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的探討及防範

學識都 人氣:1.62W
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的探討及防範
【摘要】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問題,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當前廣泛關注的熱點和亟待解決的難題,解決的途徑需要種植、生產企業、使用單位、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與合作。
【關鍵詞】中藥注射劑;安全現狀;風險防範
        中醫藥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結晶,在我國醫藥產業所佔比重很大。中藥製劑品種不斷增多,在抗病毒、心血管、跌打損傷等領域應用廣泛,療效也得到充分肯定和廣泛讚譽。但隨着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有關中藥及其製劑不良反應的報道越來越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國內醫藥界的廣泛關注。“魚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註射液事件”、“雙黃連注射液事件”等給中藥注射劑帶來極大的挑戰,加上一些媒體的誤導,使得人們認爲原本“安全性”較高的中成藥變得“不安全”了。爲使人們能正確認識和對待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筆者從人們對中藥注射液安全性認知度及中藥注射劑研發過程、生產過程到臨牀應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作一探討與分析,試圖找出影響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的因素。
第一章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現狀
        從2001年11月以來,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爲保證臨牀用藥安全,在《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就通報了清開靈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蓮必治注射液等8箇中藥注射劑存在嚴重不良反應,應注意使用方法。葛根素注射液因發生急性血管內溶血等嚴重不良反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要求對其藥品說明書進行修訂,增加“偶見急性血管內溶血”,同時暫停對其註冊報批。同時,有人對有關中藥引起的392例不良反應病例報告分析,注射劑就有302例,佔77.04%;內服中成藥有81例,佔20.66%;內服草藥7例,佔1.79%;外用2例,佔0.51%。另有學者對我國1990年~1999年間發生的1291例次中藥不良反應的文獻分析發現注射劑有718例次,佔55.62%[1]。
        第二章產生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的因素
        2.1藥材因素:藥材的分佈和生產受產地、採收季節、土質等生態條件的影響,不同來源的同一藥材質量差別比較大,有效成分及雜質的含量也不同,不但影響中藥注射劑的質量控制,同時可能產生不可預知的不良反應。
        2.2質量因素:目前中藥注射劑基本上採用指標成分或認爲的個別有效成分作爲質量控制標準,不能完整對中藥注射劑中其他成分進行質量控制。如現在執行的魚腥草注射液的質量標準是1998年修訂後的質量標準,只能對一個成分進行控制,而魚腥草注射液中含有多個成分,沒有科學的測定,因此不能更好地控制該產品的質量。
        2.3研發因素:中藥注射劑的研發,也需要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和優勢。然而,由中藥處方開發成中藥注射劑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淡化辨證論治的特色。中醫用藥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處方可隨症加減的特點。但這種特點很難在中藥注射劑上得到體現,這主要是由於其產業化決定了它的組成必需是固定的。此外,在新藥研發中,通常少有完全保留原方藥味的。
        2.4生產因素:製造工藝不完善也是導致中藥注射劑產生安全性問題的'因素之一。從中藥注射劑製備工藝調查中發現,我國目前中藥注射液的製備工藝不到10類,大部分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的水煎醇沉法。由於此方法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注射劑中的雜質殘留、微粒過大,進而影響到中藥注射劑的質量和安全;在注射劑生產過程中加入各種添加劑,也會引發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如2006年“魚腥草注射液事件”,經專家研究證實,魚腥草注射液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助溶劑吐溫-80爲導致此次事件的“元兇”[2]。 
        2.5臨牀因素:中醫臨牀診斷是“辯證”的過程,中醫講究對疾病的寒熱虛實進行“辨證施治”,中藥的使用講究“對證用藥”、 “因人而異”。藥不對證則應用無效,而且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甚至造成身體的嚴重傷害。藥不對證是造成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6患者因素:不同個體,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敏感性不同;機體的吸收、分佈、代謝等受到年齡、性別及病理生理狀態的影響。因此,相同劑量的藥物大多數患者能耐受,少數則會出現不良反應。另外,年老體弱者、嬰幼兒、肝腎疾病患者,也極易發生不良反應。
        第三章防範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的對策
        3.1加大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知識宣傳:我們應加強對中藥注射劑安全知識的宣傳,既要禁止誇大療效、隱瞞毒性及不良反應的宣傳,也要防止片面誇大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情況。教育羣衆改變“中藥安全無毒”的觀念,正確認識中藥注射劑的治療作用與不良反應並存。
        3.2提高中藥注射劑的質量:建立中藥注射劑原料藥材生產基地,完善中藥材品質評價體系;應用新技術對其有效成分進行加工處理,減少無效成分和雜質;完善中藥注射劑的檢查項目,建立多組分、多指標含量測定和嚴格的品質標準,加大中藥注射劑內含物基礎研究力度,加強對有毒、致敏物質的檢測,將溶血與凝血、血管刺激性、異常毒性等檢查納入質量標準,將指紋圖譜控制技術引入以控制各批成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以保證臨牀療效穩定和安全[3]。
        3.3重視患者個體差異:針對中藥注射劑不同使用人羣,應重視患者的個體差異,要慎重用藥:對過敏體質者,在用藥前仔細詢問患者家族過敏史及不良反應史等,並密切觀察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的反應;對高敏體質者,用藥前還應做過敏試驗;對於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羣和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也要慎重用藥。
        3.4建立快速的中藥注射劑致敏原檢測方法:臨牀發生的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多數爲過敏反應。因此,建立一套能夠快速檢測中藥注射劑致敏原的方法不但可以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指導臨牀用藥及對過敏反應的搶救,更能夠制定中藥注射劑雜質定性定量標準,對今後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給予根本性的解決,也爲傳統中藥的發展和中藥現代化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