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通用9篇)

學識都 人氣:1.81W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通用9篇)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1

摘要:

所謂“有效教學”就是使學生在課堂中接受教材內容的效益達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師講解之後或者一段時間內,學生得到了進步或者發展,可以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水平。有效教學課堂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營造更加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使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關鍵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如今的信息社會,之前陳舊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經不適合用來教育新一代的學生,所以,新的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在新課程改革中,數學的有效教學得到了人們的密切關注,如何使教師達到教學目標、學生成功理解教材內容是數學有效教學的目的所在,數學有效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和教師的個人成績,而且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較大的幫助。那麼,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呢?對此,我淺談一下個人見解:

一、創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生活情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有一顆好奇的心,提出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教材內容課題,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圓的認識”第一節課中,爲了使學生更加理解“圓”這個圖形的概念,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課件,在課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圓,例如,“硬幣”“鐘面”“自行車輪”等常見事物,使學生理解什麼是圓。用“鐘面”引導學生“圓心”的概念,找到圓心確定一條半徑就可以畫出一個正圓形。提出問題“爲什麼自行車輪子要用圓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呢?”學生自主思考,將圓形與其他圖形相對比,以此得出答案結果,這樣貼近生活的教學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數學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且可以鍛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

二、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學過程實際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過程,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把教材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這個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不確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出現,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只有做到正確地處理,纔可以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與和諧,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學生的問題

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思維比較分散,容易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也許教師的一個詞就可以使學生聯想出許多與之有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教師不可能預設的到,那麼,對於這些問題該如何處理呢?我認爲,所有的解決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學生問題的前提下進行。由於學生受年齡、心理的影響,也許提出的問題與課堂教學內容並不十分切合,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運用正確的處理手段,在既不影響課堂教學,又不打擊學生對於提問主動性的情況下,才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興趣。

2.爲學生留一些空間

可以想象,如果整堂課都是教師在不停地講解,那將是多麼枯燥的一節課啊,不僅不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會對課堂教學質量影響甚大。所以,給學生留一些想象空間是有必要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後,可以留幾分鐘讓學生自己思考和討論,給學生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間,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可以緩解數學課枯燥的學習氣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熱烈互動,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氛圍。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一舉兩得。

三、“滲透式”的教學策略

對於數學這門科目來講,概念、法則、公式、性質等數學知識內容可以明顯地寫在教材中,容易背誦或者記憶,但是,學習數學的方式、方法、規律等無形的東西纔是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所在。對於數學教學來說,教會學生公式之類的“硬件”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要學會方法、規律等,對於小學生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觀念,不僅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學數學,這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參考,只有讓學生會“學”數學,才能把數學學好、學精。另外,教師要對教材的知識內容深入挖掘,找出各章節之間的聯繫和共通點,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改進,把學數學的方法逐漸滲透進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學”數學的要領。教師的責任歸根到底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所以,提高成績固然重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更爲重要,只有掌握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懂得會學、巧學纔可以更好地提高數學學習成績。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學閱讀、分組合作學習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整體數學學習成績,使教學更有效。

總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進行“有效教學”,是順應潮流的一種教學手段,把小學數學課程與日常生活聯繫到一起,通過不斷積累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可以爲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宏曼,成繼紅.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有效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3(33).

[2]馮勝.小學數學低年級有效教學例說[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12).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2

摘要

伴隨着我國新課標政策的逐漸推廣,有很多的學者以及教師開始對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開始投入更多的關注。數學學科的有效教學不僅僅侷限於完成教學指標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能體現教學者的個人素質和社會價值。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行剖析,同時也指出了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弊端,最後提出了一些有效實施小學數學有效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在傳統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下,其教學目標僅僅是爲了提升學生的卷面成績,即應試能力。在新課標的引導小學數學的教學主要任務便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爲主,最顯著的特徵突出表現爲教學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學行爲的改正。下面筆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標的理念引導下對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全面分析。

1.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的重要意義

1.1有效教學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根本

伴隨着新課標不斷的改革,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學都受到一定程度上衝擊,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正處於風口浪尖之處,這就使小學數學的教學必須能夠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做出正確規劃。在如此亟待解決的情況下,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保持着對小學教學事業的熱情,結合國內外多種的教學先進方法以及教學理念,提出屬於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1.2有效教學能夠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許多教師雖然在新課標的理念下進行教學,但還是有一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夠對新課標的理念有真正的體悟,其依舊採取傳統的教學理念,致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一直沒有顯著的提升,有時甚至會出現消極影響。新課標所引導的教學理念對學生而言一定是充滿積極性、探索性的良性循環過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對教學的時間進行合理搭配,從而達到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2.我國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弊端

2.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且教學的隨意性過強

國家新課標是對當前我國教學管理與課程評價的重要基礎,同時其也是編撰者進行教材編寫、教師進行教學與考試的依據。所以,教師在實施教學的同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最大弊端便是課時長且效率低,致使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師對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使得教學的隨意性過強,偏離教學教學目標以及課堂教學的混亂。

2.2教學模式多樣性的匱乏

許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習重要性的理解不夠深刻,其認爲小學數學教學僅僅是最基礎的基礎知識教學。但相對於小學學生而言,由於其認知程度有限,對小學數學知識的掌握並不能做到手到擒來。然而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對多樣化教學的重要性並未在意,依舊延續傳統的教材內容的傳授,使得教學活動的靈活性大大下降,最終導致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不能全面掌握。

3.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3.1結合教材,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制定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對教材良好的掌控才能確保教師在進行教學計劃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總結來看,教師在開展有效教學工作之前主要應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全面掌握教材以保證教學的可行程度。

第二,明確教學目標,使備課工作的目的性更強。

第三,教師應保證課前備課的時效,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2明確教學主體

教師在試試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認爲自己是課堂的主體,致使學生的在接受知識的狀態十分被動。實際上,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而不是領導者。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師應意識到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應使學生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其作用,以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4.多樣化教學策略的提出

4.1生活化教學方式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通過教材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將更適合學生年齡的教學內容進行呈現,以此來實現提升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以及改善其思維模式。與此同時,教師應放棄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將實際生活貫穿於小雪數學的教材當中去,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科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

4.2探究式教學方式

探究式教學方式是當前我國新課標重點實施的教學方式之一,相對於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方式以及思考能力都處於待培養階段,所以新課標所倡導的探究式教育方式,不但能夠大大加深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而且還能促使學生主動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探究式教學方式主要通過特定情境的設立、數學模型的構建、解決模型以及構建知識體系等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當然,教師若想將探究式教學發揮其最大作用,那麼就一定要轉變數學的傳統思維,同時還要開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動。

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不難看出,教師若想在新課標的引導下達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目的,就一定要結合實際,探索出一條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道路,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多樣化的靈活運用,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才能使有效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紅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11):58.

[2]李仕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青年時代,2015,(5):168-168.

[3]劉國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速讀(下旬),2014,(12):274-275.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3

近些年來,有效教學已經受到了國內外教育的廣泛關注,畢竟隨着知識經濟的突飛猛進,社會對於教育中所培養的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而隨着科學技術的穩步提升,數學的作用也在無限度加大。小學數學作爲學生在整個人生生涯中的數學基礎,其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國家、社會、學校等有責任和義務對於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有足夠的重視。利用有效教學的“以人爲本”“爲學生的長遠發展爲根本”等理念,推動新課程標準的全面發展。想要在相應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實施有效教學,需要遵循兩個基準:科學解讀教材要點,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創設活躍的課堂,積極組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一、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每一門課程都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的教學目標作爲出發點,不僅要讓學生能夠圍繞這個核心目標進行學習,還能深化相關的數學技能教學理念,提升學生在相關學習數學方面的情感態度。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符合學生的切實情況,不可超出學生的接受範圍,否則將會造成物極必反的負面影響。同時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可以自主愛上小學數學這門科目,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從多方位觀察學生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過程方法等方面,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進而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創設相應的情景

有效教學情境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入手,凸顯數學情景中的生活性。數學教學的內容必須要建立在學生的接受範圍之內,在已知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學習。在創設小學數學的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些影響因素。例如,在北師大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有關百分比的知識算是一個重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爲每一個學生髮一塊餅乾。通過實例教學,讓學生對於餅乾進行規整的切割,讓學生明確百分比的概念,彰顯數學中的樂趣。然而隨着學生年級的不斷增加,高年級的學生更加註重數學的矛盾性理論,這些矛盾性的理論便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等腰梯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計算,而有的學生則提出了可以利用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來算出結果,大大簡化了固有的思維計算,提高了效率。教師爲此就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激發學生對於知識的慾望,培養其敢於挑戰權威的自信心。

三、有效合理地利用使用教材

作爲課堂教學的依據,教材是一個課堂教學的靈魂,是課程理念的載體,教師需要根據相應的教材內容,結合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安排。另外,教師需要對教材有一個足夠的尊重,根據相應的新課程理念來去感悟、領會、研讀教材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只有數學教師能夠對教材有一個通讀,有一個徹底的理解,才能確保學生跟隨教師一起共同進步,而教師則要做到將知識點牢記於心,便於後期教學。例如,在講解分數的加減法時候,教師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下,利用整數的加減法推論出分數的加減法,讓學生因此而理解分數的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繫和區別,從而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

四、教學方法的改變

教學方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教學的進度和效率,教師應當採用良好的教學方法,促進並努力吸引學生的目光與注意力,通過轉換傳統的教學理念,來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最終提升學生成績與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一邊提問一邊讓學生思考回答的模式,在講授小學乘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測量教室的長寬高,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計算面積。教學不單單是一項工作,更是一個人類心靈上的藝術。它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新課程的浪潮之下,小學數學課堂上需要強調學生爲主體地位,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對,努力提高小學數學的整體能力,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對學生產生深層次的影響。它要求教師要恰當地爲學生創造教學目標,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景,合理爲學生制定出一套真正能夠讓學生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案,配合有效教學方法理念,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4

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界迎來了“微課”,即:將微視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一方面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夠以全新的形式來對教學進行改革,強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凸顯。小學數學作爲教學的基礎性內容,適當地運用微課,則有利於深化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隨着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闊。近些年尤其微信、微博的出現,刺激了微課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微課主要是以短視頻的形式出現,時間一般控制在5-8分鐘,屬於教學視頻的一種,特點是短、小、精。教師合理的運用微課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的單一性,更有針對性的展示教學活動內容,同時,它針對的是全體學生,能夠從根本做到教學的“多元化”“個性化”等等,注重知識點的深度發展,更有利於全體學生的接受。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地談一下微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

一、課前運用微視頻,開啓學生的思維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有限,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單一的讓學生記憶知識,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往往缺乏學習的興趣,很少有人去預習內容,更多的是教師硬性的讓背誦某個知識點。微課出現以後,筆者嘗試在課前運用微視頻,以微視頻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啓學生的思維。即:將相關的教學內容的重點製作成爲小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來進行討論、交流等等,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如:在學習“年、月、日”教學內容時,鑑於知識點的煩瑣、內容涉及多、規性知識特性等,筆者製作了一個微視頻,即:製作家鄉城市四季變化的場面同時配上人的穿着,之後,配音說話:每天都需要換一件衣服,一年四季需要換多少衣服呢?明天就是星期一了,一個月需要上幾天學呢?配上小朋友在翻看日曆的動態視頻……將這個視頻在課前展示,以此一方面轉化知識的特性,另一方面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通過視頻有個初步的認知,開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腦海裏有年、月、日這麼一個概念,進而結合生活經驗,嘗試自主轉換年、月、日之間的關聯性等等,刺激學生產生深入探究的慾望。

二、課中運用微課,強化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改下一直強調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凸顯。然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鑑於數學知識的理論性、概念性等,教師更多的是採取讓學生死記硬背模式,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主體性特點。微課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它以學生爲主,注重學生的主動權等,善於引導學生資助的去梳理、探究數學之間的關聯性,知識的銜接性等等,側重學生自我知識網絡的建構。我們知道,一節課的時間在40分鐘左右,想要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長時間的保持探究狀態就必須藉助一定的外力因素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對此,筆者在課中,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微課,給予學生自主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技能到素養,雙管齊下進行培養和發展。如:在學習“兩位數的加減合算”教學內容時,筆者播放這樣一個微視頻:在蘋果園裏,一家人都在摘蘋果,姐姐摘了33個蘋果,哥哥摘了42個蘋果,一個箱子裏能裝下66個蘋果,姐姐和哥哥把蘋果裝進箱子之後還剩下多少蘋果?單一的這個題目,學生聽起來感覺很混亂,但是通過微視頻展示出來,則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了,學生更爲直觀的瞭解數學知識,進而通過視頻演示感受兩位數加減合算的關聯性,嘗試自己進行計算等,強化自我的學習自主性。

三、課後運用微課,鞏固學生的學習技能

傳統的課堂教學有着一定的限制性,課堂教學結束後,一般都以留作業的形式進行,其目的在於更好地讓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強化自己掌握的技能等等,但是這個過程中由於溝通的限制很容易出現各種意外事情,學生對於課後學習也只是侷限於應付作業等,不能夠真正起到教師想要達到的作用。微課則不同,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通過多個渠道實現微視頻的共享,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將原本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對此,筆者在教學中通過課後運用微課來鞏固學生的學習技能。如:在學習“千米的認識”這個教學內容之後,筆者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製作了一個生活微視頻放在班級羣裏進行知識共享,即:以學校的操場爲例,學生跑步一圈400米,千米跑步比賽,運動員跑了兩圈半。視頻上對千米、米、分米等做上標記,首先讓學生在思想上對千米有個認知,能夠了解到千米=兩個半400米,之後,提出課後作業:時間測量一千米的長度,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解釋一千米有多長。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性,感悟數學的實用性,從而增強自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我的綜合技能和素養。總的來說,微課能夠從根本強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真正意義上地引導學生自主的去探究知識,感悟知識等。作爲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合理的運用微課,運用高科技來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兼顧全體學生,力爭將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使他們全面健康的持續發展。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5

摘要:

小學數學課後作業是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有效方法,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運用,從而鞏固了課堂的知識點。教師應該根據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後作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究,從提升小學數學課後作業質量的角度出發,調整課後作業的題型設計,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的平臺。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作業;有效性

引言

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筆者經過多次反思後發現,現在的小學教師設計的數學課後作業內容太單一、老舊,而且沒有什麼實際應用性,缺少與現實情況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過多地關注集體完成的題目,而丟失了學生自主選擇的題目,忽略了學生實際想要學習的題型,導致大部分學生從心底討厭課後作業,這不僅會影響到作業完成的數量和質量,還會使學生開始變得不喜歡數學。現在,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怎麼去設計適合的數學課後作業。

一、根據不同成績階段的學生設計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教師不應該被動地等着接收學生的信息,而是要利用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去對學生進行深入的瞭解,然後根據學生們的綜合水平進行調整,最後設計出難易程度不同,能滿足不同成績階段的學生要求的作業。比如在學習了“正方形的面積”之後,筆者設計了以下作業,讓學生們自由選擇。A.求正方形的面積。B.求正方形陰影部分的面C.求正方形白色部分的面積。作業有了難易分層,學生們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題型進行鍼對性的作業訓練,這樣就可以提高一些成績較一般的同學的學習自信心,同時又不會阻礙成績優異學生挑戰更加有難度的題型。學生們完成以上幾道題之後,教師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加深每一道題型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們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A.一張正方形的桌子長20釐米,現在被砍掉三釐米,求正方形現在的面積。B.一張正方形的桌子長20釐米,被小明用筆把一小塊地方塗成了黑塊,看圖求黑塊的面積。C.一張正方形的桌子長20釐米,被小明用筆把一小塊地方塗成了黑塊,看圖求沒有被塗黑的桌子面積。通過結合現實生活情況,對作業進行分層次的合理設計,爲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不斷去嘗試難題的興趣。

二、設計開放性作業,培養學生思維的發展

數學其實也不是死板的`,有很多數學題是有着多種解決方法的,教師可以多爲學生設計答案開放的作業,這樣可以使學生拓展思維方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度的瞭解,以自身的角度去解答這道題,避免學習思維的單一性,對學生開闊思維起到促進作用。比如在複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時候,筆者設計了“找一找,量一量,算一算”的操作計算開放題目:先對班裏的學生進行分組,小組分配合作,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正方形物體,接着用尺子把它的邊長量出來,然後再一起把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出來。根據這道練習題,學生們用不同的方式算出了許多正方形物體的面積,有的小組找到的正方形物體較小,有的小組找到的正方形物體較大,但都是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去尋找並加以計算的。這樣開放式的作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會這個知識點。

三、設計實踐作業,提高學生學習的實踐性

數學新課標推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希望人人都能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應該學習具有現實意義的數學內容,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挑戰性,所以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每個人都可以在不經意間看到許多數學問題,並且能夠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所以說,設計作業不能只依靠教材中的內容,更應該擴大思路,展開邏輯思維,設計一些與現實生活接近且新穎的數學作業。比如在學習“對稱圖形”以後,可以給同學們發一些自己設計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讓同學們用分組的形式將收到的圖形進行討論和摺疊,之後提出問題: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通過一系列的摺疊和討論同學們就會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對稱軸,這樣便可以通過娛樂的氛圍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這類實踐性的作業主要藉助學生體驗、操作和討論等過程來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和交流去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實踐的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成績,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快樂學習

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數學產生熱情、好學的態度,也可以將數學與其他學科融合,設計新奇有趣的作業。比如在學習“年月日”之後,筆者設計了以下的作業:小東乘火車去外婆家,15:00出發,9小時之後到達,這個時候窗外的景色可能是()。A.太陽剛剛升起B.午後熱烈的陽光C.一閃一閃亮晶晶這樣的作業設計使原本很難熟記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去梳理知識點。

結語

總之,要想通過小學數學課後作業去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成績,那麼教師在作業上的用心是絕對不能少的,一定要努力設計出內容生動有趣,而且還有難易分層的作業,使學生可以在愉悅的環境下,開心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參考文獻]

[1]趙春豔.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4):261-261.

[2]吉明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4(8):58-59.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6

摘要:

小學數學教師實施案例式教學,需要緊扣數學案例的內在特性,設計和開展有的放矢的教學實踐活動,從而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感悟,簡要論述新課改要求下如何利用數學案例特點,開展小學數學案例教學策略活動。

關鍵詞:

小學數學;案例式教學;策略

運用數學案例是數學教材知識體系的有效“承載體”,同時是數學知識結構複雜內涵的“展示臺”,更是教師展示教育教學意圖的“表現物”。數學案例教學是數學學科課堂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數學案例教學活動已經擺在小學數學教師面前,成爲小學數學教師重點教研的課題之一。作爲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學科之一———數學,以其具有的較強思維型、顯著抽象性和深刻邏輯性等特性,決定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將案例教學作爲重要抓手之一。案例式教學作爲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具體教學活動進程中緊扣數學案例的內在特性,設計和開展有的放矢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現簡要論述小學數學案例教學策略運用中如何結合數學案例特點開展有效教學活動。

一、緊扣數學案例概括性開展教學,讓小學生深刻掌握教材要義

數學案例是教材要義內涵的生動體現,也是數學知識複雜關聯的有效概括。案例教學的目的一方面是幫助學生主體逐步形成良好的分析解答問題的技能,另一方面更好地加深和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點內涵的理解和掌握。筆者發現小學生要實現數學案例分析和解答活動的有效、有序開展,必須具備良好的數學知識根基和素養。因此,在案例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講解融入案例講解活動全過程,引導小學生通過數學案例這一“媒介”,對涉及的數學知識點進行再次回顧和分析,深度窺探和感知數學教材知識點的深刻內涵,逐步形成更爲深刻、更爲全面的數學認知體系,逐步建立起深厚的數學素養根基。如“認識負數”教學中,該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小學生需要對“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有準確的掌握和運用。在案例講解環節,教師設置“如果張軍向北走40米,記作+40米,那麼李剛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數學案例,組織小學生進行探究分析活動。小學生通過題意分析感知該案例涉及的知識點,此時,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小學生“回顧”該案例遇到的數學知識點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從而讓小學生藉助數學案例這一抓手,實現對數學知識點的進一步鞏固強化,爲有效探析解決案例積澱深厚知識“根基”。

二、緊扣數學案例探究性開展教學,讓小學生獲得動手實踐鍛鍊

案例:李紅和李明騎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向相反方向行駛,0.5小時後相距47.5千米,李紅每小時行駛42.5千米,李明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學生解析:根據題意,已知李紅和李明之間的距離應該是李紅行駛的距離與李明行駛的距離之和。現在知道李紅行駛的距離,根據路程公式就可求出李明的行駛速度。教師指點:該問題解答的關鍵是抓住同一地點相反方向行駛這一條件,同時準確利用路程公式。學生完善修改,合作歸納解題思路。教師點評:解答此類型問題時,要根據題意準確畫出線段圖,再根據線段圖及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等量關係進行解答。在上述案例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始終處於案例解析的“前沿”,時刻承擔解答問題的“主責”。學生探究實踐活動貫穿在教師組織的案例講解進程之中,小學生承擔了問題條件的感知、案例思路的探究及問題解答的“任務”,其數學動手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推導能力等得到深刻鍛鍊和有效提升。通過以上案例教學活動可見,教師在小學數學案例式教學活動中要抓住小學生好奇求真的特性,緊扣案例探究實踐特定,將案例教學過程有效延長和豐富,融入小學生數學探究實踐環節,讓小學生獲取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機會,以此促進和提升小學生動手探究和實踐技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三、緊扣數學案例分層性開展教學,讓小學生整體獲得發展進步

小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能力、分析思維、智力發展等方面的差距客觀存在,決定了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的任何環節、任何活動之中,都必須加以關注和有效解決。數學案例具有顯著的分層性特點,解題要求的難易程度就是生動、顯著的“佐證”。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運用案例式教學策略時,應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抓住數學案例的分層性特點,對學習優秀、成績優良、後進潛力的三類學生羣體,設置出一一對應的解題任務和要求,使他們都有鍛鍊和發展的時機,並組織他們組建合作學習小組,互助互學,從而使不同學習羣體在不同基礎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和進步。

四、緊扣數學案例發散性開展教學,讓小學生數學思維更加靈活

問題:王叔叔家離公司2.05km,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往返兩趟,每週(按5天計算)下班共需走多少千米?小學生進行問題解析:每天往返兩次,就是走2×2=4次家到公司的路程,先依據每天走的路程=次數×家到公司距離,求出每天走的路程,再依據每週走的路程=每天走的路程×天數即可解答。教師指導予以強調。小學生開展問題解答活動(過程略)。在此基礎上,教師對上述問題進行“加工”,設計出如下案例:變式:學校買來足球和籃球各11只,每隻足球售價125元,每隻籃球售價75元,學校買球一共用去多少元?組織小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和解答活動,以此鍛鍊小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案例教學中要善於利用數學知識點之間的深刻聯繫,利用數學案例的發散性特點,設計和變化出其他解題要求的數學案例,組織小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分析活動,以便訓練他們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實施案例式教學時需要充分運用數學案例的內在特性,並將案例特性融合在具體教學之中,科學組織教學、精心實施講解,提升案例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宋春豔.淺談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的特徵和教學策略[J].好家長,2014.

[2]袁世超.新理念新方法新課堂———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週刊a版,2013.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7

【摘要】

爲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有效教學的熱點課題,廣大數學工作者針對提高教學質量爲目的對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若想達到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必須要積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增加師生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自覺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本篇文章將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的觀點在20世紀上半葉就作爲熱點教學問題出現,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從出現到現在一直都是教師們研究和探討的首要教學方式。在許多教育文獻和教學工作者的個人作品中都有它的存在。經過衆多的教學實踐證明,有效教學不是止步不前的,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它隨着教學理念、教學目標的變化而發生着改,亡以玉乙。

一、精心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徵創設有效、有價值的教學J庸境。所謂有效、有價值的教學J庸境就是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教學J庸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問題和解答數學問題。數學和生活實際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教師要把結合現實生活作爲人手點,爲學生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J庸境。1創設教學情境時目的必須明確教師在創設教學J庸境的過程中,要把教學的目的作爲創設J庸境的基礎,創設出來的教學J庸境必須要以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爲前提,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爲方向,通過有效的教學J庸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不僅可以拓展自身的數學思維,又可以在教學J庸境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魅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J胃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2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徵進行情景創設教學J庸境的形式是多樣化的,主要有:競爭J庸景、實驗J庸境、故事J庸境、問題J庸境、互動J庸境、合作J庸境等等。要針對學生的年齡段和不同學生之間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等差異創設不同的教學J庸境。比如低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年齡都比較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稍弱,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很強,所以教師不妨抓住這一個特點對它們進行有效的教學J庸境創設。在學習“加減法”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故事J庸境的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在數學問題“劉奶奶養了五隻老母雞,今天三隻老母雞都孵化了一隻小雞,請問現在劉奶奶一共有多少隻雞?”中,教師可以先挑選八位小朋友來扮演這五隻老母雞和三隻小雞,讓學生跟着問題的思路一步一步來解題,在故事中得出正確的數學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給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還使學生在扮演小雞和母雞過程中不斷的開發自己的思維創造能力,提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面對高年級的小學生,由於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合作J庸境或是互動J庸境的教學膜式,使學生在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氛圍中學會數學知識。比如探討數學問題:某小汽車每小時可以行駛160公里,該汽車昨天一共行駛了300公里,今天一共行駛了2個小時,請問該汽車這兩天一共行駛了多少公里?這樣的數學題裏設計乘法和加法的,教師可以利用合作的教學J庸境,把學生按照成績遵循優勢互補的方式進行分層次的分組,讓學生在組內再進行分組,有的小組成員可以對加法進行運算,有的成員對乘法進行運算,最後再結合在一起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的教學膜式不但使得學生可以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還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洲目酬導班集體更加和諧融洽,學生們可以在輕鬆友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會更加放得開自己,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思維也會更加靈活,效率會更加高。

二、開展有效的課堂評價,增進師生之間的教學交流

根據衆多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體驗了學習的成功之後才能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必須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把關心放到學生的成長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使學生可以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我、改善自我、實現自我。教師要積極去表揚和鼓勵每一位有成績的學生,及時批評和教育有錯誤的學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了自信。比如,面對一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爲了防止他們因爲教師的表揚而驕傲自然,除了要毫不吝音地對他們進行讚賞,還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素質教育,值酬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成爲成績優秀且品行兼優的學生。而對於學習成績稍弱的學生,教師要更加有耐心,看到他們有一些小進步就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爲今後的學習發展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此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綜合整篇文章的論述,有效的數學教學課堂以學生的發展作爲教學的根本目標。教師必須爲學生搭建合適的發展平臺,把教學中有效的時間和有效的空間歸還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在發展中認識自己、表現自己,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進而提升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淑俠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探究田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20(20)

[2]陳建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當議田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20(35)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8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爲本的傳播理念

小學數學教育可以說是一種基礎教育,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由於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傳統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育中各種理論性內容依舊是主要教材,因此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在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傳統的教育理念的改革,加強對素質教育以及以小學生文本的教育理念的應用,從而爲小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對於傳統的數學教育過程中以教師講授爲主、學生聽課爲主的狀態要進行改變,使得小學生可以成爲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以小學生的利益和發展爲本,在學習的過程中建構新的學習環境,代替傳統的填鴨式教育。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加強教學情境的設置

在傳統的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是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師根據教材大綱對各種內容進行填鴨式的講解,小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模式使得小學生的主動性不高,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不暢。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應該要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主,在數學課堂上設置相應的情境,利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小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新媒體等加強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設置,將小學生引入到相應的數學環境中,比如圖片、視頻、音頻等,都是新媒體平臺中的各種教學資源,可以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基本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制作電子課件,用一些小動物的圖片作爲加減法教學的工具,比如畫面上有五隻小雞的圖片,減去三隻小雞,教師可以問學生還剩下幾隻小雞,學生根據幻燈片上的畫面,進行數數,可以得到結果,從而加深對減法規則的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得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立體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提升,並且能夠將一些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從而可以對各種問題進行解決。

(二)加強教師小學生之間的角色互換

在數學課堂上強調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的一種重要手段。小學生與教師的角色進行互換,有助於突出小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開展以小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注重啓發式、引導式的交流,可以促進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小學生可以變成教師,教師作爲旁聽者,小學生對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在講臺上大膽地講出來,並且對學生講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不僅可以鍛鍊小學生的表現力,同時可以加深他們對各種數學知識的認識。

三、加強各種新型教學資源的共享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需要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大綱教材是教學過程中常見的教學資源,但是單一的內容並不適用於素質教育,也不適用於小學生羣體。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需要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其他新媒體資源的利用和分享,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是一個重要的分享主體,在新媒體教學過程中,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可以不再是傳統的面對面形式,教師可以分享各種新媒體資源,比如教師可以將一些小學數學資源整合在一起,比如整合一些常見的數學公式,並且附上具體的解析,將各種數學公式的來龍去脈講解清楚,使得小學生可以明白數學知識的本質,然後可以將這些資源傳給學生的家長,讓家長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再教育,鞏固各種基礎知識。

四、加強小學數學教師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對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有較大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自己的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通過不斷地充電,接受再教育,使得自身的能力水平可以不斷提升。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應該要積極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注重培養他們的信息意識,使得教師能夠藉助各種計算機平臺、新媒體平臺實現信息化教學管理,對小學生進行柔性化管理,並且爲小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更加寬鬆、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加強對各種新媒體的特點的瞭解和掌握,學會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新媒體,結合網絡進行遠程教育,結合微信與微博與小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給小學生更多的關注,對小學生的狀態進行了解,掌握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弱點,從而不斷調整教學方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再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積極藉助各種媒介平臺加強與其他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經驗進行分享,將自己對數學教學的看法講出來,暢所欲言,不同的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對自己的教學問題進行反思,累積更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形成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自我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有很大的幫助,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方式必須要改變,新時期應該要將小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要以激發小學生的興趣爲教學的突破點,加強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進,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水平。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篇9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理論分析

(一)小學數學有效理論基礎

多元智能理論則認爲,學生在學習和認知的過程中,其認知功能是多元化的,不僅體現在智力上,還應包括情感、素質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論與我國新課程改革理念不謀而合,要求小學數學教學體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把學生作爲主體與教學的核心,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與認知差異,這是有效教學的理論基礎。此外,教學最優化理論、後現代教育理論、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等在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中均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二)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

從新課程改革思想來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這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標準。第二,有效教學關注教學的時間與效益,在單位時間內使學生獲得儘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這纔是有效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有效教學時必須具備精準的時間與效益觀念。第三,有效教學關注教師的反思與創新,這是推進更高水平教學的內動力,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

(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基本要求

結合新課程改革思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首先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教學過程要覆蓋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與進步,並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與能力,這是有效教學順利展開的基礎。其次,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有效互動的過程。並非簡單的靜態知識傳遞過程,這個互動過程是動態的,存在不確定性與生成性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教學要素進行預設。再次,教學生態的和諧平衡。這是教育生態學的核心思想,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對教師的要求。

二、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現狀反思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看,教學過程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有效教學策略的順利實施,對這些問題進行歸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三維目標不明確,教學過程具有隨意性,無法準確體現教學目標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使得三者混亂、隨意,沒有形成有機整體。二是教學主體混淆,缺乏明確性。受到長期以來的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多數小學數學教師並沒有將學生作爲真正的教學主體,而是將自己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過於被動,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是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多樣性,更多的是以簡單基礎知識傳遞爲主,忽視了學生的多元智能開發。四是教學評價模糊,缺乏及時性和全面性。

(二)影響因素分析

對以上問題進行細緻的分析可知,影響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環境因素、學生學習心理因素以及教師專業素養因素三個方面。對於外部環境因素而言,小學數學學科發展水平不高、社會不合理期待、傳統社會教育理念等,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效果。對於小學生學習心理因素而言,被動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興趣、動機被壓抑,並且也導致其認知水平提升較慢,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習效果,進而影響了其情感態度。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核心因素,但從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雖然教師具備積極專業的教師精神,但其專業知識儲備與專業教學水平並未完全跟上教育發展的腳步,造成有效教學策略無法順利實施。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優化

(一)教學準備策略

教學準備是實施教學的前提條件,良好的準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教材內容、教材思想、教學目標等,確保備課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學目標與方向是備課方向的指引力量,因此備課方向要體現三維目標,確保備課的方向性。通常教學目標是備課考慮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遵循學生髮展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並確保落實到位。

(二)教學實施策略

教學實施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也是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知識、技能良性互動的關鍵,教學實施策略的選擇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個體差異,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建立師生之間和諧民主的關係,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再次,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善於接受現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對話。最後,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具有深刻的意義。此外,良好的教學評價方式能夠對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進行準確的診斷,對學生學習具有鼓舞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評價目的要具有發展性,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內容要注重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