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實施養成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7W

一、學校實施“養成教育”的兩個前提

學校實施養成教育論文

(一)加強教師對“養成教育”內涵的理解

進行“養成教育”研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用“養成教育”思想領導學校的過程,首先要讓教師對這一教育思想能充分理解並認同,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師對“養成教育”意義的認識。“養成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它反映了學校的價值取向,有着明確的目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學習習慣、運動習慣和生活習慣。教師只有對“養成教育”有了準確、深刻的理解,纔會在實踐中貫徹這一思想,“養成教育”思想才能落到實處。二是提高教師實施“養成教育”的能力。“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論從哪一渠道獲取知識,只有把它們建構起來,知識才能被牢固地儲存。開展教育研究活動的實質,就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組織教師開展教育研究活動,是提高教師教育能力的有效辦法。正如教育家冷冉所說“:開展教育科研活動,這是在新的形勢下培養骨幹力量,造就一大批教育工作上的明白人和能人的主要途徑。”三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有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能力並不能保證教師一定會去做該做的事情。因爲有些事情教師做或不做,對他們不會有什麼影響。比如教育學生誠實和感恩,教育學生會學和愛學,教育學生健體和尚藝,教育學生自主管理等等,這些靠現行辦法是無法評價和考覈的。在這種情況下,該做的事去不去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師“良心”———職業道德支配的。教育家冷冉先生說“:師德的根本問題是要有一個爲下一代終生負責的思想。”教師只有具備爲下一代終生負責的思想,才能自覺地去做那些不評價、不考覈的事情.

(二)做好細緻的設計方案和管理制度

首先,將“養成教育”分解成幾個基本習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將這些基本習慣再細化成學生摸得着、聽得懂、做得到的小習慣,保證學校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過程中不盲目。其次,在進行每一項工作前把“養成教育”的標準和要求做具體。比如培養學生“物放有序”的生活習慣,就要在前期制定好細緻的要求,讓學生明確標準,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訓練強化。最後,根據標準及時反饋,讓師生看到差距。

二、落實“養成教育”的具體途徑

(一)課程育人

1.在國家課程中落實“養成教育”

(1)提煉“養成教育”的訓練點。在國家課程中,教育工作者有時可能更多地關注學生在知識上的收穫,而忽略了對其習慣的培養。其實,國家課程是“養成教育”訓練的最好載體。教師可以將國家課程中有關“養成教育”的內容提煉出來,整理成冊,在實施國家課程的過程中進行指導。比如,爲了在文明習慣的培養中重點培養學生知禮、愛國、誠實、友善的品質,教師可以將國家教材中能夠突出體現這四方面的內容整理出來,在備課、授課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2)打造“養成教育”特色課堂。筆者所在的學校以語文和數學爲牽頭,打造國家課程“特色”課堂。語文方面有“課內大量閱讀特色課堂”,指在不增加語文課時的前提下,把授課內容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學國家教材,第二部分學自選教材。國家教材注重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通過預習,把課文通讀幾遍,教師直奔中心,提出主線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並不對教材進行深挖,這樣省出來的時間就可以用來將課外讀物引進課堂讓學生閱讀。在自選教材的處理上,教師帶着學生堅持讀完一本本有厚度、有深度的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愛上讀書。數學方面有“基於預習的小學特色課堂教學模式”,分爲“問—學—導—練—思”五步。它的特色在於“五重”:重自學、重提問、重交流、重思考、重反思。通過提出問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等方式,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預習、傾聽、合作、思考的習慣。

2.在地方課程中落實“養成教育”將地方課程中的主題教育與“養成教育”主題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體驗中收穫好習慣。比如,在講解地方課程中的公共衛生教育內容時,可以開展“食品調查”活動,讓學生調查生活中的各種食品,瞭解食品袋中的各種信息,體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培養食品安全意識和飲食衛生習慣。

3.在校本課程中落實“養成教育”依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在充分考慮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開設藝術修養類、科學素養類、身心素質類課程;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養成教育”課程。比如筆者所在的學校在校本課程中進行“五環習字法”的傳授,開發低中高段《寫字校本教材》,在教材中細緻講解了寫好字的方法,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將中華民族這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滲透其中,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工工整整寫字,堂堂正正做人”。

(二)管理育人

學校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班級”“教室”的教育意義,營造“幸福班級”文化,推動讀書活動的開展,使教室成爲“教師的辦公室”和“學生習慣養成地和人格成長室”。比如,筆者所在學校的師生共同制定了《班級養成好習慣的55個細節》,教師先給學生講要求,做示範,然後通過不斷的訓練讓學生形成習慣,最後通過爭選“完美教室”的活動,激勵學生鞏固好習慣,爲班級爭光。

(三)文化育人

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以及校園常規活動來落實學生習慣的養成。活動不在多,關鍵是要觸動孩子的心靈。校園文化建設應着重關注三件事:一是處處體現“養成教育”的內容,二是處處展示學生形象、想法以及學生養成教育的成果,三是處處讓學生知曉“養成教育”的內涵。

(四)評價育人

1.根據年段特點制定評價標準在對學生習慣的評價上,應該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分別制定不同階段的評價標準,力求科學、全面、可行。既讓學生明確需要達到的目標,也讓教師明確訓練的標準。

2.採用多種評價方式除了按照學校制定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外,還應該結合以下評價方法:一是增值性評價。讓學生認清自我,建立信心。對於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評價,教師應注重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重拾自信。比如設立學生成長記錄本,讓學生髮現自己的進步,做最好的自己。二是發展性評價。除了關注教師的評價,學校還應綜合運用學生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考察,多角度關注學生的習慣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