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情感素養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5W

(一)新課標下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實施基本策略

學生情感素養教育論文

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更好地貫徹德育精神,提高教學質量,但不能陷入過去那種少、慢、差、費的傳統中去,這就有幾個基本策略問題。德育方針指導下的科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應從存在差異的全體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上,從形成生動、活潑、開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素質得到主動發展,從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上選擇

一、堅持面向全體的思想,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倡導以學生爲主體,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減輕負擔,提高質量”的原則。其次,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掌握實情,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方法和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強調信息反饋,注意信息處理。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在教學要求和學習量以及深度上要區別對待。再次,優化教學組合,提高課堂時間效價。從教與學兩個方面看,應在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技能活動等教學方法上進行優化組合,併科學配置教學各個要素,提高授課效率。

二、創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愛學

由以教爲重心轉到以學爲重心,由以傳授知識爲重心轉移到以發展能力爲重心。在施教中,教師應保持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運用情感的理智性、情境性,來創立一種愉快和諧的環境氛圍,激發學生求知慾,啓迪思維,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情緒。例如,可以從學生認爲有實用價值或社會價值的事物入手,在學習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前,我讓學生觀察室內有哪些用電器,如何連接的,路燈之間,雙缸洗衣機的兩缸是如何連接的。學生會感到做的事很有實用意義而投入學習。同時,還要增強教學民主氣氛,克服“我講你聽”或“我問你答”這樣一種被動的學習形式,發揮富於情感特徵的課堂信息反饋和評價的作用。在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信息傳遞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情緒,使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重在培養能力,促使學生善學

根據科學學科的特點,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預習、自學、分析、思考,讓學生掌握主動權,促使學生動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觀察、思考和質疑能力,並且在學習和實驗的過程中強化思維練習;促使學生動手,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例如,氫氣的製取裝置在科學實驗課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可設計探索性實驗進行突破。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了以下問題,問題1:根據氫氣的製取原理,如何設計製取氫氣的最簡易裝置?問題2:實驗中你碰到的問題是什麼?強調反應停止了,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鋅粒有剩餘,酸用完了,能隨時添加酸液。問題3:在操作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反應一直進行,直到藥品用完,如何解決?問題4:用啓普發生器演示實驗過程,原理是什麼?它旨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過程對未知結論的探索,激發學生的思維,初步形成科學態度,培養科學素養。

總之,科學道德教育在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中應體現出高層級、高效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能。

(二)初中科學培養情感素養途徑和方法

那麼,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如何巧妙地融入情感教育,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良好的思想情操?通俗而言,對學生進行智育教育的同時又進行德育教育呢?我認爲,初中科學課程的德育滲透主要是根據科學課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可以通過“探究”、“閱讀”、“實驗”等方式來進行。

一、探究教學中的情感素養培養

首先,“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建立新概念需要具體的表象作依託。而且學生在學習某一概念之前,往往已形成生活概念,這些建立在少量的直接觀察和具體經驗基礎上的概念,大都比較粗淺,有些甚至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即使教師反覆強調清晰講授,學生表面上接受了概念的含義,但在分析問題時仍然可能以生活概念爲依據進行思考,只有通過引導學生親身探究,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已有經驗與新發現的現象或事實之間不一致甚至衝突之處,他們纔會自學審視,反思並修正自己的經驗和認識,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是深刻的,有真正意義的。

其次,教師要善於挖掘與所學知識相聯繫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索。科學探索是從問題開始,問題的提出通常依賴於問題情境的創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求科學奧妙的興趣。例如,用吸管吸飲料人人都會,讓一位學生在瓶口塞上單孔橡皮塞插上吸管吸,當學生頭腦中產生“怎麼會吸不上來?”的問題時已經開始探索。

最後,探究是自然科學的學習內容。自然科學不僅指自然科學本身,還包括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思維過程和方法,自然科學是“知識”、“過程”和“方法”的結合體。自然科學發展至今,積累了大量的自然科學知識,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科學思想和方法,這些都是人類文化知識的寶貴財富。應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和領悟科學家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學習科學探索方法,全面提高科學素養。

探究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科學的思維過程,而且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滲透着思維力和想象力的有機結合,都體現着科學方法的運用,教師要學會抓住時機,培養和鍛鍊學生的科學思維,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同時,發揮創新性潛能。

二、閱讀教學中的情感素養培養

在閱讀訓練中,學生會經常提出各種疑難問題。特別是有關課文內容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失時機地有的放矢地予以答疑解惑,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啓迪和教益。

如學習“摩擦起電”後學生會針對課本提問“電的本質是什麼?爲什麼摩擦可使物體帶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給予解答,也可以組織課後討論,肯定、鼓勵學生並給予指導,鍛鍊他們思維多向性,深刻性。

三、實驗教學中的情感素養培養

首先,在實驗操作前要讓學生清楚實驗目的、主要操作步驟、重要儀器使用規則以及觀察要點。重視學生對實驗過程的體驗,尊重實驗事實,做好實驗數據記錄和分析,同時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環保意識。例如,我在教授“浮力”單元新課之前,學生先自己看書,查資料,做實驗,提出並回答與浮力有關的問題。避免了上課時僅僅是復刻性、跟隨性等被動的情況,而是強烈解決問題的願望。

其次,倡導以貼近生活、聯繫社會或現代科技等“問題情景”的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例如,在“傳染病”一節的教學時,在講傳染病特點,我選擇了一段美國大片關於細菌性疾病傳播過程片段。請同學歸納出傳染病的特點。提出:如何預防乙肝的問題。

(三)總結

現代教育理念表明,教育者進行教育既是育“智”,又是育“志”。在科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情感的培養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只要我們不懈努力、認真探索,科學課將不但是傳播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的主戰場,也將成爲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它必將能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