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CLIL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學識都 人氣:2.3W

CLIL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2017最新CLIL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摘要:CLIL理念是既體現人文性,又體現工具性的一種英語教學方法,將此理念運用於高中英語聽力、閱讀和寫作教學中,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CLIL理念 聽力 閱讀 寫作 運用

“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簡稱CLIL)”理念,是由戴維?馬什(David Marsh)於1994年首次提出。他指出:“CLIL是指通過一門外語學習一門學科的全部或者部分內容。這個教學過程有雙重目標,學生既學習學科內容,同時又學習這門外語。”CLIL理念強調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鼓勵學生運用所學外語積極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參與跨文化交流,其終極目標是使學生的母語和外語交流能力都得到充分發展,雙語思維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都得以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三個層面來開展教學。

一、CLIL理念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在傳統教學中,聽力的地位非常尷尬,一方面,教師播放磁帶,讓學生做聽力試題,然後對答案;另一方面,教師自己卻遊離於聽力活動之外,這很難提高聽力教學的實效。其實,聽力教學在整個高中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它是英語教學的活水源,是語言輸入的源頭。教師只有從聽開始,“以聽爲本”,才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語言學家弗里斯說過:“學生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亞歷山大指出:“掌握一種語言首先是聽懂,聽懂的比重佔90%。能聽懂,你才覺得舒服;聽不懂,你就覺得不自在。”

運用CLIL理念,教師能活化聽力材料,豐富聽力活動,細化聽力過程,內化聽力內容,從而讓學生享受聽的愉悅,使聽在教學中起到“領頭雁”“排頭兵”的作用。在聽力開始前,教師既可以讓學生根據設置的題目,猜測聽力內容的情節,又可以培養學生一些良好的習慣,如劃出關鍵詞、信號詞以及以wh開頭的疑問詞,從而讓學生在聽時做到有的放矢,有備而聽。在聽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儘量保持聽力過程的整體性之外,還要採取各種方式和手段,使聽力材料化難爲易、化繁爲簡、化整爲零,從而各個擊破,讓學生既能聽懂材料內容,又能關注材料的細枝末節,掌握聽力材料的核心內容,以享受文本帶來的人文內涵。在聽力結束後,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或者判斷題,還可以就某一關鍵信息提出開放型問題,考查學生理解的程度。在考查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多設置生生活動、生本活動、對子活動、小組活動等,讓學生將對材料的新鮮感轉化成自我內在表達的內驅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聽力。

二、CLIL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閱讀能力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學關注的焦點,它在英語教學中起着中流砥柱和承上啓下的.作用,閱讀能力強,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其他能力。一個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爲其英語學科水平高低的晴雨表,因而以CLIL理念來提升閱讀水平不失爲一個有效途徑。

在傳統課堂上,受“灌輸式”“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無論是主閱讀還是副閱讀,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英語教師往往一講到底。這種以講代學,越俎代庖式的教學方式對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收效甚微,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語言學家說過,英語是學會、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因此,CLIL理念首先強調內容的意義性、生成性,它堅持意義和內容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則,在操作過程中以內容的興趣爲主旨,激發學生探尋文本的來龍去脈,然後在理解和實踐文本的過程中主動關注語言文化、語言結構、語言技能等,其最大的優點是兼顧了語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避免了內容和形式“兩張皮”“兩不粘”的學習窘境。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的課程是學生的學程,學生只有學起來、動起來、用起來,才能真正掌握學習語言的方法,所以堅持以人爲本、以生爲本,從文本走向形式,乃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必由之路。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避免急功近利、強行灌輸的陳舊思想,必須以CLIL理念來武裝頭腦,提高對英語教學規律性的認識,探尋一條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之路。

三、CLIL理念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寫作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它是語言書面輸出的顯性表徵,是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轉化成語言運用的中樞,巧妙運用CLIL理念於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對於提升學生在意義分享、文本交流中聚焦語言表達形式,至關重要。

現代教學理論認爲,教學轉化爲運用能力需要兩大類知識:一是陳述性知識,二是陳序性知識。而語言的書面輸出在由陳述性知識轉化爲程序性知識的過程中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CLIL理念的核心是關注意義,以意義和文本的內涵爲主,真正貫徹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我口表我心”,並在實踐運用中注重語言的表現形式,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傳統的寫作近乎翻譯,學生往往只在乎語言形式的正確,而忽略文本自身的育人意義和道德內涵,這就沒有擺脫只關注形式而忽視文本的窠臼。如在牛津高中英語課本的主閱讀結束後,教師可以就文本本身的觀點、文本結局、文本延伸意義等加以引導,讓學生借題發揮,在經由自我思維的主導下生髮出更多有意義的寫作。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主導思維遷到文本的思想含量上,而不是過多地關注句子結構表達的正確性。只是在學生語言輸出之後,以提醒而不是糾錯的方式幫助他們修正思想、觀點和心聲。這種以注意人文爲先,同時兼顧形式的方法,既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又符合二語習得理論。只要堅持以CLIL理念來進行英語寫作教學,堅持英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學生的既有認知水平上邁向新的最近發展區,必定能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CLIL理念擷取了雙語教學的優點,借鑑了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中介作用,依託文本的人文屬性,並在此基礎上關注語言的基本知識,在交流、運用中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而且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同時也彰顯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2]亞玫,樊曉光.終身學習時代的英語教育[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