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軟件的勞動價值創造及其資本流通過程

學識都 人氣:2.8W

論文關鍵詞:軟件 勞動價值;效用 資本流通

淺論軟件的勞動價值創造及其資本流通過程

 論文摘要:通過分析軟件資本循環過程可以發現,軟件產品存在一次性勞動創造價值,多次甚至無限次複製使用價值的價值倍增效應和邊際效用遞增效應,軟件的效用成爲決定軟件價值量的最主要因素。軟件資本構成中人力資本佔據決定性的地位,軟件企業應當通過提高軟件技術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以及加強軟件開發過程控制來確保軟件資本流通過程的順利實現。

進人20世紀90年代,伴隨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軟件產業開始從信息產業中剝離出來,成爲一個新興的產業門類。在國家政策扶持和應用市場的拉動下,作爲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我國軟件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成爲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爲決定21世紀國際競爭地位的戰略性產業。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和加快電子政務等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爲我國軟件產業的全面發展描繪了更加輝煌的前景。

以軟件爲核心的信息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人們的生產勞動也相應地出現了一系列新特點。此時各種軟件產品開始進人大規模生產、網絡化傳輸和傳播的階段,從而大大改變了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使經濟發展轉向以腦力勞動爲主創造商品價值的新階段。

(一)軟件的價值來源於人類的知識勞動

軟件(software)是計算機系統中與硬件( hardware)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包括程序( program )、相關數據(data)及其說明文檔(document )。其中程序是按照事先設計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執行的指令序列;數據是程序能正常操縱信息的數據結構;文檔是與程序開發維護和使用有關的各種圖文資料。軟件的主要特徵包括以下幾點。(1)軟件作爲精神產品,具有無形性。軟件主要由開發或工程化而形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製造產生的。(2)軟件不會“磨損”,在其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內,其價值和使用價值維持不變,除非由於某種原因被停止使用或被替換。(3)軟件的資本投人相對較少,但產值則高得不成比例。軟件產品主要依賴於訣竅,而不是依賴於資源。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是:一張光盤的原料價值不過幾毛錢,但是一旦刻上程序,作爲軟件就值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幾十萬美元。(4)軟件開發過程屬純腦力勞動,主要是人力資本的投人,因此勞動力價值對軟件價值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

馬克思所講的作爲價值惟一源泉的人類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信息時代以及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勞動逐步成爲主體勞動。所謂知識勞動是一種高度濃縮的複雜的腦力勞動,能夠創造出具有放大的邊際效用遞增效應的使用價值和價值。軟件作爲一種知識和智力密集的精神產品,其價值的來源是也只能是人類的知識勞動,是軟件編程人員和軟件企業管理人員創新勞動的結果。而且軟件產品存在一次勞動創造價值,可以無成本多次甚至無數次複製使用價值,存在價值倍增效應和極強的邊際效用遞增效應。國內外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軟件及軟件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越了一切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如美國5 000家軟件公司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超過了世界前500家大公司的貢獻,特別是美國微軟公司的市場價值已大於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和。

(二)軟件的效用成爲決定軟件價值t的最主要因素

恩格斯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書中,提出了“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係”這一命題,也就是說,生產費用和效用乃是決定價值的兩個基本因素。他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如果兩種物品的生產費用相等,那麼效用就是確定它們的比較價值的決定因素。”在這裏生產費用是指勞動耗費,效用是指生產物的使用價值。因此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係,體現了人和物的關係,也就是以最小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科技進步和創新已經改變了過去那種使用價值相對穩定的狀況,今年有用的東西,明年就可能無用或效用降低,其價值也隨之下降。因此效用越來越成爲決定價值量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