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學識都 人氣:1.4W
改革: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市場的結果之一,是將這個社會分成了有財產的人和沒有財產的人兩類。這樣的結果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但無論是滿意或者不滿意的人都接受了這樣的結果,其中的道理在於大家接受財富分配的過程。這個過程叫做市場。

改革: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除了市場過程,財富分配還有其他途徑,但其他的過程引致的不滿不僅在於結果,同時也在過程。

薛兆峯曾經非常有把握地說:“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爭論應該適可而止,“落實”比“如何落實”重要,而最終採取的方式也只能大致合理,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皆大歡喜” 。他顯然說錯了。唯一可以確定的,對於市場的存在而言,應該是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如何落實”比“落實”要重要百倍。人類一直都有很多分配財富的方式,市場方式之所以取代了這些方式,原因就在於其過程,在於其過程的形式公平。市場的結果不可能皆大歡喜,但市場的過程必須大家接受,必須十分合理。哪些“私人”得到了國有財產,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如何得到這些財產的。這是市場經濟的最基本原理,經濟學家不爭論這個問題是經濟學家的失職。

薛兆峯清楚:“從“公有”到“民有”,至今沒有一條清晰、便捷、確定、安全的道路可循”,但他卻沒有看到,所謂不清晰、不便捷、不確定、不安全,全部來自不公平。改制不存在形式公平的過程,這是改制的致命傷。中國人所說的公平,其實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正義(justice),一個是均等(equity)。不可能皆大歡喜的公平是指後者,必須大家接受的公平是指前者,不可以混淆起來說。改制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但改制必須做到交易公平,這就是所謂的程序正義。

市場的效率與市場的程序正義之間,哪一個更重要?薛兆峯恐怕是本末倒置了。市場的全部效率,都來自公平交易的過程之中,沒有了過程的正義,市場的效率從何而來?教科書中說,市場的效率來自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訴求,這並不完全。計劃經濟時,利益最大化也是每個人的訴求,但那時沒有效率。市場的本質,是自發的公平交易,市場進化幾千年,沒有人知道它有什麼效率,人們追求的是公平交易。發現市場機制有效率,那是後來的事,效率只是市場的副產品。有關市場效率的哲學告訴我們,公平交易本身就是目的,沒有任何偉大的目的足以令我們放棄公平交易,哪怕這個目的是效率。效率是由“看不見的手”來完成的,我們看得見的,只有公平交易。國企改制,存在公平交易嗎?

薛兆峯說,改革的方式“大致合理”就夠了。然而,市場從來不接受“大致合理”的“方式”。薛兆峯又說:“其中一個‘大致合理’的原則是:誰爲企業帶來較大的收益,誰就應該分得較大的股權”。他似乎解決了一個問題,卻產生了一個更大的問題:誰來判斷“誰爲企業帶來較大的收益”?這是一個永無盡頭的鏈條,市場之所以有效率,就是因爲市場中不存在這樣的鏈條,市場原則非常簡單:出多少錢有多大股份。不幸的是,這個市場原則無法用於國企改制,因爲國企之所以需要改制,就是因爲國企不可交易。這就是我反覆強調的國企改制的`不可能。

與此相關的是,“善待企業家”是一個僞命題,這個理論的提出就是爲了解決“大致合理”的問題。然而,市場從不“善待”任何生產要素,任何關於企業家貢獻的說辭都沒有意義。市場並不是根據要素的貢獻來定價的,一百年多前,經濟學家發現了市場的這個祕密,成爲經濟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幾十年前,經濟學還發現了市場的另一個祕密,企業之所以成爲市場中的一個獨立單位,原因之一是無法區分企業內部的要素貢獻。“企業家”當然是企業的一部分,他們的貢獻與其他要素的貢獻無法區分。發現這個祕密的,稱爲產權理論,或制度經濟學,薛兆峯據說是這方面的專家。

TAGS: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