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作業管理在責任會計制度中的應用

學識都 人氣:1.71W
畢業論文

摘要:在對傳統責任會計制度的特點及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之上,試圖把1種新型的管理方法——作業管理引入其中,實現對傳統責任會計制度的改進,同時對作業管理在責任會計制度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責任會計;作業;作業管理

傳統責任會計制度在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方面曾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隨着企業所處生產經營環境的改變,該項制度已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爲此,企業應積極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對責任會計制度進行改進,使該項制度更好地爲企業管理服務。本文在分析傳統責任會計制度特點及其不足的基礎上,就作業管理對責任會計制度的改進談1點看法。

1、傳統責任會計制度的特點

這裏所說的傳統責任會計制度,是指與相對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相適應的責任會計制度。這種相對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有以下特點:1是企業產品市場份額穩定,市場競爭不激烈,產品生命週期較長。2是企業生產1般追求規模經濟,生產改進分階段進行,並且允許生產存在1定程度的缺陷。3是企業1般採用以成本爲基礎的訂價方法,對顧客偏好的關注甚少。4是企業的管理部門和生產部門按職能權限劃分,具有層次性、等級性。

與上述生產經營環境相適應,傳統責任會計制度有以下特徵:1是按企業內部各組織機構的職能、權限、目標和任務劃分責任中心。我國的1般做法是分級歸口管理,即橫向按設計、計劃、供應、生產、銷售等職能部門劃分責任中心,縱向按分廠、車間、班組和個人劃分責任中心,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責任控制系統。2是主要採用價值指標作爲各責任中心的業績考覈指標,如成本降低額和成本降低率等。這些指標在1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並且經過努力可以達到。3是通過對各責任中心可控指標的實際值和預算值的比較考覈業績,計算並區分出有利差異和不利差異,作爲獎懲的依據。4是把責任分解到各個責任中心,每個責任中心再分解落實到個人,並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

2、企業生產經營環境的改變和傳統責任會計存在的缺陷

隨着經濟的發展,企業所處的生產經營環境在發生變化。在當今全球競爭的環境之下,企業產品生命週期縮短,技術更新速度加快,新產品層出不窮,這些都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1是企業必須正視社會需求和技術進步帶來的挑戰,提高靈活反應能力,改變原有的生產組織形式,採用新技術和新的經營管理方法,生產出更加多樣化和更具個性的高質量產品。2是企業需要採取滿足顧客需要的營銷策略。企業要不斷創新,不能再以成本爲基礎計價,而需採取以市場爲導向的目標訂價模式,這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3是企業的組織結構也在不斷髮生改變,由傳統的按職能設置部門,向強調顧客、銷售渠道和產品的組織形式轉變。

面對新的生產經營環境,傳統責任會計那種以組織機構劃分責任中心,以較單1且相對穩定的標準來考覈企業經營業績的做法,顯然已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組織機構劃分責任中心,不符合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其次,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必須不斷改進和創新才能生存。這樣,在1定時期內,如果以穩定的標準考覈企業業績,顯然不能促使企業各部門向更高水平發展。再次,顧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對產品質量、產品交貨期、產品售後服務的要求等,以單1指標考覈各責任中心的業績顯然不夠。

面對種種挑戰,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滿足環境所需,以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爲此,企業管理思想應進行重大變革,以形成新的企業觀,使管理深入到作業水平。新的企業觀是把企業看作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進行的`“1系列作業的集合體”,這樣1個企業就形成1個由此及彼、由內及外的作業鏈,亦即價值鏈。作業的推移,同時表現爲價值在企業內部的逐步積累與轉移,最終形成轉移給企業外部顧客的總價值。從顧客那裏收回轉移給他們的價值,形成企業的收入。收入補償完各有關作業所消耗的資源價值之和後的餘額,形成企業的利潤。在這種觀念下,企業把管理深入到作業水平,便於索本求源,儘可能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同時努力提高增加價值作業的運作效率,減少資源消耗,在滿足顧客所需的基礎上,增加企業的利潤,這樣就形成了作業管理。企業將其責任會計制度建立於企業管理基礎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責任會計制度。

3、作業管理對傳統責任會計的改進

當企業實行作業管理之後,其責任會計制度便相應實現了多方面的改進。主要表現爲以下4個方面:

其1,以作業中心爲基礎設置責任中心,跨躍廠組織機構界限,克服了以組織機構劃分責任中心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同時也符合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在現代生產經營環境中,不斷改進和創新是企業生存的關鍵,而改進和創新的基本單位是由相互聯繫的作業組成的。組成過程的作業是聯繫投入與產出的橋樑,資源通過作業形成產出的價值。因此,以相互聯繫同質的作業組成的作業中心爲基礎設置責任中心,便於責任的劃分和業績的考覈。

其2,以動態的業績考覈指標代替傳統相對穩定的業績考覈指標。業績考覈指標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而且以過程爲導向,與過程的效率和產出相關。另外,爲了激勵企業不斷增加顧客的價值,該指標可能是1種理想的、現實情況下尚達不到的目標。 其3,以多樣化的指標補充傳統較爲單1的價值指標。雖然成本仍是1個重要考覈因素,但在現代經營環境下,時間、質量、效率等同樣對顧客有價值,所以不僅像成本1類的價值指標,而且更多的非價值指標,如交貨期、生產週期、產品售後服務質量等同樣成爲考覈業績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4,以更復雜的獎勵制度激勵職工提高效率。雖然引入作業管理後,獎勵方式和傳統責任會計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產經營環境下,獎勵制度比過去更爲複雜。由於強調過程改進,而過程的改進是羣體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以羣體爲基礎的獎勵制度比以個體爲基礎的獎勵制度更爲合適。

4、作業管理在責任會計制度中的應用

作業管理在責任會計制度中的應用,可以通過責任會計控制要素來分析。制定責任會計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劃分責任中心,建立業績考覈指標,進行業績評價和獎勵。對於控制要素的前兩項,筆者認爲,作業管理在其中的應用主要是分析作業,尋找成本動因,劃分責任中心(作業中心),進而建立考覈指標。在後兩項的應用主要是出具評價報告。

其1,分析作業。分析作業是作業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對1企業所進行的作業辨認、描述和評價的過程。該過程需分析企業進行了多少作業,有多少人蔘與了該項作業,作業耗費了多少時間和資源,並評價作業對企業的價值,分辨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

分析作業首先要確認作業。因爲只有確認了作業,才能據此尋找成本動因,劃分作業中心進行業績考覈。筆者認爲,確認作業應遵循“由粗到細,由大到小”的原則,即先粗線地描述出企業大體的作業情況,然後再分層次、分步驟地細分。這裏要把握作業細分度,不可過粗,也不可過細。過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過細則工作量太大,導致管理成本過高,影響企業整體效率。

現以1製造企業爲例,說明作業的確認。首先,把該企業的工作分爲5大類過程(若干作業的集合體),即厂部維持過程、新顧客或新業務的獲取過程、產品設計過程、生產過程和顧客維持過程。其次,把各過程分別細分爲若干個子過程。厂部維持過程可細分爲人事管理、會計記錄、財務計劃以及法律諮詢等子過程。新顧客或新業務的獲取過程可細分爲研究開發、廣告促銷、方案論證、訂單處理和人員培訓等子過程。產品設計過程可細分爲設計研究、產品計劃、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調試等子過程。生產過程可細分爲預測、採購、生產、安裝、維護等子過程。顧客維持過程可細分爲包裝、銷售、顧客培訓、技術指導及維修服務等子過程。再次,在各子過程基礎上,再細分爲若干更低層次的子過程。如生產過程中的採購子過程可再細分爲購買材料、存儲材料和質量檢驗等更細的子過程。最後,把更低層次的子過程細分爲若干作業。如上述存儲材料這1低層次的子過程可細分爲收料、運料到倉庫、存料、發料等作業。

其2,尋找和分析作業成本動因。管理作業必須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了作業成本的發生,以便有針對性地減少不增值作業,合理安排作業,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同樣,尋找到作業成本動因,有助於企業合理確定作業考覈指標,更好地明確責任歸屬。尋找和分析作業成本動因時應注意,對於1項作業成本而言,其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應在其中找到1個最主要的原因作爲該項作業成本的原因。例如,設備調試費的發生原因可能與產品的批量大小、設備的新舊程度、調試的次數有關係,但調試費用的大小則主要由調試次數的多少來決定,所以應選調試次數作爲調試費這1作業成本的成本動因。

在分析了作業和作業成本動因之後,企業就可以跨組織機構界限,把從事同質作業的部門和人員組成1作業中心,根據不同的作業成本動因設置考覈指標。

其3,進行業績評價,出具評價報告。傳統責任會計主要通過比較實際成本和預算成本來評價業績。當把作業管理引入責任會計制度後,責任會計便不僅僅如此評價業績了。1是增加了非財務指標,如產品質量、生產週期、交貨期等,用以評價相關作業的執行結果。2是要注意分清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通過實際成本與增值成本的比較以及前後期非增值成本的對比,爲企業的持續改進提供信息。
論文 畢業論文

淺談作業管理在責任會計制度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