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社會化背景下的家園共育價值探究

學識都 人氣:1.24W
關於教育社會化背景下的家園共育價值探究


  論文摘要:家園共育要以相關理論爲指導,以整個社會爲背景。家園共育是家庭和幼兒園、家長和教師之間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協同教育的原則,共同擔負起培育幼兒的責任,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雙向性、經常性、全面性的夥伴性質的合作活動。家長要明確家園共育的內涵和意義,認清自身的優勢與侷限,以便家園更好地配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論文關鍵詞:教育社會化 家庭教育 幼兒園教育 家園共育
  
  一、家園共育的背景
  
  1.理論背景
  (1)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
  1979年,美國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尤瑞·布朗芬布倫納在其出版的著作《人類發展的生態》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 ,指出個人的成長、人類的發展會受到生態系統的制約,同樣也離不開與其直接或間接聯繫的各種社會環境的支持。其所構建的人類發展生態學同心圓模式將這些社會環境和生態系統分爲了微觀、中層、外層、宏觀和時代等五個相嵌在一起的子系統。這些系統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系統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有着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從而構成了影響人類發展的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因此,對於個人成長的最初階段,幼兒就是在與其直接或間接交往的一切人及相互關係的作用和交往中不斷成長的,是在與環境系統的親身接觸和體驗中不斷髮展的,其中既有近距離的直接影響因素,也包括遠距離的間接影響因素 ,如家庭、同輩羣體、幼兒園、學校、鄰居和社區等。而家園共育就是要將兒童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得以整合和擴大,通過吸收教學媒體、社區資源及文化薰陶等力量的參與,爲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搭建一個系統的、可持續化的平臺。
  (2)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是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的一種社會學理論,其主要觀點認爲:人際間的社會交換源自於社會吸引,彼此之間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或報酬將維持人們之間的相互吸引與持續交往。個體在社會互動中得到的收益取決於個體向其他人提供的利益,爲了得到利益,必須有一個交換過程,這個過程本質上是社會性的、流動的。因此,可以把社會理解爲一個利益流動的網絡。從社會交換理論中可以看出,家園共育即是將幼兒家長的育兒經驗和幼兒教師的教子心得進行相互的交換,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最終形成教育合力,實現共育目的。
  2.社會背景
  教育走向社會是當今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社會參與教育是世界教育發展的重要標誌,教育與社會的逐步融合是大教育觀念下的必然產物,是教育生態系統的有機構成,這不僅是各層次教育自身發展的內部需要,也是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爲一種社會現象,教育不可能在學校裏單獨進行,更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積極參與和大力配合,尤其是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去能促使教育更具針對性和持續性。正如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生活向教育提出的任務是如此複雜,以致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那麼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 。因此,在以家庭爲單位的社會體系中,家庭教育理所當然應該成爲學校教育的“左膀右臂”。而相比其他層次的教育來說,幼兒教育更加重視幼兒園之外的潛在影響,尤其是家庭教育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這不僅是因爲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生活中的每個細微之處都可以成爲幼兒教育的舞臺,言傳身教與身體力行的教育價值絕不遜於幼兒園教育中的諄諄教誨,更是因爲幼兒教育面對的羣體具有特殊性,天真無邪、快樂活潑的幼兒,對外界事物和未知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因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教育的社會化趨勢要求家庭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幼兒教育的大系統中去,家園雙方緊密結合,形成合作夥伴關係,達成一致共識,建立家園共育的教育網絡,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 。
  
  二、家園共育的內涵
  
  家園共育是家校合作在學前教育層面的具體表述,因此,對於家園共育的詮釋是建立在對家校合作內涵的充分理解基礎上展開的。從目前來看,雖然國內專家學者對於家校合作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確切的定義,但是從邏輯上看基本上都是從“主體—中心—目標”等幾個層面加以闡述的:北京師範大學馬忠虎教授在其論著《基礎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一書中認爲:“家校合作實質上是聯合了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育活動中,家庭和學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學校能在教育學生方面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長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的'指導。 ”華東師範大學黃河清教授在其最新的論著《家校合作導論》中提出“家校合作是家庭與學校以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爲目標,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雙向活動。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嶽瑛研究員在其論文《我國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影響因素》中指出:“家校合作是一種雙向活動,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是社會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校合作活動圍繞的中心應該是學生,學生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服務對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家校合作活動的最終目的。 ”教育學者周丹在《對家校合作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思考》一文中認爲:“家校合作是指家庭與學校以溝通爲基礎,互相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來自兩方面系統一致、各顯特色、相輔相成的教育影響,形成多種終身受益的必要素質,更好地社會化。家校合作既是一種關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者關係的理念,也是一種處理兩者關係的行爲模式。 ”
  依照上述觀點,並結合幼兒教育的現實背景與具體特點,我們認爲,家園共育是家庭和幼兒園,家長和教師之間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協同教育的原則,共同擔負起培育幼兒的責任,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雙向性、經常性、全面性的夥伴性質的合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