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知識社會的概念考辨與理論梳理

學識都 人氣:1.87W

論文關鍵詞:知識社會 後工業社會 社會轉型

試析知識社會的概念考辨與理論梳理

論文摘要:當今時代正在經歷着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變。本文關注的焦點是知識社會理論,揭示了在英文語境中知識社會有四種表達,解釋了四種對知識社會概念的定義和理解,並對知識社會的理論進行了初步的梳理與評論。

中國將“自主創新”提升爲國家發展戰略,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任務,是適應當今時代世界發展大勢的重大戰略舉措。當今時代正在經歷着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基於對這場變革的動力及其特徵的認識,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對此做出了多種多樣而又有一定關聯的理論概括。如“科技革命時代”、“不連續(斷裂)的時代”、“社會轉型時代”、“後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知識價值社會”、“網絡社會”、“全球信息社會”、“後資本主義社會”、“不確定性的社會”、“風險社會”、“學習型社會”、“知識社會”等等。本文關注的焦點是知識社會理論,着重進行“知識社會”的概念考辨和知識社會的理論梳理。

一、英文語境中的四種表達

據我所見,在英文語境中,知識社會有四種表達:The Knowledgeable Society, The Knowledge Society, The Knowledge Societies, The nowledge一based Society。據知識社會理論專家尼科·斯特爾的考證(1),p.64),最早提出“知識社會”術語的社會科學家是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萊恩。在1966年發表的《知識社會中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衰落》一文中,萊恩通過說明科學知識的日益增長的社會意義而證實對知識社會概念的使用是正確的,(2)他當時採用的是第一種表達(The Knowledgeable Socie曰。

1968年,在《斷裂的時代》一書中,爲了說明知識是現代社會的中心以及經濟和社會行爲的基礎,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使用了知識社會術語。閉同年,爲了說明知識在創新中的源泉作用和知識領域在國民生產總值及就業中日益增加的份量,社會學家和未來學家丹尼爾·貝爾在“知識和技術的測度”一文中也使用了知識社會術語,並且認爲後工業社會就是一個知識社會。(4)德魯克和貝爾提出“知識社會”時採用的都是第二種表達(The Knowledge Society)。如果說第一種表達強調的是社會的知識化趨勢及其意義,那麼,第二種表達則將關注的焦點直接放在了知識本身,放在了知識資源和知識活動的價值。這種表達方式突出了自主創新的經濟價值。

1986年.斯特爾和傑諾特·彪姆一起主編了第一部《知識社會》文集,書名採用的是第二種表達,但他在1994年出版的第一部《知識社會》著作及在2002出版的另一部著作《知識和經濟行爲》中卻都採用的是第三種表達(The Knowle嶺ocieties)。這樣做並非是一種文字遊戲,斯特爾指出:“知識社會並非是作爲一個簡單、單峯展現的結果而發生的,也不是以某種明確的方式出現的。知識社會並沒有變成某種單向度的社會結構。各種知識社會通過保持不變、甚或變得不一樣而成爲相類似的社會。"這意味着,通向知識社會的道路並非是機械決定的單線行程,知識社會也並非只有遵循固定模式的單一類型。這種表達方式也強調了不同國家走向知識社會應當有自己的特色。

在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以知識爲基礎的經濟》( The Knowledge一based Economy)報告以後,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研究知識社會問題的重要性,並且認爲知識社會似乎比知識經濟的含義更爲廣泛,同時更富有想像力和吸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有關知識社會的論著大量涌現,出現了對知識社會的第四種表達(The Knowledge一based Society),如:影響巨大的.《大學與全球知識經濟》一書的主編之一、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科學與技術動力學系高級講師勞埃特·雷德斯多夫的專著《溝通的社會理論:知識社會的自組織》等。第四種表達強調社會結構、社會行動、社會發展的知識基礎,要求對社會與知識的演化關係及其機制進行動力學分析。這種表達方式反映了走向知識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緊迫性和艱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