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方面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1.5W

電子技術是應用電子、電氣自動化、通信技術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進而影響學生畢業後從事電子行業的崗位技術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子技術方面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電子技術方面教學論文

第一篇: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一、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的不足

根據過去幾年對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情況的分析,結合相關企業對電子類人才的要求,我們認爲該課程在教學設計上應從下面幾個問題上重點改革。

(一)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設計題目偏少

電子技術課程主要由理論和實踐兩部分構成,其中實踐又分爲實驗和課程設計。理論是基礎、實驗是深入、課程設計是提高,它們相輔相成構成這門課程完整的教學體系。針對課程設計,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學方式較爲保守,沿用傳統模式,忽視了相關行業、企業所採用的新技術、新軟件,不能與社會同步,學生走出校門口不能立即勝任崗位工作,而是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崗前培訓才能滿足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同時,設計題目和類型偏少,內容相對陳舊,學生可選擇的範圍也不大,導致部分學生對本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也影響了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較爲單一落後

本門課程的教學時間爲32學時(合計不到一週的教學時間),時間較短,爲了在較短的時間讓學生完成設計任務,教師總是詳細講解並指定相應的資料,將學生限制在指定的範圍和實驗元件內,不利於培養出具有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且在實驗講義中,編寫教師對設計題目的電路實現方案編寫得較細,學生可發揮的空間較小,導致部分學生不會自己獨立思考,直接採用設計提示電路,或者直接抄襲其他學生的設計方案,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獨立設計的積極性。當前我們大部分老師都採用了多媒體授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地依賴電子課件,而忽略了其他的教學方法,如課堂演示、學生上臺實操等。在涉及電子設計軟件的操作時,學生需要實際動手訓練,邊聽邊做效果會更好。而用電子課件進行授課時,加快了課堂授課的節奏,學生對某些知識點來不及消化,教與學缺少良好互動,學生很難與老師保持同步,使得授課效果大打折扣。

(三)實踐缺乏工程化思想

在電子信息和儀器儀表領域從事電路設計基本上是以工程化的方式進行的,將一個工程分成若干個模塊,再由不同的項目團隊分頭完成。將現代電子領域裏設計公司的理念融入課堂,讓學生以設計團隊爲單位開展實訓,能夠使學生走出校門後更快地適應自己的崗位,但從目前大多數學校開設的課程來看,除了畢業設計會有幾個學生一起合作完成外,實驗、課程設計等幾乎都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很多學生抱着應付的心態隨大流,沒有主動思考的意識,缺乏創新思維。大多數學生只是按照老師所給電路圖像搭積木一樣連線,不能真正弄懂電路的意圖,因此在未提供電路圖時往往束手無策。嚴重缺乏創新思維,使得學生在走出校門後不能從事完整的工程設計,面對很多簡單的項目也會缺乏信心,無法在已有的崗位基礎上實現更高的突破。

(四)成績評定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的考覈制度,雖然提升了平時成績所佔比例,但仍然是應試教育模式。在成績評定時,往往根據調試結果以及撰寫的設計報告給出成績,學生在設計、製作、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等具體實施過程沒有體現出來,評定的標準不能具體量化,不能很好地反應學生在本門課程中的收穫和真實水平。

二、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的改革

(一)結合專業的社會行業需求,豐富設計題目

設置合適的設計題目是提高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效果的關鍵。隨着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器件不斷涌現,將其與課程教學緊緊結合,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結合專業的社會行業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足夠的課程設計選題,同時保證設計課題的內容具有綜合性、實用性、先進性。首先,本設計課程爲學生提供了72個設計題目,保證學生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每一個題目具有基本功能和擴展功能,從而滿足具有不同實踐能力的同學的要求。其次,大部分課題的設計要求儘量使用現有的能夠實現該設計的新器件,設計並完成的小電子系統實用性較強,具有相當的使用價值,可以作爲電子系統課程設計和儀器儀表課程設計的基本模塊,也可以作爲電子競賽和創新項目的單元電路。再次,設計題目新穎,能激發學生的設計調試興趣;大部分課題的設計內容與專業密切結合,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後,每個設計題目都能夠儘量訓練前期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點,比如:鞏固電路分析基礎中的分壓電路、電容元件特性、變壓器工作原理等;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的基本共射、共基放大電路、功率放大器、比較器電路、波形發生電路等;數字電路中各種邏輯門電路、顯示譯碼器、數據選擇/分配器、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555電路和蜂鳴報警電路的應用等。教師在佈置設計任務時,針對每個設計題目,以系統框圖形式給出2~3個總體設計參考方案,以高集成芯片爲核心,由中規模集成電路構成各單元電路,然後組合出系統的設計方案。課程設計除了提供5個類型72項常用的備選設計題目之外,還引入了與學科相關的科研項目的子課題作爲課程設計題目,選拔一些優秀學生參與這部分課題的設計。同時結合每年的本科生創新項目,每年更新一些設計課題。以教學、科研及競賽項目爲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題目,爲學生創造了研究性學習的機會,提高了其實踐技能。通過項目開發過程的工程磨鍊,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對於學生工程素質的培養髮揮了較大的作用。同時,學生參與教學科研活動,可以解決創新實踐活動開展中的一系列問題,促進了創新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豐富課題設計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一般安排在大三上下學期進行分散教學。教學學時共32學時,每週3學時,共11周。教學進度和時間安排統計情況見表2。本着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創新實踐的理念,我們改變了傳統的“老師講,學生做”的方式,少講甚至不講理論知識,僅是提綱挈領地給學生指引一下他們設計所要查找資料的方向,在設計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實際問題再進行單獨答疑。在組織方式上,參照電子競賽的方式進行,2名學生一組。每組學生可在指定的選題中任選一個設計題目,在11周內協力完成課程設計任務。學生在課程設計期間,不僅要共同討論設計課題和選擇設計方案,還必須落實自己具體的設計任務,以達到了解和熟悉整個設計課題全過程的目的。同時由於引入了競賽機制,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還能發掘他們創新的潛能。在課程設計前期,課程設計的任課教師可提前兩週佈置課程設計的教學任務,在這期間,完成學生的分組,兩人一組自願組合,提供課程設計題目供學生自行選擇。學生選定題目後根據課題的設計要求和參數獨立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電路的初步設計。課程設計第一階段,完成方案設計。方案設計包括電路方框圖、詳細的電路原理圖、電路工作原理的說明和元器件清單。完成電路設計後,學生還要使用Multisim軟件完成對設計的電路進行仿真。通過軟件仿真可以發現設計中存在一些的問題,進一步改善設計方案。學生掌握了電子仿真軟件的使用方法,也爲以後的課程學習打下基礎。實驗室將元件清單彙總,儘快完成元器件的準備工作。課程設計第二階段,完成電路原理圖和PCB板繪製,並且完成PCB的製作。學生通過學習使用Protel軟件,熟悉了電路佈局、佈線、電路板的製作過程,增強了對電子系統工程設計過程的認識。課程設計第三階段,完成元器件的焊接及整個系統的聯調,測試技術指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較好地完成元器件的焊接。焊接過程由低到高,分模塊完成。確認安裝無誤後進行通電調試。在調試階段,採用由前至後的順序,從輸入端開始逐模塊調試。若存在故障,應該分模塊檢查,按照從大到小的範圍進行排查,最終找到故障的確切地點並加以解決。學生通過對電路的調試可加深對電路工作原理的認識,學會調試、檢查電路的方法。調試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啓發學生,自己分析查找故障位置和原因,並獨立找到解決的方法。要求學生在測量完成技術指標後與理論結果進行分析比較,進一步瞭解電子電路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區別。通過課程設計爲學生提供鍛鍊的平臺,提高了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課程設計第四階段,完成並提交設計報告。設計報告包括以下部分:①系統方案論證;②各單元電路詳細設計;③電路的仿真及仿真結果;④調試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⑤系統測試結果;⑥心得體會。設計報告是對課程設計全過程的總結,學生要嚴格按規定的格式進行書寫。設計報告的撰寫可提高學生的表達、論證能力、科技寫作能力等基本素質,爲後續課程設計報告及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基礎。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在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中,利用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手段展示相關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對所選課題的興趣。利用教學網站,提供一些跟學生課程設計題目相關的資料,學生可以隨時進行查閱。同時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課程設計的時間不侷限於課堂。實行開放式管理模式,時間開放和資源開放。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通過網上自由預約的形式,課餘時間自行到實驗室進行課程設計,實驗室提供自主學習環境。由於帶着任務,學生雖然沒有教師時刻管理也會很自覺地進行學習。同時由於帶着問題去學習,學習的效率也更高,而且這樣也可以更節省實驗室的教學資源。採用這種形式,增加了學生的實驗時間,增強了學生進度安排的靈活性,有助於學生自主設計能力、工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完善成績評定體系

驗收考覈環節採取硬件實現情況、軟件調試情況及考覈答辯的方式。相同題目之間的小組,根據所完成項目的性能、指標及完成速度進行評定。從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這門課程的設置目的出發建立成績評定體系(見表3):①方案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電路設計的`正確性;②對Multisim、Protel等電路設計、仿真軟件的熟練掌握程度、製作效果;③元件安裝、焊接的工藝質量;④電路調試、故障排除、結果分析及回答問題的情況;⑤課程設計報告撰寫。在進行成績評定時,注重調試效果正確的同時,應強調整個設計實施的整體情況,若部分同學的設計電路調試結果不盡如人意,只要學生能找出其中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方法進行改進,仍可獲得不錯的成績。另外,注重學生是否已掌握設計方法、製作工藝、儀器使用、調試方法、論文撰寫等不同的環節,即使同組同學根據不同的表現也可給出不同的成績。

三、結束語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學生進行的第一個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設計。在課程改革中突出了學生創新意識及工程素質的養成,體現了“內容綜合、面向工程”的特徵,促進了電子技術創新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豐富設計題目,且與實際聯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對設計性實驗的興趣。由於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學生經過自主查找資料和小組討論,完成電路方框圖、電路原理圖、電路佈線圖的設計;完成對電路系統進行安裝、焊接、調試、檢查解除故障、測試參數;掌握了相關軟件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分析和解決電子電路中各種問題的能力。較爲完善的課程成績評價體系也較好地保證了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通過後續的課程學習,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不斷提高。

第二篇:本科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改革初探

1.引言

當前,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貫通的人才“立交橋”培養模式發展如火如荼,相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不斷推進。基於應用型本科高升本、中升本、專升本等多元化人才“立交橋”培養體系,爲適應不同層次生源專業學習需求,新型應用本科課程教學模式呼之欲出。作爲非電類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基礎課,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如何針對多層次生源開展教學是當前課程實施面臨的難題。

2.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思路

傳統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科知識理論性、系統性、完整性,未形成以職業需求爲主的特色,使課程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難以有機結合。當前,應用本科生源三種層次:高中起點、中職起點及專科起點的應用本科學生理論基礎差別迥異、技能基礎區別明顯、知識和技能認知接受能力差別較大。傳統本科教育教學模式直接引入多層次應用型本科教育無法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導致高中起點學生動手能力訓練不足、中職起點學生理論學習困難重重、專科起點學生學習針對性不強等特點。

3.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改革主要措施

(1)有取有舍———設定不同層次教學大綱。

制定教學大綱時,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架構和認知特點的基礎上,經過廣泛調研和論證,針對三類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所取捨,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例如:針對中職起點學生通過實踐動手接受知識能力強的特點,強化知識的應用性,將繁雜的理論知識融入到技能應用中,結合多元化教學手段加以實施。

(2)化整爲零———實施模塊化教學。

針對課程特點採用模塊化教學具體授課過程中,模塊化是指將課程涉及的主要理論與實踐內容有機結合,並將其按所需培養崗位核心能力劃分爲內容相對獨立、彼此互相聯繫的理論+技能模塊,按照模塊實施教學過程。課程模塊在內容和時間上是一個相對獨立且自成一體的教學單位;每一個模塊具有特定的教學功能,各模塊間可動態調整和組合,能使培養的學生技能更切合企業崗位需求。實施過程中,教師利用較少時間對模塊任務進行講解,傳授所需理論知識,大部分時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任務:教學全過程圍繞學生展開,教師對學生疑問處進行指導。學生開展獨立思維和團隊協作,融理論於實踐。模塊化實施過程中,將理論課時與技能訓練結合在一起:學生帶着理論去操作、動手,然後將動手實踐效果反饋以印證理論。教師需根據學生實際接受情況合理調整理論與實踐比例,融理論教學於實踐技能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趣味性和積極性。

(3)全副武裝———多元化教學手段並用。

授課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和技能接受特點及知識獲取敏感性特點,結合板書、PPT課件、虛擬動畫、仿真教學等現代多元化教學方式相結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類別的教學手段,以喜聞樂見的展示形式引導並激發學生善於學習、樂於學習、學會學習,通過直觀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對相關結構的理解程度,變學生“被動、封閉”爲“主動、開放”的學習狀態。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合理變更授課時理論-理論、理論-實踐授課次序,並及時輔以實驗、實訓和參觀實習等實踐教學,着眼於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

(4)面向過程———建立多元化考覈評價體系。

不同層次學生授課模式對課程考覈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考覈不同起點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課程的核心環節。課程評價標準應最終歸結爲對知識的應用和遷移,不同層次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應用的廣泛性和深度也有不同。考覈方式上採用基於過程考覈的多元化考覈方式。改變傳統考覈方式,擯棄一考定結果的期末考試製度,在模塊實施過程中給學生以評價,評價以動手技能考覈爲主,考查理論知識爲輔,不同層次學生理論和動手技能考覈比例略有不同,中升本學生強化技能考覈,高升本和專升本突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應用考覈。多元化考覈評價方式體現在兩個方面:評價過程多元化,各模塊完成後均進行階段性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由單一的教師轉換爲教師、小組和學生結合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經過實踐,滿足了各層次學生的考覈評價要求,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

4.結語

應用型本科人才“立交橋”培養模式下,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綜合應用技能培養及改進教學質量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針對一線企業所需培養崗位核心能力劃分的教學內容和模塊化實施過程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切實獲得了“學”與“用”的相結合。當然,課程改革仍存在諸多困難,如設備硬件、師資水平無法滿足改革需求、評價體系不全面等,有待今後不斷加以深入探索和研究。

三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着電子技術及其產品越來越多的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給的能力,使經濟能夠持續穩定發展下去,而電子技術的持續發展及其應用是在經濟社會中非常必要的。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程是一門電氣與電子信息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是應用性極強的課程,該課程具有工程性強、理論性強等特點,同時對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又有很深入的影響。那麼如何能在有限的學時內將這門課程學好,並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和創新能力,是本門課程的學習目的。我校在模擬電子課程中採取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調整教材內容

由於模擬電子課程的實踐性很強,所以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可供選擇的模擬電子技術教材非常多,但是真正適宜於應用型本科教學的教材卻很少,大部分的教材秉承傳統的結構形式,內容相對陳舊、偏重理論,與實際應用不能很好地銜接,不能很好地滿足應用型本科的教育要求。因此,根據特定的面向應用型本科教育特點,我們自己在注重基礎的同時,吸收了很多新教材中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技能,較好地處理了實用性與先進性之前的關係,編寫了《模擬電子技術》教材,該書2012年12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該教材已在我校2012級學生中使用受到教學單位和讀者的好評。並且該教材在黑龍江省第21屆高教學會研究成果中獲教材類二等獎。

三、模型法學習加快學習效率

模擬電子技術學習中有很多公式和模型的應用,有些同學學完後,不知道怎麼去運用它們,這樣就會覺得做題很難,實際上掌握了典型模型公式的推導過程,看似很難或很多的題實際就變成了一類題,簡單很多,比如對三極管的內容而言,其內容在整個模擬電子技術中所佔的比重很大,內容也很重要,實際上整個這一章的內容也是模擬電子技術的最基礎的章節,那麼這章的習題我們就可以總結對三極管來求解的題無外乎就是求解靜態工作點、輸入和輸出電阻、電壓放大倍數等,基本就是這樣,那這就是一類的問題,那麼我們就需要掌握三極管的直流通路下的靜態工作點的求解方法和交流通路下的動態參數的求解方法即可,而這些只需要一個最基本的模型就可以。所以我們把這一個模型研究理解透徹後,那麼這一章的內容你就掌握住它的核心了。再比如功率放大電路的內容,對於功率放大電路的內容我們主要講解的是乙類雙電源互補對稱放大電路的原理及它的性能指標的計算,通過它引出甲乙類的原理,但是計算的問題只要是雙電源的公式和乙類的公式一致,單電源的電路不同,所以這一章的習題也都是圍繞這些問題來計算的,只要對乙類雙電源的模型理解深刻,那麼它這一類的習題也可迎刃而解。

四、自主式的網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