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當前中國寫意人物畫創作發展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學識都 人氣:2.42W

摘要: 本文對當前中國寫意人物畫創作中值得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談當前中國寫意人物畫創作發展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寫意 挑戰 超越
  
  一、使命與挑戰
  
  市場經濟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畫家以自己的作品進入市場,成爲體現價值的收藏熱點,成爲一種能夠流通的特殊商品。畫家在這種選擇性極強的情勢下,努力提高技藝、開掘表現領域,創作符合市場需要的作品,同時傳承宏揚中國文化,創作出具有時代烙印的精品,這樣一來,繪畫藝術方面得以大的發展,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得以在更多更廣的層面上傳播。但市場經濟同時也是一劑腐蝕劑,它帶來的活躍和變數似乎在一夜之間讓人覺得無法捉摸,藝術品成了最不可估量的特殊商品,往往一名不文的東西,經過某些魔術師般的手一變,成了讓人仰目的天價作品,成了少數高消費的人手裏的玩具,身份的象徵等等,而真正的文化欣賞價值被拋在了一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難不對進行藝術品創作的人加以影響,這些影響表現在很多方面,這裏不用作更多的贅述,用社會上的流行語說是“浮燥”、“向錢看”,實際上深層次的原因還有很多。所以,正確地做好中國人物畫藝術理論梳理工作,更好地運用實踐檢驗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有效方法,對於迎接即將到來的中國藝術大發展和產業化轉型的時代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寫意人物畫到底表現的是什麼,它的精神內涵是什麼?它能夠得以上至遠古的人在原始陶器上的作畫開始到各種不同材質和製作手段加入的當代中國人物畫賴以生存的本質東西是什麼々它的人文關懷本質應該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它的功能和價值體現是否符合當代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發展訴求?它的具體存在理由是什麼?它的服務對象和消費對象到底是哪些階層,和人羣?以及正在發生着怎麼樣的變化?在讀圖時代的今天和將來,它的狀態和地位將是什麼樣的?——這些大的宏觀的抽象問題的提出同歷代中國畫家的實踐活動似乎是脫節的。對於個體的畫家而言,他們無須也無暇去考慮這種看起來脫離實際的空洞理論,他們需要的是實踐,用大量的實踐去探索或者說補充這些理論潛行的基礎,而把理論的問題留給了那些藝術理論家去解決。這好像是一種俗成的約定,就像在廚房炒菜的師傅既不想也絕不會去大堂叫賣一樣。但是,這些問題直接面對畫家、藝術理論家和觀衆、收藏者等,毋庸置疑的是存在的,無論怎麼都是繞不過去的。
  問題還是提出了:理論的力量是強大的,無論如何是不應該同藝術實踐分開的。隨着高校藝術教育井噴似的發展,那些原本很多來自民間的藝術家連同他們的藝術品一起走進了高校的藝術殿堂,我們似乎有了充分的理由相信這種變化是令人欣慰的,像當年留洋的徐悲鴻先生把民間的高手齊白石請進中央美院,以後發生的事情一直成爲中國美術界的一大美談一樣。民間藝術家第一次有了和理論家結合的契機,他們社會地位的提高也使他們開始把自己的藝術實踐加以總結,這些文字不多但卻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靜觀中國寫意人物畫半個世紀的發展可以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無論從表現手段和表現領域的拓展都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又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兼收幷蓄。但我們不能不看到在這種發展的背後同樣隱藏着深刻的危機,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人物畫的面孔雷同,表現領域狹窄,它同社會經濟的活躍和發展明顯是失調的。
  那麼,它將面臨什麼樣的使命和挑戰呢?
  1,來自油畫的挑戰
  如果我們排除掉所有價格的因素,中國畫到目前爲止仍然不能和來自西方的油畫相比,是它的表現力不夠嗎々很多人會認同。甚至同樣是國內的作者仍然會遭遇到不同的待遇,人物畫更是如此。
  作爲中國寫意人物畫家當然是難以接受的,如果你有一些簡單的繪畫知識就明白,兩種繪畫有着迥然不同的製作方法,很顯然,在宣紙上作人物畫的難度要大很多。如果我們都用一種賴以以畫面感官視覺刺激爲主的理念欣賞時,似乎中國畫是有劣勢。其實不然,我們能夠理解筆墨的意趣,理解中國畫寫意的意味時,情況會發生改變。油畫在表現上應該說是“直白”的,屬“陽”的;而國畫表現語言上卻是含蓄的,迂迴的,是屬“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