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的看法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4W

有人說哲學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分享了對哲學的看法,一起來看看吧!

對哲學的看法論文

摘 要:我覺得談論的以下幾個問題是任何哲學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雖然人們的認知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哲學那些實質性的問題卻沒有得到真正解決;所以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一些更好地理解哲學家們所提出來的那些問題的新的見解或闡述,而不是另類獨行的想完美地解決或發現這些哲學問題。

關鍵詞:哲學;哲學問題

一、哲學是什麼

(一)傳統教科書對哲學的解釋

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的更好的藝術;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是系統理論化的世界觀等。

以上對哲學的定義表明上沒問題,但我們知道教科書那些被定義了的東西就會變得固化,也許有人會這樣認爲:固化的定義利於理解;但我認爲固定化便會失去活力,人們之所以想探究一門學問就在於它的神祕。很多初學者,愛用是非的觀點來探討哲學的問題,如某觀點是錯的或對的,但有些許研究的話,便知哲學無所謂對錯,這些刻板印象往往都是受一些教學者的影響,所以單一的哲學角度去看待其它的哲學思想;這些哲學思想一直爲我們研究,便足以其思想合理性。

因此,給哲學以一種明確的定義是很不明智的,會陷入危險,這就是爲什麼沒有一個哲學研究者會對哲學進行定義,他會以嚴密的邏輯推演方式或以商榷的語氣來說哲學。因此自己的方式去做哲學纔是正確的道路。

(二)對幾種哲學定義的批駁

哲學最早起源於希臘語philosophia,它是由philo和sophia組成,譯愛和追求、 智慧。所以結合就譯爲愛智慧或追求智慧,誰能追求智慧呢?自然是人。據記載,最早使用philosophia和philosophos是南意大利學派的創始人畢達哥拉斯。在同西庫翁或弗裏阿西亞的僭主勒翁交談時,使用了philosophia並稱自己是philosophos,他還說philosophos纔是追求真理的。因此,追求智慧的人也就歸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之中來。

哲學就是哲學史,即認爲把整個哲學發展脈絡弄清也就知哲學。我對該觀點是否定的,首先把哲學當作歷史來研究,就會把哲學和史學相混淆,而且研究量也是很大。其次真正做哲學的人都知道哲學在今天已不是保羅萬象了;另外一個哲學家也不可能關注所有問題,他只會專注於他鍾愛的領域,例如蒯英從不關心時事政治,他真正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哲學難題和如何把思想表達得清。因此我們就不能採用史學的觀點來研究哲學,哲學史應是有思維性和歷史性並以歷史性的內容來不斷豐富哲學思維,最終實現哲學思想的活躍。

哲學是關於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這一說法跟據是恩格斯 “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我們仔細一看就會發現恩格斯加了“特別是”和“重大的基本問題”限定詞,因古希臘的哲學沒完全體現,這個說法自然就犯了絕對化的境地。因爲馬克思哲學就是屬於現代西方哲學的,它自然不是知識論哲學,實踐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從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就不能劃爲思維和存在。

哲學是科學之科學也是錯誤的。就拿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它雖然對學習和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但它是不能代替科學的,因哲學揭示的是世界最普遍本質和一般規律,而具體科學揭示的是世界特定領域的特殊規律。

(三)我所認爲的哲學定義

我認爲哲學就是哲學,它不需要佐證來證明自己是哲學。一方面哲學與其他學科是緊密聯繫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其他學科也需要哲學提供指導;不過哲學與其他學科是有區別的,各學科都有自己獨到的研究領域、研究對象、研究問題。我想這一點也就只有哲學能做到,即用哲學的回答方式解答哲學是什麼,表明上什麼都沒說,卻真正體現了哲學的獨到價值和本質。不過哲學是沒有本質的規定性,所以我們都不應該將任何一種哲學模式來稱作哲學。

哲學就是愛智慧或者追求智慧,這是早期古希臘哲學家的看法,蘇哥拉底在當時被稱作是最有智慧的人,因爲在當時蘇哥拉底喜歡對問題不斷地追思以及不斷地善於找問題。自己能夠主動去追求智慧,便可以體現出一個人內心中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不管他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也不會選擇放棄,這不是哲學的精神嗎?我想可以做一個肯定的回答。

哲學會對語言錯誤運用,這是基於維特根斯坦在1933年前後在哲學筆記和講座中所論述的內容而總結出來。另外我們也可推出哲學是一種澄清命題意義或語言意義的活動,語言在這中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邏輯的產生把語言的表達問題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爲它清楚地認識到語言本身就是在對思想進行構建,所以很多分析哲學家們都認爲,人從經驗中獲得了知識,而知識的構成是我們的知性能力和直觀,但是知識的表達只能通過我們的語言才能完成,所以語言表達絕不僅僅只是一種工具,只有通過語言表達才能夠表達和理解思想。

二、哲學的問題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哲學問題有其獨特的性質,哲學問題是我們所遇到的最基本的問題,也是爲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普遍問題;但哲學問題絕不是經驗性的問題,因爲凡是帶有經驗的問題往往我們可以用經驗來回答它或者是否定它,而且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回答。例如我問:這支筆是什麼顏色?視力正常的人會回答道這是什麼顏色的筆,但對於色盲的人來說卻是其它的顏色。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關於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毋庸置疑的,這一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爲第一性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劃分爲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二是思維能否認識存在,分爲可知論和不可知論。這兩個基本方面也就構成了我們整個哲學史的基本發展脈絡。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或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之所以是基本的問題,是因對其回答可以決定我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例如我信神創論,那麼我就會認爲這個世界是存在神的,神創造出了人和萬物。又或者我堅持世界進化的學說,必然我就不會同意神創造世界的看法,我們之所以相信神的存在,是想找到心靈的慰藉。我們從有神論和無神論的觀點看問題,也能充分地體現我們對人生的基本看法。 (二)哲學的問題是關乎人的

海德格爾曾論述道:“哲學所探討的東西是與我們本身休慼相關的,人或人的生命的本質就是哲學的,哲學在我們的生命最深處撥動着我們心靈之弦。或者說,哲學就存在於我們自身之內。或者更進一步說,人的存在就是哲學性的”。從中我們可看到海德格爾肯定了人在哲學中的決定作用,只有人才有理智,只有人才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製造出有利於自己的工具,從而幫助自己更好的生存。也就只有人才有思想,比如我覺得思維缺乏時,我便會思考我是不是應該來補充我的思維又或者會常常思考:“我爲什麼要做這件事、未來的我究竟應走向何方”。我想也只有我們人才會有這樣的思想,思想是我們人類的本質屬性和存在方式。

正是因爲人會思想,纔會去思考和行動,哲學便是對這一現實應運而生。所以哲學家們的工作就是爲人服務的,雖然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人、不同的學說,但這些哲學家們實際上是以一種更好的方式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問題例如。例如我們在提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衆化,就是想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讓人們理解接受它;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馬克思主義哲學不關乎人的話,它就不會被國內外學者廣泛研究。不過如今哲學的研究者卻陷入了這樣一種困境:只關注到一個哲學家的思想是什麼,卻沒認真考慮其思想的現實意義,又或只醉心於他自己的理想國,不顧其合理性的存在。因此,我覺得哲學應該回歸正途,關乎於現實和人的生存,如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我們應該怎麼去發展自己和社會、面對社會日益動盪的今天人類究竟應該走向何方。

三、如何做哲學

(一)沉澱和挖掘

做學問,離不開深厚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我們纔有素材,若空空如也,那麼根本不可能做好一門學問。由於哲學自身的特殊性,做哲學更需要沉澱。我們這裏的沉澱不是指化學意義上的沉澱,我所說的沉澱一方面是指在哲學的研究過程中,應多讀原著。具體的過程是:首先讀一些導論的書和文章,因爲這些所說都是最顯而易懂的理論。其次讀原文加註釋的書,我們初碰原文肯定存在諸多問題或理解有所偏差。最後讀原著,在這裏我們尤其需注意外文文獻,因爲不同翻譯者可能會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從而會導致我們對這一學說的錯誤理解。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重對生活經歷的積累,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需要多關注一些事實,從實踐中獲得對生活的感悟,沉醉於書本的知識理論中是絕對不可能有所頓悟的,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僅有沉澱還不夠,還需挖掘。所謂挖掘是指在做哲學中,我們能夠把自己所內化的哲學知識運用到我們所想研究的問題和解釋所遇到的問題中來。挖掘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一環,要想把這些沉澱挖掘出來就離不開我們平時的多思多慮,多和別人進行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需要注意不能投機取巧,必須要自己切實思考,做到真正脫離書本,直接面對問題本身,而不是選擇去逃避。

(二)敢於懷疑和分析歸納

敢於懷疑的精神才能促使哲學不斷地向前進步,學習和研究哲學因此要尤其注重方法,每做一件事都應多問爲什麼,如果我們對周遭的一切始終保持平常態度,那麼我們對哲學的研究便會陷入到停滯之中。敢於懷疑最著名的當然要數笛卡爾,他的哲學第一個信條就是“懷疑一切”,他在《哲學原理》中說道“要想追求真理,我們必須在一生中儘可能地把所有事物都來懷疑一次”。他爲什麼要有這樣的態度並不是因爲他挑剔,而是因爲他相信感覺和理智有時會欺騙我們,他希望通過“懷疑一切”的方法把一切值得懷疑的東西排除出去,爲我們的思考騰出空間。所以,笛卡爾的懷疑方法爲休謨、康德等諸多哲學家運用。

分析歸納包括分析和歸納兩個方面。摩爾:“分析就是給概念或命題下定義的方式”,所以分析就是把即將要分析的材料和概念按照性質或關係抽絲剝繭出來。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看清每個涵義在表達什麼和推導出結論,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方法是不行的,分析是邏輯學家尤其重視的。所謂的歸納就是能把我們掌握細碎知識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總結出來,那麼歸納推論就是指能從過去的經驗例證去推導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的。科學的一些規律就是運用歸納方法得到的,通過歸納的方法可以不斷地促進我們進步,如弗朗西斯.培根尤其重視歸納,他認爲研究經驗事物最爲有效的工具應該是科學的歸納法,即運用“三表法”:具有表、差異表和程度表,完成了這三表的收集,我們就可以進行歸納。因此,培根的學說大大推動了歐洲自然科學的發展,馬克思稱他爲“整個近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參考文獻:

[1] 胡軍. 哲學是什麼-《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叢書[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2] 《西文哲學史》編寫組. 西方哲學史[M]. 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 孫正聿. “哲學就是哲學史”的涵義與意義[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1(1):49-53.

[4] 俞吾金. 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再認識[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2):68-77.

TAGS: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