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水軍”的傳播亂象評析

學識都 人氣:2.17W

摘要:“網絡水軍”通過“注水”、“發帖”等方式搶佔輿論制高點,以此獲取商業報酬,甚至逐步發展爲一種新興的互聯網職業。“網絡水軍”受商業資本的操縱,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目的是影響網絡輿論環境。反思“網絡水軍”近年來的發展趨勢,有必要加強對網絡不良行爲的監管,抵制惡性競爭,讓互聯網真正成爲公衆意見的自由市場。①

“網絡水軍”的傳播亂象評析

關鍵詞:網絡水軍 輿論控制 傳播特徵

2010年,是中國互聯網紀元的第16年,對中國的網民來說也是非同凡響的一年,衆多網絡事件引發人們的關注甚至積極投身其中,微博時代的網民從看客變身說客,短小精悍的趣味話語暗藏的是對世界的關注和對現實的抗爭。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表達慾望日漸強烈,網絡媒體的崛起,爲公衆提供了一個實時開放的交流平臺,使網絡輿論對社會各個方面產生了極大影響。然而,網絡輿論快速成長的同時,一些隱匿在幕後的力量也試圖藉此操控民意,“網絡水軍”的出現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傳播學界對於資本介入輿論的批判由來已久,近年來,網絡炒作事件層出不窮,新媒體時代自由與控制共存的現象成了新的關注熱點。2010年出現的幾個網絡輿情事件使“網絡水軍”以一種新的姿態進入公衆視野,其傳播手法和內容都有了變化,對互聯網的監管和我國民主進程帶來新的挑戰。它顯示資本對因特網的操縱不再僅僅是商業的競爭手段,而已成爲損害公民權利與公共利益的禍首。目前對“網絡水軍”及其行爲還沒有權威的定義,相關研究也未對行業背後複雜的權利關係做進一步的解析。爲此,我們有必要從其傳播特徵入手,揭開隱藏在“水軍”背後的資本建構,讓公衆意見“破繭而出”,彰顯網絡時代的自由與活力。

“網絡水軍”的“崛起”

“網絡水軍”是指那些被網絡公司或企業僱用,每天穿梭於各種論壇、社羣網站、聊天羣中,爲他人發帖造勢的網絡人員。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發表大量簡短或無意義的'帖子,或暗中刪除他人言論,甚至故意發佈“權威”觀點影響公衆對某一事件的判斷。目前存在着許多對“網絡水軍”的誤讀,認爲他們不過是一羣寄生在互聯網中的“亂民”,2010年10月爆發的蒙牛員工夥同公關公司損害伊利集團商業信譽案,以及年末炒得沸沸揚揚的“奇虎與騰訊之爭”,將早已暗流涌動的不良網絡公關從幕後推到了聚光燈下。

2010年11月1日,《第一財經週刊》發表了一篇名爲《深度公關》的報道,將兩個乳業巨頭在網絡上的鬥爭始末詳細盤點,並提出“深度公關”②一詞。蒙牛挑釁伊利事件硝煙還未散去,人們的目光又被一觸即發的3Q大戰所吸引,11月3日當晚,事件因騰訊公司宣佈停止運行360殺毒軟件而推向最高峯,一時間網絡上充斥着各色評論。在這兩場看似熱鬧非凡的網絡爭鬥背後,其實潛伏着無數“網絡水軍”。這個大致發端於5年前的羣體,上自幕後出資的企業,下至底層個人,中間通過網絡公關公司策劃維繫,已然形成了一個周密而強大的灰色產業鏈。從知名論壇到社羣網站,再蔓延至博客、微博等領域,“網絡水軍”的覆蓋面越來越廣,甚至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2010年3月,北京網絡新聞信息評議會第五次會議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正式註冊的網絡公司約有1200餘家,而臨時僱用的“網絡推手”不計其數。

“網絡水軍”一詞近來頻頻見諸報端,這些互聯網公司將僱用“水軍”造勢的行爲美其名曰“網絡公關”或“互聯網推廣”。究竟是正當的公關行爲,還是資本在操縱輿論,目前對“網絡水軍”的評價莫衷一是,我們需要對“水軍”的傳播特徵進行更加深入詳細的解讀。

“網絡水軍”的傳播特徵

資本控制輿論的現象長久以來爲傳播學者所重視,傳播政治經濟學者趙月枝認爲,誰控制了某一領域的話語權,誰就控制了某一領域的主導權,誰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真理”的解釋權。“網絡水軍”的出現導致了兩重話語權的喪失:一是謠言四起,許多網民因此難辨真假、信假爲真;二是作爲“水軍”產業鏈最底層的“網絡民工”以低廉的工資出賣着自身的話語權。

商業資本在推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同時,也控制着網絡輿論,許多企業憑藉資金上的優勢和技術上的壟斷,試圖操縱民意,甚至不惜傷害公衆感情。2010年12月,網上忽然傳出武俠作家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在微博上被轉發、評論達上萬次。經官方闢謠後,仍有不明真相的羣衆發帖。網民紛紛表示,這種做法不僅侵犯了當事人的名譽,並且有損公衆利益,極大地傷害了金庸先生及關心他的人們。

“網絡水軍”的出現和形成,是建立在對網絡環境高度熟悉和對網民心理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在幕後團隊的精心策劃下,有的甚至能成爲引導話題的輿論領袖。北京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處網絡管理處副處長張俊表示,在調查一些案件過程中發現,當前國內一些大的網絡論壇,有50%以上的帖子是人爲炒作推出來的。所謂“熱門帖”、“精華帖”等,很少是網民自發點擊、回帖形成的,背後幾乎都有“網絡炒家”在積極推動。因無法追責,導致謠言、謾罵、炒作層出不窮,形成一種“網絡暴力”,通過事先引爆一個話題,接着聚集無數盲信追隨者,在網上形成誤導輿論的局面。

這些“水軍”本來都是普通的網民,他們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但在言論自由表達的背後,卻是部分網民出賣自己的網絡話語權給企業換取低廉的報酬,而企業則通過資本對民意加以控制。歸根結底,“網絡水軍”不過是互聯網生存鏈中底層最基礎的一環,真正該承擔責任的是隱藏在背後的那些強大的資本與專業的團隊,在信息氾濫而知識匱乏的時代,他們受商業利潤的驅使,利用受衆心理弱點,巧妙迎合公衆趣味,從而達到操控輿論打擊對手的目的。

“網絡水軍”造成的“災禍”

“網絡水軍”的出沒已經成爲常態,很多企業僱主意識到隨之而來的收益,紛紛主動聯繫網絡公司做推廣。與“網絡水軍”結盟的企業,並非都是小打小鬧、名聲不振的企業,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國企。“網絡水軍”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暗示互聯網因缺乏監管而導致無序的競爭。“網絡水軍”打着“公關”的大旗,背後是對網絡民主和自由的蔑視。不良網絡公關的鬧劇只會造成多方利益受損,缺乏秩序的行業將難以爲繼,網絡公權力遭遇危機,網民在真相不明的情況下失去話語權。這種任意詆譭對方而可以免責的行爲,長此以往將給我國互聯網的建設和發展帶來巨大的危害。

目前,國內網絡推手已逐漸走向組織化、規模化,尤其是一些博客和論壇,信息發佈的隨意性,使傳媒業傳統的“把關人”功能大打折扣,網民對網絡媒體和網絡信息的信任一次次被網絡推手顛覆,網絡世界的既有秩序也一次次被人爲地破壞。網絡推手在我國的興起是由特殊的社會心理環境所造成的,在國外並沒有這個行業。當下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變遷帶來人心浮躁,跟風追逐新潮,害怕落於人後,傳播學的“螺旋效應”極易發生。網絡時代的意見自由應該建立在事實和理性的基礎之上,抵制資本操控輿論、防範網絡虛假言論、維護和促進網絡健康發展,應當成爲全體社會成員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