血系統造成打擊,使FIB,FDP及D-D二聚體升高,凝血功能亢進.對於發生骨折的老年患者,動態監測纖維蛋白原及D-D二聚體對預測深靜脈栓塞的發生有着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盛榮.骨折患者早期凝血功能變化臨牀意義的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12):834-844.

[2]沙衛芹,曾慶華,何雪芬.120例中老年人創傷性骨折的調查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1):1754-1755.

[3]王朝霞.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檢測結果比較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牀,2012,9(14):1769.

[4]Smith G,Tsang J,Molyneux S,et hidden bloodloss after hip fracture[J]ry,2011,42(2):133-135.

[5]李慧琰.D-D二聚體對骨折併發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價值[J].臨牀醫學,2011,3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