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頸前路手術治療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症

學識都 人氣:1.04W

摘要:目的 評價頸前路手術治療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特點與療效。 方法 採用頸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椎間盤切除進行減壓,同時取自體髂骨植骨配合頸前路鋼板、椎間融合器內固定治療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症31例。採用JOA評分評判神經功能。 結果 出現手術併發症2例,分別爲腦脊液漏1例,聲音嘶啞1例,術後隨訪8~48月(19.4±8.1月),神經功能由術前10.4±1.8(6~14分)提高到術後的14.4±1.6(8~16分)(t檢驗P<0.01)。術後X線片檢查提示頸椎生理曲度良好、植骨塊融合時間4~12月(9.1±1.7月),未發現鋼板螺釘、椎間融合器斷裂、脫落與植骨不融合等。 結論 採用該術式的頸前路手術治療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症具有切口小、減壓徹底、重建的頸椎穩定性好。

探析頸前路手術治療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症


關鍵詞: 頸椎; 椎間盤移位; 骨板; 內固定器


  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症是指由於3節段或者>3節段的頸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臨牀症狀。對於該病的`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爭議[1]。本科自2000年6月-2007年10月採用頸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椎間盤切除進行減壓,同時取自體髂骨植骨配合頸前路鋼板、椎間融合器內固定治療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症病例31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 臨牀資料
  1.1 一般資料 31例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52.4±8.1)歲(40~69歲)。3節段突出26例,4節段突出5例。突出節段分佈:C3~C6 15 例,C4~C7 11 例,C3~C7 5例。臨牀表現爲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無力與頭暈,雙手握力不降,雙下肢活動不靈活,有踩棉感。雙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躍或者亢進,霍芙曼氏徵與巴彬斯基徵陽性。其中3例存在不同程度大小便障礙。所有病例X線平片提示頸椎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改變與骨質增生,2例存在頸椎後縱韌帶鈣化。MR檢查提示病變節段椎間盤信號改變,並且向後突出壓迫硬膜囊,使受壓硬膜囊變形,其中8例可見受壓頸髓局部出現信號改變,16例出現黃韌帶皺疊壓迫硬膜囊後緣。
  1.2 手術方法 取平臥位,經鼻腔氣管插管全麻、頸部過伸位。取右側頸前橫切口入路,在胸鎖乳突肌內側緣,經頸動脈鞘與內臟鞘之間暴露頸椎椎前,術中在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下,對於病變爲3個節段的,給予病變嚴重的相鄰2個節段進行椎體次全切除,摘除2處突出椎間盤進行減壓,同時取自體髂骨植骨配合頸前路鋼板作內固定,然後切除另1個病變節段的椎間盤進行減壓,減壓後以椎間融合器固定;對於病變爲4節段的,給予病變中間相鄰的2節段進行椎體次全切除,摘除2處突出的椎間盤進行減壓,取自體髂骨植骨,同時用前路頸椎鋼板作內固定,然後再切除另外上下2病變節段的椎間盤進行減壓,減壓後分別用椎間管融合器進行固定。頸前內固定鋼板均爲Styke頸前路鈦鋼板,椎間融合器爲Styke頸椎椎間融合器。
  1.3 結果 出現手術併發症2例,分別爲腦脊液漏1例,聲音嘶啞1例。腦脊液漏病例予結締組織膠修補破裂硬膜囊後,腦脊液漏消失;聲音嘶啞病例經過營養神經治療2月後症狀消失。術後隨訪(19.4±8.1)月(8~48月),神經功能恢復評價採用JOA評分[2],由術前(10.4±1.8)分(6~14分)提高到術後的(14.4±1.6)分(8~16分)(t檢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