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7W

【摘要】

班主任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學生素質的培養是職校教育的第一要務,學生素質的提高依賴於養成教育的實施。因此,班主任作爲班級直接管理者,養成教育就擺在首要位置。本文闡明養成教育對於職校生培養的意義及具體做法;針對當前職校生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立足學校大環境與完善班級小環境,來實施養成教育;以及思考養成教育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職校;職校生;養成教育

職校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隨着國家招生制度的改革,職校生的綜合素質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下滑,職校生的認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等都相對較弱。而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人的素質要素,可並非每個人都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目前職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愛護公物、語言文明、衛生習慣等方面的意識和行爲很值得推敲。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作爲班主任,如何將養成教育的內容引入到日常的教育領域,如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這成爲職校班主任工作中重點關注的內容。

一、職校生開展“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1.幫助學生完善人格,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職校側重爲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能人才,卻往往忽視學生的養成教育,結果導致職校生性格上自私自利,學習上缺乏刻苦勤奮精神等。如不及時彌補,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會導致學生日後難以立足社會。所以,有針對性地開展養成教育,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以幫助學生完善人格,促進身心健康發展。2.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習慣,爲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職校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及刻苦鑽研的精神,悲觀厭學、麻木沉淪、紀律渙散現象屢見不鮮。對於這些特殊的學生,應針對其特點和專業特色進行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引導,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逐漸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爲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3.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自理、自律能力的形成由於部分家庭教育方式不當,職校生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加強紀律約束和思想引導,對他們進行跟蹤式的養成教育,隨時糾正不良習慣,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4.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爲學生順利就業鋪平道路職校爲社會和用人單位培養中等複合型、實用性人才。目前大多數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缺少勞動感受,學生的勞動意識與職業培養目標背道而馳。因此,職校應開展各種公益勞動、實踐實習活動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爲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職校生開展“養成教育”的途徑

1.立足學校大環境,開展養成教育學校是實施養成教育的大環境,它組織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在宏觀上爲學生愛國守紀行爲、文明禮貌行爲、勤奮學習行爲、生活自律行爲、職業道德行爲的養成打下基礎。班主任應抓住這些有利的契機,積極做好班級組織工作,使學校各項活動不僅得以開展,還要取得預期的效果。此外,學校開展的專業思想教育、法制宣傳教育、實習動員、就業指導等活動,都是引導學生與社會接軌、走向社會的重要環節,是養成教育的重要途徑,班主任一定要全力配合學校,精心策劃,認真組織,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2.教師是“養成教育”的實施者,應相互配合做好學生專業培養工作學校教育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爲“會學習”的人,教師教學是爲了樹立學生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班主任帶班則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職校生進校時普遍起點較低,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方法有一定問題,班主任要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利用班會在班級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競賽,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3.優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德育沃土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生活在這個校園的學生的習慣與精神。針對職校生自律不強、易受到環境影響、易被誘惑等特點,學校應加強綜合管理,堅決清除危害學生健康成長的文化垃圾,打擊腐蝕和教唆學生的犯罪行爲。同時,要積極建設校園文化,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關注校風、校貌等學校的物質文化環境的建設,讓學生受到良好思想的薰陶與感染,開闊視野,促使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此外,積極開展、組織一些校園文化與實踐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4.完善班級小環境,開展養成教育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所以班主任應運用智慧和策略完善班級的管理,營造一種氛圍,着力強化養成教育,規範學生的習慣。其具體的措施可如下:(1)制定班規,“養成教育”有法可依。班規是班集體爲實現共同的奮鬥目標而制定的規則,是班級管理的準繩。因此,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離不開班規的約束。在班規的制訂中,班主任必須要讓學生明白,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參與班規的制定和規範自己行爲是參與自身發展的開始;班主任必須要讓班規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班主任必須要讓學生通過辨曲直、論是非,深刻地理解班規,使班規成爲一面鏡子,規範自己的言行,使養成教育有據可依,有法可懲。(2)開展活動,豐富養成教育。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認爲,行爲習慣是一種很複雜的成果,必須要在實踐活動中養成。而班級活動是職校生養成教育的主要載體。班主任應該以活動爲基本形式,通過活動來豐富養成教育的內容:召開“給生命一個微笑”的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針對考風考紀而召開“誠信考試”主題班會,讓學生自覺杜絕違紀、舞弊行爲。班主任以此爲基點,創設情境,刺激學生以自己的行爲去感悟、體會身邊的事情,逐步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從而矯正自己各種不良行爲習慣,使愛國守紀行爲、文明禮貌行爲、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職業道德修養在活動中自覺地養成。(3)評價激勵,深化落實養成教育。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養成的,必須反覆抓,抓反覆。尤其是對那些行爲習慣比較差的`學生,班主任不但要通過榜樣、示範的力量去爭取,還要通過一定的措施去激勵學生產生進取的動力。同時,班主任還應適當地採用多種激勵方式,以表揚爲主,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來深化養成教育。

三、關於職校生開展“養成教育”的幾點思考

1.兼顧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和被動性在職校,班主任選擇學生接受教育方式時,一方面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營造出一種和諧而不刺激、持久又柔韌、滲透性強的班級氛圍,來激發學生以積極、自覺的態度養成穩定、良好的行爲習慣。這種自覺性和主動性的程度極大地影響着學生行爲習慣養成的成效。另一方面由於職校生自律性不強、自覺性不高,班主任也不能忽視學生的被動性,我們應通過灌輸、督促等方式來落實養成教育。這兩種不同的養成教育方式,有各自的優缺點,班主任應根據學生行爲習慣養成的特點,既要慎重地選擇,又要有機地結合,才能保證養成教育效果的最優化。2.要體現教育內容的具體化爲了達到養成教育的實效性,班主任必須要將教育內容設計得具體化、針對性強。通俗地講,就是要把職校生養成教育的內容做近、做小、做實,不貪大求全。所謂近,就是要離生活近一點,離學生近一點,離社會近一點;所謂小,就是要能以小見大;所謂實,就是要實在、具體,不作虛。3.確保教育計劃的系統有序性在職校,班主任開展養成教育經常是隨波逐流的。學校興起文明教育月,就緊抓文明習慣的培養;學校轉爲宣傳生命教育月,又趕緊抓生命安全意識的培養。這種“堵漏洞式”的教育是盲目的。班主任若想要保證養成教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根據職校學生自身的特點,從教育內容、時間、空間上,確保教育計劃的系統性、有序性,使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得以養成。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是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職校生作爲學習能力的弱勢羣體,學校要重視他們的養成教育,唯有如此,才能養成他們良好的思想行爲習慣,才能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提升他們適應社會和生存競爭的能力,使他們成長爲社會的有用之才。職校生的“養成教育”除了班主任教師的工作外,學校的科任老師、教職員工也要統一認識,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將全體職校生培養成爲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合格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黃姝.淺談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養成教育[J].衛生職業教育,2006,(2):35-36.

[2]林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張同坤.養成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