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會計學》GSMB案例教學方法新探析

學識都 人氣:2.02W
畢業論文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黃元元 孫自願 陳維娜

【摘要】 《會計學》GSMB案例教學法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學習會計知識、思考會計問題時,形成應用會計理論和方法去解決會計實務問題的能力。針對高職學生而言,從其自身特點出發,合理設置《會計學》案例教學的流程,從課堂到課後通過文字導讀、課堂引導,乃至於案例網絡通訊方法,側重於讓學生欣賞到會計學的實踐性與有用性,這將是《會計學》教學效果好與壞的出發點,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會計學》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性因素。
  【關鍵詞】 會計學;教學實踐;GSMB案例教學法
  
  無論對於高職會計學專業學生,還是針對於非會計專業學生,《會計學》作爲1門讓學生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全方位的領悟會計學的知識範疇、內容和方法的系統性學科,其在教學流程體系的設計上也應當側重於讓學生欣賞到會計學的“美”,體會到它的應用價值和應用前景,以便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愛好。
  
  1、高職《會計學》GSMB案例教學的出發點
  
  在高職院校中,如何將案例教學引入其學習過程中,如何吸引學生在《會計學》學習中自覺學習會計知識、思考會計問題,如何讓學生形成應用會計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將是高職院校《會計學》教學效果好與壞的出發點,甚至可以說是由量變到質變的1個決定性因素。因此,GSMB案例教學在高職院校《會計學》教學中的實踐是1個有益的探索。
  對於高職學生,在對其進行會計學GSMB案例教學時,爲達到預期地效果,應當以下列4項內容作爲案例教學的出發點:
  1是案例教學要有1定的情節,引發的問題必須是學生所感興趣或者所關心的(Guiding);
  2是案例的選擇必須以事實爲依據來展開(Showing),不能憑空捏造;
  3是案例的設計需有1定的明確教學目的。在具體的案例設計中,要傳遞讓學生去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有效信息(Messaging),綜合運用會計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會計、財務的相關技能;
  4是案例中應儘量包含1個或數個與高職學生所學專業內容相關的會計問題,並最終使學生從該教學方法中獲益(Benefit),GSMB教學方法思路大致如圖1所示:
  
  
  2、GSMB教學之“課堂引導法(Guiding)”
  
  課堂引導是案例教學中的1個關鍵環節。在這1環節中,教師的引導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於案例教學的成效起着實質性影響。教師要堅持以鼓勵爲主,保持課堂寬鬆的氣氛,抱着積極的態度,調動積極因素,作積極客觀的反應,促進和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獨到見解。與此同時,需要明確的是,會計案例的課堂引導的目的在於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實現思想交流、達成共識、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的過程。課堂上教師的發言總量的多少、溝通時機的.把握、溝通方式的運用等種種因素,都直接影響課堂引導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3、GSMB教學之“文字導讀法(Showing)”
  
  文字導讀實質上就是教師用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如CAI課件)的方式把所要講授的案例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學生則通過聽講的形式,把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材料和自己原有的有關知識、感知聯繫起來加以理解和記憶的1種教學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文字導讀區別於普通的課堂教學,1是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要使學生感覺到“所學爲所用”,自然產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2是文字導讀要講究“言簡意賅”,切忌將學生引入浩瀚如海的會計分錄裏,要通過適當引導,讓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
  比如,在詮釋由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組成的中國會計準則體系(中國GAAP)時,最基本的原則是講清楚當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和特點,此時既不能把39項準則全部鋪開,又不能籠統1帶而過,讓他們1知半解。課堂上,任課教師可以將新聞或相關案例作爲問題引入的着眼點。2005年11月8日,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CASC)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簽署聯合聲明,其主要內容1方面是中國贊同和支持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另1方面則是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除極少數問題外,已實現了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趨同,比如在1些準則中都有體現(如關聯方關係的界定、企業合併的會計處理、公允價值的運用等),那麼,新準則的實施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究竟如何?這是交給學生們去考慮的1個核心問題,而思考該問題的基礎就是必須要充分比較IFRS與中國GAAP的異同,比較中國舊的企業會計制度與新準則的區別,這就進1步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會計學的熱情。文字導讀並非簡單地文字介紹,它是1種借文字導入會計所研究的問題,是1種在複述中引出哲理的“他山之石”的做法,而其成功與否的關鍵還在於老師在課堂所起的引導作用。
  
  4、GSMB教學之“案例網絡通訊傳授法(Messaging)”
  
  目前案例教學中普遍採用的是在課堂上予以講授的教學方式,由於受到課堂教學學時的限制,學生難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認清問題的實質,很難從多個視角對案例所引出的問題加以展開分析。隨着我國的通訊服務設施的日益完善和學生網絡基本知識的普及,因特網和校園網成爲學生掌握知識的1種重要法寶。現在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學生可以在宿舍、家裏或公共機房上網。因此,針對於擅長計算機相關知識的高職學生而言,將網絡的優勢應用於案例教學之中,其易用性、創新性和實用性是兼而有之,意義深遠的。
  從特點上來看,會計案例網絡傳授法,它規避了授課時間的限制,任何同學都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發到討論區BBS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髮表意見的次數和質量,客觀地評定每位學生的成績,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而且有效地解決了案例教學與講授教學時間的矛盾。其次,從效果上來看,會計案例網絡傳授法利用網絡討論平臺,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更充分:教師不僅可以回答每位學生的問題,而且能得到學生對案例課效果的及時反饋,教師據以不斷改進案例課的教學,學生的滿意度也會大大地提高。
  
  5、《會計學》GSMB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
  
  《會計學》案例教學要重視事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其次再具體規定促使學生行爲表現達到預期要求和標準的具體方法。針對目前高職院學生大都比較拘謹的課堂狀況,教師要學會善於打破冷場的方法。當給學生提問或者需要學生髮表意見和看法時,課堂頓時鴉雀無聲,學生們都低下頭保持較長時間的沉默。這種情況1是出現在《會計學》開課的初期,由於教師與學生之間並不熟悉,學生帶有1定的防備感,1般開口發言比較謹慎;另1種情況出現在課堂上幾位擅長髮言的學生此時也保持了沉默,原本由他們主宰的課堂發言,由於“主角”退場,課堂氣氛出現了冷場的局面。因此在開展《會計學》案例教學時,爲避免這種局面的發生,教師1是要講究提問的方法,從企業資金的籌集、原料的採購、人工的僱傭、生產的進行、銷售的實現、利潤的分配等會計循環的視角把問題擺清楚、講明白,儘量避免過空過大的問題,讓學生摸不着邊;另1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對症下藥,會計分錄的撰寫、會計報表的編制可以將具體某家企業的原始數據彙總出來,由學生通過對每1筆業務編制記賬憑證,進而登記賬簿、編制報表,以便引導更多同學對會計實務產生興趣,同時也將最基本的知識掌握牢固。
  
  【參考文獻】
  [1] 施軍。淺析財務管理案例教學[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29(2):242。
  [2] 施雁。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法探析[J]。財務與會計,2007, (1): 53-54。
  [3] 李金秋。高職管理學案例教學研究[J]。教育探索,2007,(11): 28-29。
  [4] 王曉梅。會計案例教學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7,(23): 28-29。
  [5] 王文建。案例教學方法初探[N]。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9): 32-33。
  [6] 於慶東。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組織[J]。商場現代化,2007,(07x): 334-335。

高職院校《會計學》GSMB案例教學方法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