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

學識都 人氣:1.73W
 一、是會計學與管直接結合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它以現代爲基礎,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和技術,對會計和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確認、計量、整理、對比和分析,爲組織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對其整個組織及各個責任單位當前和未來的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評價考覈,爲管理當局對其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作出最優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自20世紀20~30年代萌芽、40~50年代創立到現在,已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在這過程中,它通過不斷吸收現代管理科學新方法,使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逐漸成熟和日臻完善,在實踐中爲強化和改善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預測分析、決策分析、控制和責任會計等方法在企業中的運用,其效果尤爲顯著,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了勃勃生機,使廠長、經理們深受其益。

管理會計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

然而,應該看到,最近二三十年來,由於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管理會計作用的對象及其外部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與此同時,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技術方法卻幾乎一仍其舊,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和顯著的創新。實踐表明,建立在傳統技術基礎上的現行管理會計的一些觀念、理論和方法,由於未能與電腦一體的彈性製造系統、全面質量管理、及時適量生產等同步發展,已經顯得不那麼適應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了,正如世界著名家哈佛大學的卡普蘭教授和大平派路德大學的托馬斯·約翰遜教授所指出的那樣:當今企業財務報告系統的程序和期間所產生的管理會計信息,對於經理人員的計劃和控制來說,不僅爲時過晚,而且過分籠統,嚴重的還歪曲事實。

在新形勢下,管理會計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呢?

1、缺乏一套嚴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論

管理會計向來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管理素來都是偏重於方法研究,而不重視理論結構的研究,例如,對管理會計目標、假設、原則、方法等基本範疇及其內在聯繫,迄今少有深入細緻的系統研究,使得管理會計至今仍未形成一個嚴密的理論體系。理論的貧乏,導致管理會計實務長期缺乏理論,從而嚴重製約着管理會計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儘管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及行爲科學等一些研究成果已被陸續引入到管理會計之中,從而擴大了管理會計的適用範圍,但是,管理會計對於源自這些不同學科的科學成果,尚未能全面而充分的消化,人們還只是依據這些成果對管理會計的某些假設作了程度有限的修正,有些尚處於定性分析階段,還缺乏應用價值。

2、方法在實務中的運用具有較大的侷限性

由於傳統管理會計的理論是依據特定的經濟環境而建立起來的,它所確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設在變化着的現實經濟生活中有許多並不能成立,人們很難運用這些理論和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等所建立和使用的模型就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它必須假設:單價是一常數;單價和銷售量相互獨立;總成本線是一直線。然而,在日益加劇的競爭環境中,不確定因素很大,現實經濟活動往往是複雜而多變的,傳統的管理會計方法顯得越來越滯後,從而難於在企業管理活動中進行實施和推廣。

3、觀念陳舊,不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

傳統管理會計的某些方法所賴以立足的觀念隨着時間的推移,已經變得陳舊過時,例如,關於存貨問題,它允許存貨存在,並主張通過計算最優經濟批量來實現對存貨的最優控制,但這種觀念卻會給管理人員造成一種錯覺,以爲只要嚴格按照經濟批量來採購,就能降低成本,於是乎,在實踐中他們爲了獲取數量折扣而往往大量採購,由此造成原大量積壓和資金大量被佔用。隨着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依照目前的適時制生產(Just-In-Time Production,簡稱JIT)觀點,存貨乃是一種資源的閒置,它會降低資金使用的效果,造成財富的巨大浪費,因此,當務求“及時適量”生產,對產生存貨堆積的現象必須嚴加,並一步一步地衝減存貨的數量,以至於逼近零存貨。可見,傳統管理會計的某些方法已不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

4、目光短淺,只重視眼前利益

傳統管理會計在制訂經營目標、進行決策分析或成本控制時,往往只關注企業內部環境及現有產品的降本節流等問題,其所關心的是眼前利益,追求的是短期利潤最大化,而忽視對新產品設計和開發,忽視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內部環境的影響以及非貨幣計量因素的影響,忽視追求長期的綜合程度更高的股東價值最大化。例如,在質量成本問題上,其最佳質量成本概念乃是指在使內外部損失成本及預防和費用四項之和最低時的質量水平上,並以此爲質量成本控制的總目標。然而,這僅適用於企業目前生產和銷售的情況,據此可能會收到短期成本最低、利潤最大之效果。但是,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在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由於產品質量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很可能會導致企業處於被動地位,影響到今後集團系列產品的銷售,甚至可能會被淘汰出局。正因爲如此,有的管理學家遂主張“零瑕疵”,從長遠利益來看,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因爲消滅瑕疵雖會導致近期質量成本的提高,但卻能提高競爭力,生產效率也必會因此相應提高,從而企業的遠期效益也就會大幅度增長。因此把追求長期的綜合程度更高的股東價值最大化作爲經營目標,據此對技術革新和市場信息等環境要素進行審視,對競爭者進行分析,不僅注重企業外部信息,更用戰略的眼光來看待企業內部信息,這樣才能使企業長期健康而穩定地發展。

5、方法落後,信息失真

傳統管理會計的某些成本覈算方法確實在一定時期內對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起到了積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着當代高科技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傳統管理會計的某些方法已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例如,製造費用的分配幾十年來一直是採用以人工小時作標準來加以實施的,然而,在數控機牀和機器人、電腦輔助設計和彈性製造系統廣泛應用下的電腦一體化製造系統的今天,直接人工費用大幅度減少,高度自動化設備排除了對普通機器操作工的需要,而代之以能對設備進行調試和正常維護的技術工人,於是,單位產出的'直接人工費用變得微乎其微了,可以說,在彈性製造系統條件下,傳統意義的直接人工費用幾乎爲零;此外,由於彈性製造系統和輔助設計下高精尖設備的引進,導致固定資產額大增,而專業與輔助人員因其擁有專門知識與技術,也往往需要支付高額聘金,多品種少批量的“差異化生產”要求企業大幅增加研究開發費用,並由此伴生高額的軟件開發或購置費用,於是間接費用多樣化而導致總量劇增。因此,在直接費用幾乎只剩下材料一項而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甚低時,採用變動成本法顯然已無多大意義,改用完全成本法勢在必行。這就牽涉到間接費用的分配問題。按照傳統做法,間接費用是依據與產量相關的直接人工時間或工資額標準來進行分配的,而新的製造環境下直接人工作業趨減,且與鉅額的間接費用不存在相關性,由此,傳統成本覈算方法不能不予以修正。

傳統管理會計的諸多弊病嚴重阻礙和影響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運用。傳統管理會計到了必須作出變革的時候了!

二、管理會計正面臨着新的發展的契機。筆者認爲,21世紀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研究需得到進一步加強

市場競爭的加劇,經營戰略的改變,以及由此而來的企業環境的變化,必然導致企業組織形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對管理會計提出新的要求,過去那種靜態確定分析的研究方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