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們喜歡數學

學識都 人氣:2.09W

摘要: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厭煩數學學習過程中枯燥無味的推理和,更不理解一些知識點的形成,不喜歡老師單調而古板的教學模式,只是迫於各種壓力強“忍受”着。這與課程改革和素質格格不入。爲此我用了多年的教學研究與探討,發現教師應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與管理理念,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與情感,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等方面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情趣。

如何讓孩子們喜歡數學

關鍵詞: 教育目的  教學模式  教學環節  管理理念  學習情趣  師生情感  喜歡數學

衆所周知,數學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優化,即怎樣使學生主動地有效地合理地學習需要的數學。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必須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更改現有的教育模式與管理理念,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加快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施,推進素質教育。以下是筆者在教育過程中耳聞目睹的幾個小插曲:臨近中考了,有一名學生因討厭數學課而去了遊戲機室,任憑家長苦口婆心的勸說與教育仍無濟於事,令人深思的是他還是該校的一名所謂的“優秀生”。又如在某教室裏傳來了“你,敢罵我”“誰叫你把我的書給扔了”“那又是誰的作業不完整”••••••的吵鬧聲,事後瞭解,原來是一位學生因數學作業不完整而遭到班主任的批評而發生的一幕鬧劇。我們作爲教育工作者又該如何評價這件事呢?又如,在某教室裏教師對學生說圓周是一定點到同一平面上等距離點的軌跡,學生們抄在筆記本上,可是誰也不明白圓周是什麼,於是教師拿粉筆在黑板是畫了一個圓圈,學生們立刻就歡呼起來:啊,圓周就是圓圈,明白了!。這種教育模式學生會喜歡嗎?這樣的教育理念還要繼承與發揚嗎?下面我談談本人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的,切切實實地讓學生們喜歡數學的一些作法。

一.選擇教學模式,建構良好課堂氛圍

作爲教育的指揮棒,指揮着我們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從明清兩代的八股文考試,使得教育的目標更加貼近“金榜題名時,洞房花濁夜”的人生追求。而今天的中高考制度也產生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競爭現實,所以應試教育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而這一教學模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全班同學做同樣的事情,有興趣的要做,沒興趣的也要做,教學過程就像是往籮筐裏放籮卜,放進去就行了。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抹殺了學生的求知慾。本人認爲要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首當其衝的是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選擇適合學生胃口的教學模式。如“師生互動”“小步走”的教學模式,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把比較難的問題切割成一些比較小的問題,使學生容易接受;我認爲這種小步子小坡度小轉變的教學設計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程度,大家都能跟睛教師設置的步伐,因而課堂是能踊躍舉手發言,開動腦筋,能在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學到想學到的東西。在一些重點中學, 我們可以選擇“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數學複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用一邊串的數學題,由淺入不深層層推進,提示一個個解題的關鍵,展現解題技巧,使整個課堂充滿數學的靈氣和魅力。當然也要注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不能依樣畫葫蘆。近些年來,我國倡導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一些新的數學教學模式不斷髮生,我們選擇教法的空間很大,如”探究性數學教學“”數學質疑教學“”活動式數學教學“”開放式數學教學“”整體與範例教學“”數學建模教學“等,避免千篇一律地採用一種教學模式,古板而教條地進行“傳道授業解惑”。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選定了適宜的教學模式後,我們該考慮的第二個因素是如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 有意識地加強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要學習的東西是有實際意義或有學習價值的,本人認爲創設情景是這一環節成敗的關鍵。例如找同類項,教師把寫有代數式的牌子發給學生,教室四角各有一個學生拿着牌子,其他同學尋找在四個角的“同類項”。教室雖然亂哄哄的,但就這一簡單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了數學。又如,方差的概念學習,教師上課時帶一個量體重的稱。挑三個個頭差不多的學生先稱,記下數字,求平均數,也按公式計算方差。然後挑最胖最瘦普通的三個同學量體重,計算平均數和方差。結果發現兩組學生平均數差不多,方差則區別很大。這一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方差的意義,永遠不會忘記。再如,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教師可以事先向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家庭作業,讓他們任意畫一個三角形,量出它的度數,記錄下來。第二天一上課,教師讓學生們考老師,只要隨便說出一個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老師就一定能說出另一個角的度數。於是學生們紛紛嘗試能否考倒教師,當然考不倒。於是教師就問:“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祕?想不想和老師一樣有本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內角和有什麼。”這是一個用活動用實例引入的好例子,圓滿地完成了導課的任務。象這些精彩的情景,它既能夠吸引學生又能夠與新知識密切聯繫,讓學生親自經歷了知識點的形成過程。理解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TAGS: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