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圖書館制度設計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學識都 人氣:1.13W

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不鮮明、使用率低、服務質量不高等現象的存在,與高職院校評估制度的簡單化、人事制度的邊緣化、經費制度的偏離化有密切關係。制度設計上應當做到,把資源信息最大化服務師生作爲制度設計目的,設立專業館員以增強制度執行的針對性,讓讀者“用腳投票”來完善制度監督,制度內控體現服務質量與館員利益直接相關。

高職院校圖書館制度設計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在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實現了規模化跨越,館藏數量和服務讀者人數大幅提升,對圖書館建設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設中存在的忽視質量盲目擴張、偏離高職辦學需求等問題,使圖書館的文獻信息保障與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需求難以匹配,僅能對高職教育的人文素養提供支持,而難以在學生職業素養提升方面有所作爲,圖書館的“高職特色服務”難以體現;受傳統高校學科影響較重,以高職教育規律、理論爲基礎的辦館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建立以高職辦學特色爲中心的運轉體系,是高職圖書館充分實現價值的關鍵性問題。

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國家的政策傾斜,這本身就是制度設計的體現之一。而政策能否得到落實則不但需要制度實體的內容規範,還需要程序設計、監督機制等。制度設計的一個精美奧祕就在於協調個人利益最大化與社會(或組織、國家)利益最大化之間的關係。[1]設計制度爲了揚善抑惡,儘管善惡的標準不同。在制度的功能體現上,“揚善”體現爲激勵功能,“抑惡”則體現爲懲罰功能。不同類型的制度在具體目標上有所不同,經濟制度傾向於追求合理的物質利益最大化,而作爲一項社會制度的圖書館設計則尋求人精神訴求的利益最大化。制度設計目標在於,給定行爲預期和目的,規定行爲規範和標準,規避決策投機行爲,提供行爲的合理、合法依據,制止、制裁不合規行爲。[2]當前圖書館制度設計更多集中在需求側,比如改變對學生的服務態度,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師生知道圖書館等;供給側的制度設計則相對薄弱,主要是在技術上做了改進,而制度方面少有所作爲。因此,強化制度設計應當成爲提升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特色服務,進而成爲改進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水平的必要選擇。

一、圖書館服務現狀

(一)圖書館“鎖門式服務”普遍存在

在高職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中,由於存在生均45冊圖書的合格指標,因此在高職在校生人數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館藏圖書量相應大幅躍升。與之對應,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增長速度卻遠小於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發展速度,致使圖書館的正常運轉難以爲繼。鑑於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由中職升格而來,爲應對人員不足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資料室的定點開放較爲普遍,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二)圖書館利用率偏低

很多高職院校圖書館都只爲校內師生提供簡單的借閱服務,難以開展信息諮詢、館際互借等高水平服務。面臨着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到館讀者不多等現實尷尬。85%的高職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自主閱讀能力欠缺,深讀、詳讀較少,而消遣、娛樂居多。[3]

(三)館員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在館員隊伍中,高級職稱比例低於20%,而初級和無職稱比例高達近60%。圖書館一般被視爲無關緊要的部門,人員引進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有的圖書館需要照顧的關係戶竟達到館員總數的50%以上[4],幹非所用、學非所長現象普遍存在,從事的工作更多集中於簡單的文獻整理、流通借閱、登錄入庫、秩序維護等簡單崗位,對圖書館的專業化發展帶來極爲不利的影響。

(四)服務高職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高職教育培養定位的高技能性,決定了其人才培養的實踐性,而在實踐環節中,圖書館的文獻支持服務體現較少;從人才培養模式上看,高職更傾向於任務導向,因此學科架構的圖書服務設計使得任務信息資源被碎片化,信息的自我組織、生產意識和能力嚴重缺乏,技術、技能培養的應用類文獻偏少,行業標準、職業資格標準等需要補充。

二、制度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評估制度的簡單化

基於量化考覈而實施的獎懲是現代正式制度設計慣用的伎倆,過度的考覈、獎懲帶來的最大危害在於人不再遵從於傳統的價值和美德,而是臣附於地位、金錢和榮譽。當前,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評估指標對圖書館建設導引上存在偏差,僅對圖書的數量、借閱量提出具體要求,而忽視對圖書館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考覈,致使部分高職院校爲完成評估指標而低價採購大量質量低劣的圖書濫竽充數,不但不剔除舊書,而且還引進一些已經剔舊的圖書來充數,並通過僞造借閱數據來應對上級評估。不但沒有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反而使圖書館更加被師生所詬病。

(二)人事制度的邊緣化

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中圖書情報專業人員很少,具有專業背景和圖書情報專業綜合能力的專業館員更少。[5]重物輕人是制度設計中普遍存在的錯誤理念,只注重於從管理制度上進行人力資本管理,缺少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對館員的職業發展定位、培養、穩定、吸引、業績考覈等方面系統設計制度,館員的積極性難以調動。

(三)經費制度的偏離化

當前圖書館經費更多地投入建設而不是服務,這顯然與圖書館的目的背道而馳。這種追求外表光鮮而忽視內涵的經費制度設計顯然與當前高職院校蓬勃發展所帶來的浮躁心態有關,貪圖排場,以外表的華麗來掩藏內涵嚴重不足的窘態。

三、制度設計的改進對策

制度過程的四個階段:經過調研論證、利益博弈、表決決定等,制定制度實體;比照制度目標,制定執行程序;構建制度執行監督機制,讓執行者、執行過程受到利益相關羣體的監督制約;設計不斷完善制度執行的自控機制,使制度嚴格執行和執行者的利益有機結合。[6]

(一)資源信息最大化服務師生作爲制度設計目的

首先,“人才第一”應作爲制度設計中的重要理念,使圖書館的層位結構與人才能力結構相對應,提高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其次,通過設置閱讀學分,把圖書館的利用作爲一種引導性的制度安排。鑑於高職學生在利用圖書館上的消極表現,藉助課程權威的教育模式,把閱讀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通過強制性規約讓學生認識到圖書館在高職學習中的重要性。這裏要權衡的是設置閱讀學分是否以及如何實現學生利益的最大化,因爲在總學分確定的情況下,選擇一門課程學分就意味着放棄另外的課程學分,很難說哪一門課程比其他課程對具體某個人來說價值更大。對於圖書館利用的價值來講,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當前形勢下被大大忽略了,藉助館際互借、差異化購置等都可以在較少投入下,實現讀者獲取資源的較大增加,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和社會利益最大化的有機融合。

(二)設立專業館員以增強制度執行的針對性

不同專業設置專人進行對接,確保對高職不同專業的服務更又針對性,建立起以師生需求爲導向的服務模式。這樣既可以讓館員將精力集中到某一個特定專業,把服務做實做細,又可以通過與特定讀者建立起更加深入的聯繫,服務更精準、更深入。要求館員深入到所負責專業的師生中間,跟蹤教學、研究的發展,收集他們的信息和文獻需求,爲資源豐富精準定位提供依據;爲師生既推薦圖書館服務的新模式、新資源,節省師生的資源查詢時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又可以參與到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活動中去,組織、開發文獻資源,爲專業培養和科研實力提供綜合支撐。

(三)讓讀者“用腳投票”來完善制度監督

定期評價和日常監督舉報相結合。在對圖書館評價中,將是否主動考慮高職人才培養要求,把專業教學所需的最新參考資料、電子圖書、視頻資源等作爲重要的服務項目;圖書館上級監管部門設置舉報箱、電子郵箱、電話等,暢通各種反饋圖書館服務的監督途徑。讀者的監督舉報可以作爲對館員服務質量進行評價的參照,讓館員感受到工作的責任,並主動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和質量提升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基於此,督促圖書館員在服務中主動站在服務讀者的角度上開展工作,改進服務質量。第一,針對不同需求、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低年級學生側重宣傳和鼓勵,讓他們養成利用圖書館完成初步接觸專業的任務;高年級的學生圍繞專業,按照專業理論、職業資格、專業規劃、畢業設計等專題做專架,迎合專業深度學習需求;第二,爲師生提供更多元化、更豐富的服務。從文化素養薰陶、專業技能提升、專業前沿探究、專業認同養成等方面豐富信息資源,分類購置圖書和影像資料,並通過與其他專業圖書館的合作來拓展共享渠道。

(四)制度內控體現服務質量與館員利益直接相關

適當的激勵機制,能讓一個人的個人潛力從30%提高到80%,事實證明,薪酬、榮譽、地位是較爲直接也較爲有效的三種制度激勵措施。通過考覈制度,從工作業績、職業素養、研究水平等指標,綜合評價館員,考覈結果與館員的長期成長和短期利益緊密相關,這樣才能讓優秀的館員脫穎而出。制度執行中的專業館員設計讓不同專業的館員之間有了比較的可能,藉助不同專業讀者對不同專業館員的評價,讓專業館員的服務質量與他們的成長空間和收入福利等建立關聯,形成良性競爭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