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的情緒困擾及社會工作的介入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2.84W

【摘要】以大學生羣體爲視角,對大學生焦慮、抑鬱、嫉妒等主要的情緒困擾進行剖析,並設想專業社會工作介入到大學生情緒健康教育問題上,針對性地解決其情緒困擾問題。

當代大學生的情緒困擾及社會工作的介入教育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情緒困擾個案社會工作介入

情緒困擾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是由於個體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觀環境的刺激或個體內部發生矛盾、衝突而又無法及時有效解決產生的一種負面的消極情緒。大學生正處於“生理已經成熟,心理尚未成熟”的特殊階段,情緒活動豐富多彩,情緒體驗日益深刻,呈現波動性大、易感易變且調控能力相對較差的特點,各種情緒困擾便成了他們普遍的心理問題。

近年來,各高校中由於各類情緒困擾而產生的心理障礙甚至導致的危機事件之案例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着大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及發展。因此,幫助他們及時有效地化解這些困擾對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隨着社會轉型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社會工作作爲一種專業的助人服務活動必將得到推廣和發展。以個案社會工作的角度切入,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心理調整與環境塑造,分析當代大學生情緒困擾的深層次成因並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法。

一當代大學生中存在的情緒困擾

爲了使研究問題更加清晰化,特採用分層抽樣的方式分別對30名大學生進行了一對一的無結構式訪談,並將調查結果分類處理。綜合文獻檢索的內容,對大學生的情緒困擾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焦慮、抑鬱、嫉妒是當代大學生最主要的情緒困擾。

1.焦慮

焦慮是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緊張狀態,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人的警覺度,充分調動身心潛能,但焦慮過度則會阻礙個體危機的應付處理,妨礙正常的生活。

不同程度的焦慮在大學生中是一種普遍現象,主要集中在學習焦慮、人際焦慮、就業焦慮以及關於未來發展的焦慮等方面,表現爲憂慮不安、興趣索然、注意渙散、敏感多疑,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或警惕,然而這些情緒體驗可以感受到卻難以準確描述或有效克服。

2.抑鬱

抑鬱是一種因爲感到無力應對外界壓力時而產生的憂慮和傷感的消極情緒體驗。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就業、升學等客觀上的精神壓力的增大以及各種心理打擊的隨之而來,大學生的抑鬱症狀驟現,並癥結成一種心理問題,一般表現爲情緒低落、苦悶悲觀,對未來悲觀失望,迴避與他人交往,軀體上伴有失眠、食慾不振、動作遲緩、乏力等症狀,重者產生自殺傾向。對大學生來說他們很容易陷入抑鬱的漩渦,個人、家庭、學校、社會也都爲此付出過沉重的代價。

3.嫉妒

嫉妒是對他人比自己優越的方面產生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嫉妒一方面可以激勵人奮進,但也極具破壞性。

在大學生羣體中,嫉妒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也容易使他們產生偏見的思維定勢,從而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疏於掌控和駕馭,嫉妒便釀成了各方面令人擔憂的後果。

據綜合分析,嫉妒在大學生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嫉妒別人學習成績優異,獲得多種獎勵;(2)嫉妒別人工作能力強,思想政治進步;(3)嫉妒別人在社交上積極活躍;(4)嫉妒別人戀愛成功;(5)嫉妒別人儀表突出;(6)嫉妒別人有特長;(7)嫉妒別人家庭富裕,生活優越。

總之,大學生情緒體驗複雜多變,適度的消極情緒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情緒困擾便成爲一種病態,嚴重地制約着他們的發展。

二情緒困擾原因的綜合分析

大學生情緒困擾是主客觀因素相互關係與作用的結果。在充分注意到這一問題主體及其所處階段特殊性的基礎上,從社會性發展的年齡特徵及環境的客觀性內外兩方面因素分析當代大學生出現情緒困擾的主要原因。

1.內在因素

(1)自我認知偏差。自我認知是從多方位建立的,集中於個體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大學生盲目樂觀或悲觀,沒有對自己形成客觀、公正的定位,經常體驗到自己的行爲或某種預期結果與內心標準間的衝突而不能立刻理解並適應它。這種不適應,使其不能從原有的思維定式中很快地轉變過來而形成內心矛盾的綜合體。一方面導致情緒困擾,另一方面面對情緒問題難以進行自我剖析及自我調節。

(2)個人對成就的價值觀念內化程度比較弱。適度的成就動機會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潛能。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目的性匱乏,對未來概念模糊,面對困難或未知狀況時恐懼心理和退縮行爲比較普遍,由此產生的低自我效能感強烈。

(3)性格差異。

性格是對現實的比較穩固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爲方式。大學生的性格發展已基本定型,但是其主體對性格的自我認識與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對較差。一些大學生內向封閉、謹小慎微、優柔寡斷、依賴性強、害怕困難、自怨自艾等的性格特質也容易導致情緒困擾。

2.外在因素

情緒內容會隨着社會化的加深而不斷深刻並趨於穩定狀態,但大學生正處於學校向社會過渡的特殊階段,加之來自社會、家庭、自身諸方面的壓力又構成情緒困擾的外在因素,其出現了明顯的心理斷層。

此外,社會正處於轉型期,本身缺乏穩固的價值標準和評判體系。各種價值理念處於並存磨合,甚至激烈碰撞的狀態。心理整合的持續性環節和統一性環節都出現了暫時的.混亂狀態,這種不確定的混亂導致學生對自我認識的把握性不強,引發了內心的矛盾、恐懼、不安、焦慮、迷惑等綜合情緒情感體驗,加重了情緒困擾的程度。

三社會工作的介入

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的助人自助的服務活動。在專業的價值觀指導下,以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社會特徵和需要爲起點,通過專業的價值技巧、理念方法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幫助他們達成與社會的良好狀態。針對大學生幾種主要的情緒困擾,設想從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角度介入,使社會工作者可以根據大學生的不同情緒狀況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輔導。主要設計方案如下:

1.接案階段

社會工作者與某案主(求助的學生)初次見面,運用尊重、接納、真誠、保密、同理心等技巧和原則,與該同學建立良好的專業關係。創造輕鬆的氛圍,一方面使其對自己的狀況清晰化,另一方面,讓社會工作者對問題有初步的瞭解。

2.預估階段

在案主同意或知情的前提下,在現有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地蒐集資料。分析、解釋問題主客觀方面的成因,識別案主及其周圍環境中的積極、消極因素,對其在情緒困擾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診斷。

3.計劃階段

社會工作者在尊重案主意願的同時圍繞問題協助其一起設定儘可能詳細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個案輔導的目標和計劃。

4.介入階段

此階段社會工作者根據計劃內容採用直接介入或間接介入的策略提供服務和治療,並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根據其主要的情緒困擾問題增強其自身力量。提高自我認識與自我效能感,幫助其掌握情緒調解和管理的方法、技巧。第二,改善環境。幫助其利用挖掘現有資源,協調和結合各種服務資源和系統,創立新的資源,如成立大學生互助小組、發展興趣小組、發展志願服務小組、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課程等。

5.評估階段

社會工作者對個案輔導進行成效評估、過程評估和滿意度評估,考察社會工作的介入效果,總結經驗,改善工作技巧,提高服務水平。此外要提前告知該生個案輔導即將結束,使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6.結案階段

進入結案階段,並不意味着案主的問題已完全解決,工作者還需根據不同狀況妥善處理。工作者應該提前告知案主結案的時間,使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同時與案主一起回顧整個輔導過程,鞏固已獲得的成就,探討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增強其結案後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此外處理好該生的離別情緒,宣佈解除工作關係。

7.跟進服務

個案工作結束後,工作者根據需要可以對案主進行跟進服務,必要時進行回訪,幫助其繼續學習、鞏固提高。

四結束語

由於社會工作在我國發展還不充分,所以本文提出的個案社會工作的介入策略只是一種設想,一些工作在實際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但筆者認爲發展社會工作的專業助人服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將其運用到大學生情緒治療中必將收到很好的效果。與此同時,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支持,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但需要說明的是,解決大學生的情緒困擾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最根本的是提高其自身力量。從個體出發,大學生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第一,健全人格,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第二,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以豁達開朗的胸懷接受他人,真誠待人,助人爲樂。第三,掌握一些情緒調節技巧。當不良情緒出現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進行自我疏導。

參考文獻

[1]馮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張雄.個案社會工作[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3]嚮往.大學生常見情緒困擾及其調節[j].瀋陽教育學院學報,2009(5)

[4]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