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考試如何打破傳統一畫定成績的模式論文

學識都 人氣:3.21W

摘 要:放眼當下,美術成績考評內容片面、形式單一,既不能正確客觀地判斷學生綜合水平的前後發展變化,也不能使教師客觀且全面地評估自己的教學工作。根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美術評價體系之要求,大概分析了當下考評方式的不足,並嘗試從平時各方面來綜合探索美術期末成績考評的全新模式。

美術考試如何打破傳統一畫定成績的模式論文

關鍵詞:考評;反思;探索;綜合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所起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審美與表現更是被納入初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但大多學校仍以傳統考評方式爲主,其考評內容片面、形式單一,因此,我們需要對傳統的考評方式做一個反思性總結,並結合現狀做一番全新的探索。

一、剖析在前——反思傳統考評方式

在很大一部分學生心目中,上美術課就是爲了在期末時完成一幅畫或者得到某個分數,某幅畫、某個分數不可能就代表某個學生的審美和表現水平,以至於造成許多不良後果。傳統美術成績考評方式有以下三個不足。

1.未體現學科特殊性

美術學科與其他文理科不同,它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與主觀性,它是“無錯誤的學科”“自由的學科”,美術作業無論何種類型都應是主觀性、造型性、具象性、理解性的,因此,單憑某一時間的某一幅畫,是不能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的。

2.具有較大侷限性

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的考評方式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如,打百分制相同類型的作業:有的學生得88分,有的學生得85分,有的學生得80分。有時學生會誤以爲是教師主觀情緒的`影響,或者一些學生在不能理解其他學生的構思創意時,會產生受傷或消極的心理。這樣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然就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了。

3.折射出多種弊端

由於多數教師評定成績時,以作品外表印象爲主,無形中“一畫定成績”,使學生爲了得高分,力求“盡善盡美”,盯着該作品下工夫,使得上交之作品難顯其真正實力。而且,由於某些課程的特殊性,使美術課上學生在衛生、環保、紀律上問題百出,如此,美術課的美育和德育功能便會大打折扣。

二、改進在後——探索綜合考評方式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評價體系應以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事實作爲評價的基礎,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因此,在教學中應改進學生期末美術成績的評定方法,建立綜合性的評價方式。

1.豐富考評內容,調整評價標準

首先,要制訂作業評價標準,並讓學生有明確認識,及時對照,我設計的標準如下:

(備註:成績以上面幾項等級爲依據,先換成五分制即A爲5分,B爲4分,C爲3分,D爲2分,平時成績佔總成績的50%。)

2.滲入課堂表現,規範學習態度

鑑於學生上美術課時經常不能自律,我特地制訂了以下標準。美術學習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怎麼“作畫”,更得讓學生學會怎麼“做人”,此舉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美術課的課堂秩序也日漸井然。

3.考慮年齡特徵,靈活設計內容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把美術評價分成“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然而,初中生的性格發展呈現一種劇烈、動盪的狀態,我們不僅要按照學科的具體情況,更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合理安排、靈活設計藝術表現的內容與形式。

初一段的學生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思維和性格都相對活躍,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我將側重點放在“造型·表現”方面,這樣不僅能激發其學習與表現的興趣,更使考評內容空顯人性化。初二段的學生處於較特殊的青春期萌動階段,此時,教師更應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學習與考評內容,“設計·應用”與“綜合·探索”便適合調動學生思考,彰顯個性。初三段的學生技法水平有了明顯增長,此時,教師在教學上的安排更多傾向於“設計·應用”與“欣賞·評述”領域內容,讓學生藉着紙筆自信揮灑,藉着言談暢所欲言。

總之,新的考評方式打破了傳統“一畫定成績”的慣用模式,激發了學生參與自我評價的積極性,起到了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發展自己,從而形成良好的內部學習動力的作用,也使對學生的評價達到相對的公平、合理,起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的作用,美術教師也能從各種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師生一家”。

參考文獻:

尹少淳。初中美術教學策略[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