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啓示

學識都 人氣:3.25W

   論文關鍵詞: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生態文明 生態危機

生態學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啓示

    論文摘要: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一種新的理論形態,其理論旨在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環境退化和生態危機的根源,以及探討解決危機的途徑。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當代全球問題和人類生存發展困境的哲學反思,它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啓示作用。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產生於20世紀}o年代,是西方綠色政治運動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一種最新的理論形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旨在對當今社會生態危機根源的揭露,以及對人類擺脫生態危機出路的探討。他們的可持續思想、生態價值思想、生態倫理思想對我國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建立平衡的生態環境、形成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可持續發展思想與我國發展模式的選擇

    社會該以何種模式發展?又該如何對待自然環境資源?如何在發展和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在探尋生態危機根源的過程中,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義的觀點。

    高茲在他的《生態學即政治》中提出要保護有限的地球資源,減少對不可再生性資源的消耗,用分散的技術來開發再生性能源,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福斯特指出:“資本主義作爲一種制度需要專心致志、永無休止地積累,不可能與資本和能源密集型經濟相分離,因而必須不斷加大原材料與能源的生產量,隨之也會出現產能過剩、勞動力富餘和經濟生態浪費。”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環境被蛻變成了索取資源的水龍頭和傾倒廢料(經常是有毒廢料)的下水道。所以,過去500年的歷史實際是一個不可持續發展的歷史”。

    此外,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還提倡通過國家推行有效的產業政策來消除或減少因爲環境污染而引發的產業發展問題,提倡以一種SHE經濟發展模式(Sane"理智的”,Hu-mane“合乎人性的”,Ecological`‘合乎生態學的”)代替原有的HE經濟發展模式(Hyper-Expansionist“高度擴張主義的”)。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它要求在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可承載力之間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張力。這種調整後的經濟指標突出了人類的健康與需求,內在地包含了社會正義、人性需求的滿足、公民願望的實現、對收入和勞動的更公平的分配、更好的環境保護、更多的生態投人、更高效率地利用可再生性資源和非再生資源和更好的生態環境可持續性。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啓示:

    第一,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要實現生態文明社會,應轉變傳統的資源高度依賴型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一種運用生態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並且是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口循環經濟改變了“資源一產品一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傳統經濟運行模式,組織成了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物質反覆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資源利用最大化、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從而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發展與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的矛盾,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可見,循環經濟最終實現了經濟增長、資源節約、生態保護的目的。

    第二.對傳統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量的擴張,甚至以浪費資源、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速度。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我們必須對經濟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在堅持繼續加強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第四產業(信息產業)的同時,要着力調整和優化第二產業構成,切實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第二產業比重過高,內部結構不合理、行業間發展不平衡的結構矛盾,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改變以前高投人、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狀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

    第三,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社會覈算體系。改變把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其增長速度和人均GDP及其增長速度,作爲衡量發展的最要指標甚至唯一指標的做法,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人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在傳統的社會經濟評價體系中,環境與資源處於一種低價值的狀態,這對人們的行爲造成一種逆向激勵。我們需要改變這種“資源低價、環境‘無價”’的不合理狀況,從而引導企業向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的生產方式轉變,引導人們向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的生活方式轉變。

    二、生態價值思想與我國價值觀的生態轉向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合理的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強力的批判了人類原有的“二元論”思想,批判了人類“控制自然”“支配自然”的價值取向。他們反對人類爲了單純的經濟增長而破壞自然,主張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相和諧、生產規模與生態平衡同步,主張“弱”人類中心主義,即把人類個體的理性偏好的滿足作爲價值標準。所謂“理性偏好”,就是指經過理性思考以後所呈現出的合理需要,這種需要實際上也就是不危及人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需要。因此,它既是一種追求人的物質和精神全面發展的人類中心主義,也是一種追求人類社會和自然和諧發展的人類中心主義。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把當代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根源歸爲“異化消費”。正如本·阿格爾認爲:“今天危機的趨勢已轉移到消費領域,即生態危機取代了經濟危機。之所以叫異化消費,“一是因爲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高度協調和集中化的生產過程使人感到缺乏自我和自由勞動的意義,於是就逃避到以廣告爲中介的商品的消費中去尋找人生意義,到消費中去實現其創造性,人爲閒暇而活着;二是因爲它把人的滿足同消費等同起來,這是對異化消費一種不恰當的補償;三是因爲它把異化勞動當作物質豐饒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從而支撐起了異化勞動。因此,他們認爲首先消滅異化消費才能消滅異化勞動,進而有效的制止生態危機的產生。雖然異化消費並不是產生異化勞動和生態危機的根源,但是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能將對生態危機根源的`探尋從生產領域擴展到消費領域,這種批判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