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7W

導語:世上美麗的情詩有很多很多,但是最幸福的一定是這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預防醫學的論文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預防醫學的論文

預防醫學的論文

康復醫學是一個促進殘疾人和病人,人的康復醫學學科更具體地說,康復醫學是恢復功能的預防中的應用目的、診斷、評價、處理,一個醫學訓練和治療。康復醫學被稱爲“第三藥”(臨牀醫學是第一藥,預防醫學是第二藥)。在現代醫療體系中,預防、醫療和康復已聯繫在一起形成統一的身體。康復醫學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殘疾人爲主要服務對象。近百年來,現代康復醫學蓬勃發展。它的發展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

關鍵詞:康復醫學、腦卒中、小兒腦癱、康復治療、器械訓練 正文:

1.學科起源和認識:

起源: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一個新的概念。它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醫學學科。體育療法是現代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認識:康復醫學是醫學一個新分支的學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電、光、熱、聲、機械設備和主動活動)以診斷、治療和預防殘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傷、殘者

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職業上得到康復,消除或減輕功能障礙,幫助他們發揮殘留功能,恢復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迴歸社會。康復醫學是由理療學,物理醫學逐漸發展形成一門新學科。

康復醫學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傷殘者,強調功能上的.康復,而且是強調體功能康復,使患者不但在身體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復。它的着眼點不僅在於保存傷殘者的生命,而且還要儘量恢復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質,重返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

2.康復案例:

2.1.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隨着醫學水平的迅速提高,中風搶救成功率也隨之提高,從而降低了病死率,但腦卒中的殘疾率卻有所增加,因此,早期進行康復治療有利於訓練患者達到最大限度的功能獨立、心理應對,有利於對社會的再適應,防止繼續殘疾,並利用殘留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1)肢體被動運動:主要是爲了預防關節活動受限,另外可能有促進肢體血液循環和增強感覺輸入的作用。先從健側開始,然後參照健側關節活動範圍活動患側。一般按從肢體近端到遠端的順序進行,動作要輕柔緩慢。重點進行肩關節外旋、外展和屈曲,肘關節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髖關節外展和伸展,膝關節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在急性期每天做兩次,以後每天做3遍。患者意識清醒後儘早開始做自助被動運動。

2)體位變換:主要時預防褥瘡和肺部感染。另外,由於仰臥位強化伸肌優勢,健側臥位強化患側屈肌優勢,患側臥位強化患側伸肌優勢,不斷變換體位可使肢體的伸屈肌張力達到平衡,預防痙攣模式出現。一般1-2h變換體位一次。體位變換包括被動、主動向健側和患側反射,主動、被動向健側和患側橫向移動。

3)神經促進技術:可酌情選用Bobath技術、Brunnstrom的技術、Rood技術和PNF技術中的一些方法以誘發粗大運動、抑制異常運動。

4)功能性電刺激與生物反饋療法:對防止肌肉萎縮、維持關節活動度、促進正常運動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復治療效果,可酌情應用。

5)牀到輪椅(或椅)轉移和站立訓練均可酌情進行。

6)言語治療:有言語障礙者應進行評估和治療。

7)心理治療:由於發病後時間較短,一般一時不能接受現實,所以常有否認、拒絕、恐懼、焦慮、抑鬱等多種心理障礙。首先評定患者現在的心理障礙,再根據病員心理障礙進行心理治療,必要時,可加用適當藥物配合治療等。

2.2.小兒腦癱患者的康復治療:小兒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CP)簡稱腦癱,是一種嚴重危害小兒健康的疾患。其主要危險因素先後以胎兒發育遲緩、早產、低出生體重、出生窒息等爲主。由於小兒的大腦在不斷地成熟和分化,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因此,如能對腦性癱瘓的兒童進行早期康復,即爭取在出生後6—9個月的階段內採取康復治療措施,不僅能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改善異常姿勢和運動,抑制異常反射,並且可以防止肌腱攣縮和骨關節畸形等合併症,從而降低致殘率。

1)藥物治療 目的是改變患兒的生理異常,促進腦發育,減輕殘疾程度,改善功能或預防殘疾發生,一般以學齡前兒童爲主。

2)物理療法 可配合採用水療(水中運動療法)、電療、生物反饋療法等。

3)中醫療法 中醫、鍼灸對腦癱的康復具有一定的療效,應充分發掘並利用。

4)手術療法 通過改善患兒的解剖異常來消除其功能障礙。

5)康復護理 爲鞏固患兒的治療和訓練效果、提高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脫穿衣褲鞋襪、刷牙洗漱、獨自進食、大小便處理)、防止併發症等。

6)運動療法 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是神經發育學的治療,常用英國Bobath方法以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糾正異常姿勢,提高其身體移動的能力。、

7)作業療法 常使用功能性作業療法和兒童作業療法,目的是改善患兒上肢的活動能力和手部運動的靈巧性等,提高患兒的日常生活能力。

8)語言治療 對語言發育遲滯和有運動性構音障礙的患兒進行語言訓練,提高患兒的語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9)矯形器等輔助器具的應用 採用特殊裝置或人工方法幫助患兒改善肢體功能或替代已受損的功能。

10)文體療法 根據小兒活潑好嬉戲的特性,通過遊戲、體育比賽等形式調動患兒的情緒和主動性來提高其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以促進患兒全身心的功能改善。

11)音樂療法 利用音樂對患兒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影響來訓練和矯正患兒的生理缺陷,緩解和調節患兒的情緒,改善患兒的精神生活

3.感受和建議:

經過上半年的短暫研究,我意識到,疾病的康復不僅需要良好的臨牀治療,康復訓練後的治療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對疾病的後遺症更是如此。臨牀醫生在掌握臨牀治療方法的同時,也應熟悉康復醫學知識,爲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上半年的學習一直很開心,但因爲時間少了一點,學不完相關內容的系統,只是略讀了一下內容,帶着一些遺憾,就這些感覺的基礎上。

建議我們以後可以多補充一點時間,我們可以以具體操作的形式進行教學,模仿康復治療的相關方法,說明注意事項。那會更形象更容易記住。

TAGS:醫學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