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允價值的本質及現實運用

學識都 人氣:2.02W
論公允價值的本質及現實運用
【摘要】本文從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根本原因開始,着重探討了公允價值的本質,並在此基礎上對公允價值涵蓋的範圍做出了界定。同時,本文也分析了公允價值計量的主要優點及其現實運用難點的根本所在。
【關鍵詞】公允價值 本質 範圍 現實運用
一、公允價值的本質
1、公允價值計量產生髮展的根本原因
要探求公允價值的本質,首先就必須考察其產生髮展的根本原因。筆者認爲,計量屬性是隨其計量對象內涵的變化而不斷演變的,因此從根本上說,公允價值是計量屬性隨資產內涵發展演變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衆所周知,資產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都傾向於從成本的角度來理解和界定資產,當時的資產一般都是指通過實際交換行爲所取得的實際資產或通過一定的薄記規則而形成的賬戶借方餘額(CAP,1953)。這種計量對象的成本特性體現在計量屬性上就是成本計量模式的建立及廣泛運用。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會計所處的具體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爲適應這種變化,會計學界不斷創新並開始大量吸收經濟學的概念精神。20世紀80年代以後,資產的定義幾乎完全摒棄了原有重視成本的傾向,無一例外的強調資產的未來服務潛能,即未來經濟利益。
由此就產生一個新的,即計量屬性必須體現出計量對象“未來經濟利益”這一根本屬性。而無論是歷史成本或其改良模式(重置成本、現行成本)都無法很好的體現計量對象這一根本屬性,也就無法解決資產面向過去(或現在)的定量(資產計量)與其面向未來的定性(資產定義)之間的矛盾。爲解決這一矛盾,會計理論界及實務界都進行大量艱苦卓絕的與嘗試,公允價值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2、公允價值的本質
世界各國對於公允價值的定義有很多,其中,國際會計準則將公允價值定義爲“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願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則將公允價值定義爲“雙方在當前交易中自願購買或出售的價格”。可見,這兩個定義都將公允價值界定爲“公平自願的交易價格”。因此,我國有學者認爲,公允價值的本質就是交易價格。筆者並不贊同這種觀點,必須指出的`是,定義不同於本質,定義的方式可以是闡述本質也可以是描述表象,所以,由定義推斷公允價值的本質是交易價格的推斷過程是不嚴謹的,也是沒有理論依據的。同理,一些學者提出“公允價值的本質是效用價值”(陳敏,2005)的論斷也是以表象代替本質的本末倒置的做法。那麼,公允價值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筆者認爲,公允價值的本質就是真實可靠的使用價值。
第一,公允價值中“價值”的本質是指使用價值。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任何商品都具有且僅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種基本屬性。其中,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從會計計量的角度來看,價值是與成本相聯繫的,其量的規定性取決於必要勞動時間,在時間上則屬於現在或歷史的範疇。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與財富相聯繫的,是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其時間範疇既包括過去,更強調現在和未來,其量的規定則取決於人們對其有用性的量度。在交換過程中,使用價值對賣方而言體現爲交換價值並具體量化爲由價值所決定的交換價格,對買方而言則意味着存在於物品本身之中的有用性。對於企業資產而言,這種有用性就體現在人們對其獲取未來經濟利益能力的判斷與估計。因此,顯而易見,公允價值中的“價值”無論從“量”的範疇或“時間”範疇考察,指的都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公允價值的本質屬性。
第二,公允價值中 “公允”的本質是指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在對公允價值定義的描述中強調的都是“知情、公平交易和自願交易”。“知情”意味着信息公開,而“公平交易、自願交易”則往往是與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相聯繫的。也就是說,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描述的都是一種理想的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就是指資本市場的強勢有效性。而強勢檢驗的資本市場中會計信息的本質特徵就是真實可靠性。因此,無論是“知情”還是“公平交易、自願交易”體現的都是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換言之,真實可靠性是公允價值的又一個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