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配電電纜工程施工管理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3W

一、配電電纜施工方法與故障分析

論配電電纜工程施工管理論文

1.1配電電纜主要敷設方法

配電電纜敷設方法主要有直埋敷設、電纜溝敷設、隧道敷設、管道敷設、豎井敷設和橋架敷設等。直埋敷設直接將電纜埋在地下,施工簡便、經濟、散熱好,維護也比較方便,但不適合南方沿海地區,因爲直埋電纜容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蝕,會影響使用壽命;並且城市交通繁忙,地面施工位置受限,電纜溝和隧道敷設也不太適合,所以多采用管道敷設。管道敷設有開挖施工和非開挖施工兩種方法。開挖施工破壞路面,地下水量大時還要排水才能施工,爲避免塌方還要增加護樁、擋板等措施,所以施工成本較高。非開挖方法主要是頂管施工,利用頂進設備可以連續頂管,但由於連續頂管形成波浪線形式的電纜走廊,所以隔一定距離要設置電纜工作井,以免管線太長頂管之間的駝峯形狀損傷電纜。

1.2配電電纜故障類型與影響因素

配電電纜主要有高阻故障、斷線故障和低阻故障三種類型。高阻故障即電阻接地或短路,電纜一芯或數芯對地絕緣電阻或者不同芯之間的絕緣電阻低於正常值,但超過電纜波阻抗的10倍,並且電纜連續性沒有問題的故障形式。斷線故障是指絕緣沒有問題,但一芯或數芯有斷開現象。低阻故障也就是低電阻接地或短路,電纜一芯或數芯對地的絕緣電阻或者不同芯之間的絕緣電阻低於電纜波阻抗的10倍,而電纜連續性良好的故障形式。低阻故障會引起電纜發熱而損壞。在上述三種故障類型中高阻故障發生率達到70%左右。引起電纜故障的原因也主要有三種:電纜質量因素、電纜施工因素和外界因素。電纜質量因素是由產品本身質量缺陷引起,目前市場上的'電纜產品良莠不齊,部分生產廠家貪圖利潤,採用了不合格原材料生產,生產工藝又不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即使能夠勉強達到國標下限,也存在隱性缺陷。而一些施工隊爲降低施工費用,不惜以這種低質量的電纜進行施工;電纜施工因素是由於管理不嚴格、不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施工技術不過關等原因而導致故障。電纜敷設極爲嚴格,如彎曲度超過了規定,線路長期處於不良受力狀態,壽命縮短而易於損壞;外界因素是指來自雷擊、火災或人爲破壞而引起故障。

二、配電電纜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2.1做好敷設前的準備

首先,施工前應對照設計圖紙在現場進行復測,並找出電纜路徑位置,在重要點位加設標樁。檢查路徑地質、地貌、土壤類型、地下設施與管線等。然後,根據現場複測結果和設計要求確定施工方案。最後,檢查電纜型號、規格、電壓、截面積、芯數、長度等數據是否與設計要求一致,有無受潮,必要時複覈絕緣電阻和進行直流耐壓試驗。並且準備其他輔助材料、施工機具和安全防護用具等。另外,人員方面要準備充足,開工前進行技術交底。還有,在施工現場設置圍欄、警示標誌、項目公告牌等。

2.2加強施工技術管理

由於電纜施工技術要求較高,特別是目前廣泛採用的預製冷縮電纜接頭製作難度較大,而許多施工人員技術水平較低,所以應重點加強電纜附件製作工藝管理,要求他們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進行操作。另外,應優化施工技術操作。電纜施工應發揮技術優勢,通過技術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以及調配人力、物力,如優化施工組織、通信方式、設備利用等,以達到調動施工人員積極性、提高施工效率之目的。還有,要重視技術檔案管理。施工資料是總結經驗和教訓,併爲今後電纜運行、維護、修理提供依據的重要基礎,因此應完善施工記錄、日誌制度,加強整理和歸檔。

2.3保障施工安全措施

首先,應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是電纜施工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應加強以項目責任人爲核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並從制度上保證安全措施的落實。其次,落實安全技術措施。針對電纜施工的全過程,從施工準備、敷設、接頭製作到試驗全程制定並落實安全技術措施,並在每一個施工環節進行交底。對安全用具如絕緣手套、絕緣棒、保險帶等進行定期試驗。查找、識別危險點並進行預控。再者,加強人員安全管理。參與電纜施工人員必須經過安全培訓,通過《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考試,持證上崗。對外包隊伍嚴格審覈資質,嚴格按照合同進行管理,避免以包代管、以罰代管。

2.4加強施工質量控制

首先,要完善質量保證體系。電纜施工質量管理必須重視體系化建設,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實行全面質量管理,落實班組“三檢”制。其次,加強電纜質量檢測。保證電纜質量是減少故障的重要前提。電纜入庫前、施工前必須按照相關質量標準進行認真檢測,防止缺陷產品用於施工。再者,關鍵質量環節控制。爲了避免敷設時損傷電纜,應採取保護措施:一是選擇合適牽引力的絞磨,二是控制電纜彎曲度,三是電纜頭要做好防水措施,當施工溝井有水時必須抽乾。再者,加強電纜接頭質量控制。

三、結語

隨着城市市容市貌的不斷改善,架空配電線路改爲埋地配電電纜已成爲大勢所趨。然而電纜工程屬於隱蔽工程,故障排除較爲困難。爲了降低電纜故障率,就要保障施工質量穩定可靠,而做到這一點必須通過加強施工管理來實現。本文從施工準備、技術管理、安全措施和質量控制角度進行了論述,希望藉此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