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以市場化帶動西部特色農業產業化

學識都 人氣:1.47W
談以市場化帶動西部特色農業產業化
摘要:西部是傳統的農業區和貧困地區,農業開發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係到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係到西部地區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的實現,只有搞好西部農業的開發,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西部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最終完成西部大開發的歷史重任,如何在西部地區加快農業產業化,改變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滯後的現狀,切實推動西部大開發等等就顯得尤爲突出了。

關鍵詞:西部農業;產業化;市場化
  
  1 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所謂農業產業化,是指以市場爲導向,以經濟效益爲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爲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自1999年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農業產業化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西部各省區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農民增收爲目標,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力度,西部地區農村經濟平穩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穩步發展。同時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力得到提高,到2006年底,西部地區主要糧食產量中糧食作物總產量12926萬噸,較2000年增長28%,油料總產量736萬噸,較2000年增長46%,棉花總產量242萬噸,較2000年增長50%;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然而隨着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的進行,農戶成了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有了獨立的經濟利益要求,但長期以來對農戶的組織和利益約束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農業家庭經營的內容、範圍、水平等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大多數農戶仍是一盤散沙,無所謂向心力和疑聚力,農業生產沿用傳統模式,這與農業產業化要求的面向國內外大市場,立足本地優勢,依靠科技的進步,形成規模經營,實行專業化分工,貿工農、產供銷密切配合等背道而馳,農民的收入沒能真正提高,農業經濟沒能快速發展。
  
  2 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缺少龍頭企業爲依託,生產沒能面向市場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是: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然而由於農產品市場不景氣,本地市場需求少,同時由於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較差,使得對外貿易交成本高,很少有企業投資農產業,缺少龍頭企業的引導,使得農戶生產存在盲目性。另一方面,隨着農業生產生產力的提高,以生產爲中心的時代已經過去,僅僅提高產量,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然而西部農業生產並沒能以市場爲導向,市場機制在農業生產中沒能發揮其資源配置的主體作用,大量的農產品依舊被生產出來,從而導致市場上供大於求,從而使得農產品價格下降,擴大生產必然使得生產成本增加,從而導致農民收入增長有限,農業經濟發展緩慢。
  
  2.2 專業分工模糊,產業結構不明晰
  由於缺乏市場,農戶日常需求的農產品,大多是自我生產,因此必須生產多種農產品,滿足自我需求,使得農業生產缺乏分工,生產效率不能得到提高,數十年以糧爲綱的觀念,主導了我國的農業生產,形成了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要糧食不要其它的低效單一的發展局面,量多低質,高產低收的現象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比比皆是,這是結構性的矛盾造成的。面對市場這個鐵面判官,西部農業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審時度勢,發揚揮刀割“痛”的精神,痛下決心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達到調優結構,提高品質,增加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