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爲的可行性論文

學識都 人氣:7.19K

一、研究目的

推廣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爲的可行性論文

“優秀幼兒教師先進經驗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探索。第一階段,總結上海市六位優秀幼兒教師先進經驗。第二階段,選擇六位教齡不等的幼兒園教師爲實驗對象,學習優秀幼兒教師先進經驗,將優秀幼兒教師先進經驗落實到具體教育行爲中,然後對實驗教師學習優秀幼兒教育先進經驗前後的教育行爲進行比較研究。第三階段,實驗教師實驗前後的教育行爲與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爲進行比較研究,力求建立實用的,可操作的科學的教育行爲體系,爲幼兒教師培訓提供素材。本研究在總結優秀幼兒教師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對優秀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爲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究。教育行爲是置於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一切中介的總和。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爲既是按一定的社會要求,對幼兒的身心施以影響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更是教育觀念的外化表現形式。幼兒教師先進的教育觀念是通過教育行爲表現出來,作用於幼兒,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在這過程中,優秀的幼兒教師就是通過對幼兒發展狀況的觀察、瞭解、評價、反56饋等方式不斷修正自己的教育行爲,從面確保現代教育觀念深刻地體現在教育行爲之中,以此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過學習優秀幼兒教師的先進的教育行爲,驗證所總結的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爲的操作性、推廣的可行性,爲第三階段的研究作充分的準備,力求建立實用的、可操作的、科學的教育行爲體系,提供給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從而提高廣大青年教師的教育能力和素質,以此全面提髙幼兒教育水平,促進幼兒教育發展。

二、研究方法

爲驗證研究所得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爲的操作性、推廣的可行性,採用了量的研究方法,具體爲實驗研究。

1.實驗時間:1996年9月一1997年7月。

2.實驗對象:從不同類型的幼兒園中選擇了教齡二年、三年、五年、六年、十年不等的青年幼兒教師六位(按姓氏筆畫順序:田xx、張x、楊XX、鬱X、趙X、袁XX老師),她們都屬於幼兒園的培養對象。

3.實驗方法:單組實驗法。

4.實驗過程:

(1)實驗準備:借用“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學前項目中國第n階段研究”的測査工具材料——“對教師行爲的觀察”,主要包括:

“教授行爲”:講授知識、聽與知識有關的問題、直觀說明或演示、聽有關演示的請求、對有關知識提問、聽對有關知識的回答、啓發兒童的想法與看法、聽兒童對自己想法的回答、引導或要求實踐、鼓勵、幫助或解釋或建議、正反饋、負反饋。

“參與行爲”

“看護與情感表達行爲”:友好情感的表達、聽友好情感的表達、給予安慰與保護、聽有關安慰與保護的請求、作伴、否定性情感的表達。

“管理行爲”:提出規則、聽有關行爲規範的話語、干預、給予指令、聽對指令的反響、同意請求、拒絕請求、解決糾紛、聽有關糾紛的陳述、正反饋、負反饋、聽與行爲反饋有關的話語、要求安靜與注意。

“注視行爲”

“過渡行爲”

“日常活動”:活動計劃與準備、佈置整理環境、分發材料、兒童生活照顧。

“其它活動行爲”:與教學活動關係不大的行動,如接待家長等。

對特級教師(按姓氏筆畫順序:李慰宜、徐苗郎、曹冰潔老師)各一個教育活動(約30分鐘)、十佳中青年教師(按姓氏筆畫順序:應彩雲、何敬紅、法勇青老師)的某一半日活動(上午8:30—11:30)和實驗教師某一半日活動(上午8:30—11:30)的教育行爲採用“30秒間隔觀察法”,即在每隔30秒的第一秒觀察並記錄該秒內以下二項內容:

A.觀察的時間點(記錄時、分、秒)。

B.該時間點被觀察教師的行爲(文字記錄)。

然後將優秀幼兒教師與實驗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爲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實驗幼兒教師在教育行爲上的問題主要是:如何傳授知識的問題、如何愛孩子的問題、如何組織調控的問題及信息反饋的問題等。據此,各位實驗幼兒教師制訂實驗方案。

(2)正式實驗

A.研究者將已研究總結的優秀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爲提供給實驗幼兒教師,作爲學習的依據,已研究總結的優秀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爲主要包括:對幼兒的瞭解和研究、對教學活動目標的確定、對教材的選擇分析與研究、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對教學活動的實施(對幼兒的觀察、對幼兒的指導、對幼兒的啓發引導、對幼兒的批評和表揚、對幼兒常規的建立和培養、對幼兒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對教學過程和結果的評價。

B.實驗幼兒教師結合各人情況制定的實驗方案,學習優秀幼兒教師先進的教育行爲,並貫徹實施至日常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C.組織優秀幼兒教師教育活動的觀摩及各實驗幼兒教師間的相互觀摩、交流、研討。

5.實驗效果的測試:實驗一年後,即1997年7月,再次拍攝實驗幼兒教師的半日活動(上午8:30—11:30),對其教育行爲採用30秒間隔觀察法,每人共觀察並記錄下3小時360次教育行爲。與實驗幼兒教師實驗前的教育行爲進行比較,以獲得實驗的結果。

1.在“教授”行爲方面實驗幼兒教師實驗前後在“教授”行爲上有顯著性差異,主要在“啓發兒童的想法與看法”(2.81%、5.09%)、“聽兒童對自己想法的回答”(3.66%、5.68%)、“幫助、解釋、建議”(5.96%、9.94%)、“正反饋”(3.21%、5.20%)方面有明顯改觀,較實驗前有極顯著性差異,“對有關知識提問”(4.39%、2.19%)、“聽對有關知識的回答”(4.56%、3.02%)較實驗前減少,有極顯著和顯著性差異。

通過學習優秀幼兒教師在“教授”方面的教育行爲,實驗幼兒教師也注重啓發引導,在教學活動的設計,特別是“提問”的設計上下功夫。

2.在“參與”行爲方面

實驗幼兒教師實驗後較實驗前在“參與”行爲上有極顯著性差異。實驗後重參與幼兒的活動,而不是作爲一個旁觀者身份出現。

3.在“看護與情感表達”行爲方面

實驗幼兒教師實驗前後在“看護與情感表達”行爲上有極顯著性差異,主要在“友好情感的表達”(2.42%、0.95%)、“作伴”(1,91%、0,65%)方面有明顯改觀,較實驗前有極顯著性差異。

反映實驗後被培養教師的教育行爲不僅僅停留在作伴上,而是比較投入的參與幼兒各項活動。情感表達方面顯得比較內化。

4.在“管理”行爲方面

實驗幼兒教師實驗前、後在“管理”行爲上有極顯著性差異,主要在“給予指令”(4.16%、2.84%)、“解決糾紛”(1.01%、0.18%)、“聽與行爲反饋有關的話語”(0.39%、0%)、“要求安靜與注意”(3.49%、0.71%)方面有明顯改觀,較實驗前有顯著和極顯著性差異。

說明教師已從求穩、命令等教育行爲方式中逐步解脫出來,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育氛圍。

5.在“注視”行爲方面

實驗幼兒教師本身實驗前後在“注視”行爲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通過學習優秀幼兒教師的“注視”行爲,實驗幼兒教師知道觀察什麼、如何觀察,觀察後及時指導幼兒。

6.在“過渡”行爲方面

實驗幼兒教師本身實驗前後在“過渡”行爲上亦有極顯著性差異,實驗後明顯減少;反映教師在過渡階段教育行爲中人爲意識逐步淡化,活動各環節趨向於自然過渡。

7.在“日常活動”方面

實驗教師實驗後較實驗前有顯著性差異,主要在“分發材料”(0.28%、1,54%)行爲上有極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幼兒年齡有關,因爲實驗前基礎測試時是大班幼兒,實驗後效果測試時是中班幼兒,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8.在“其它”行爲方面

實驗幼兒教師實驗前、後在“其它”行爲上有極顯著性差異,主要表現爲和家長的聯繫更多等。

通過實驗,實驗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觀。

三、討論與建議

實驗幼兒教師通過一年時間學習優秀幼兒教師先進的教育行爲後,發現:

(一)學習優秀幼兒教師先進的教育行爲後是有一定實效的。

1.實驗幼兒教師在“教授行爲”方面“啓發引導行爲”佔明顯優勢。陳舊的教育觀念在教與學關係上的偏差在於過於強調知識系統化,強闊掌握知識的重要性,在現代教育觀念指導下,從實驗觀察內容的“教授”行爲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驗後被培養教師教育行爲中在“啓發兒童的想法與看法”、“聽幼兒對自己想法的回答”、“幫助、解釋、建議”、“正反饋”等方面比率明顯髙於實驗前,而在“聽對有關知識的回答”、“對有關知識提問”等方面比率明顯低於實驗前。

在上述教育行爲導向下,幼兒能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於別人的意見,作出自主的選擇和決定,說明被培養教師現代教育觀念轉化爲教育行爲表現方式上不再注重知識的灌輸,改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訓練和單純追求學習結果。教授的中心轉向注重人才素質的培養,注重兒童的學習過程,啓發、引導幼兒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發展。

2.幼兒教師注重觀察、瞭解幼兒。幼兒的發展是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形成的。瞭解幼兒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研究發現在幼兒活動中教師參與行爲明顯增強,並且非常注重幼兒的交流,教師深入幼兒羣體,以教師敏銳的觀察力瞭解幼兒發展的水平、興趣愛好、個性特點,能有針對性地評價幼兒,教師自身因此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爲,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行爲方式,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幫助每個幼兒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3.在情感表達方面,被培養教師行爲趨於淡化。筆者認爲目前我們面對的是3—6歲年齡的幼兒,從這一年齡階段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來看,幼兒處於需要撫愛的階段,因此情感表達方面建議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掌握一個“度”。對小、中班幼兒,教師在情感表達上應讓幼兒有一種深深的親切感,從小受到關愛,懂得被人愛、懂得愛別人。幼兒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滿足對幼兒個性發展有着積極的意義。當然我們不主張情感表達上充分誇張或者教師予以幼兒過分保護,尤其是大班的幼兒,教師的情感表達應以滿足幼兒愛和尊重的需要爲前提,與幼兒進行真正的感情交流,真心誠意的與幼兒在一起,分享他們的苦與樂,尊重他們的選擇,理解他們的情緒情感。幼兒通過教師的關心、愛護和尊重,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有能力、有價值,他們會模仿教師喜歡自己、關心別人、充滿信心。

4.各過渡環節教師人爲安排的行爲痕跡已被淡化。幼兒各方面發展的方法和途徑是各不相同,語言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交往來獲得,數學邏輯主要通過與他人、環境的相互作用,在教師積極引導下形成。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幼兒的發展離不開幼兒在活動中的親自體驗,幼兒動手操作獲得知識,使幼兒自己去操作、去體驗。幼兒通過與物體、與他人的交流來形成認識發展能力,爲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相互作用的更多機會。幼兒在活動中,讓他們主動地與物體、與他人、與環境發生作用是極爲重要的,在研究中可以看到一日活動各過渡環節教師人爲安排的行爲痕跡已被淡化,幼兒有自己活動的空間並在寬鬆的氣氛中自然的進人新一輪的活動,這對於幼兒身心發展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側重於將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爲轉化爲比較實際的、有一定操作性的教育行爲方式。通過實驗教師的學習和操作,體會教育行爲所蘊含的深刻的最新的教育觀念,從而達到轉換觀念,提高教師素質的目的。教育觀念轉換爲教育行爲有着一個很長的探索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驗全過程通過學習優秀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爲,實驗組教師教育行爲有了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在啓發、引導、觀察等方面。教育行爲是多元化的,學習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行爲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隨着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育行爲同樣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教師隨着研究的不斷深人,善思考、重積累、勤反思,不斷調整、趨於完善,逐步形成實驗幼兒教師自己特有的教育行爲科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