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論文

學識都 人氣:2.65W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園五大活動領域之一,而且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園其他教育活動的基礎。傳統方式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已不適應新形勢下幼兒語言教育。而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的應用與發展,將極大提高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因此,筆者認爲找到信息化技術和幼兒園語言教育方式的結合點,科學合理地付諸實施操作,將有利於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質量的提高,有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論文

1.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界定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指學前教育機構傳授給兒童的語言形式、語言內容、語言運用的總和。目標是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即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幼兒使用語言,並把語言當成一種認識周圍世界的工具。因此,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十分重要,而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將提高語言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

2.傳統語言教育活動的特點

傳統語言教育活動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它有自己較突出的特點,具體表現如下:

2.1語言教育的形式。在傳統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基本上採用講故事、談話、看圖說話三種方式進行語言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2語言教育活動表現的形式單一。在傳統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基本上藉助圖畫,而圖畫又以單一畫面和連環畫爲主,這兩種方式無論畫面內容有多豐富,但是表現形式都是靜止的,而幼兒喜歡有生命力的東西。同時,看圖說話和連環畫“生命週期短”,不能滿足幼兒較強的好奇心,因此,不便於幼兒依據畫面內容表達自我感受。

2.3在傳統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談話往往會圍繞一個主題,而這個主題的描述,僅僅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幼兒的想象爲基點。教師往往呈現不出豐富的事物形象,這種方式並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2.4傳統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所展示的物體形象不夠生動,很難再加工,這樣會約束幼兒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在進行物體形象創造和設計時往往浪費材料和精力,循環使用的次數比較少,並不符合現代教學的特點。

3.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於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優勢

3.1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彌補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在形式上的不足

傳統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最常見的信息技術手段有投影儀、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和錄像機,這些設備可以幫助語言教學更形象化,更生動化,但是隨着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原有的電教設備已顯得比較陳舊,生命力已在悄然減退。隨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幼兒創造更多形式、更新穎的事物形象。不僅強烈的吸引幼兒,同時還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另外,使幼兒活動的形式發生變化,幼兒不僅可以看見電腦技術合成的情景形象,而且可以實現語音圖畫同步。一方面開闊幼兒的視野,另一方面激發幼兒再學習的願望。

3.2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讓老師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

傳統語言教育活動,就以看圖說話爲例,教師首先要選材,而且選材不僅要健康,而且要符合幼兒現有的認知水平,同時還要考慮畫面重現故事內容的可操作性;其次,教師要用很長的時間描述這幅圖畫,以求吸引幼兒的興趣;最後,圖畫一旦完成,教師將不能再進行更改,也不便於重複使用,造成勞動的浪費。同時,保存也比較困難。而信息技術卻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既節約老師的時間,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3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可以幫助幼兒很小就形成比較良好的信息素養

在信息技術日益繁榮的今天,很多教育者都考慮讓孩子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而在幼兒園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幼兒的求知問題,必將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4.信息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具體應用

4.1加強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幼兒教師,無論是中等幼兒師範畢業還是高等幼兒師範畢業,只強調了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信息技術的學習,從目前對幼兒教師的調查發現,幼兒教師能較熟練地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的人在幼兒教師羣體中,只佔很少的比重。一方面在對幼兒教師培養時,缺少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整個學前教育系統也並不重視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因此,導致瞭如下結果:一方面,條件好的幼兒園爲了擴大招生規模,大量購置信息技術設備;另一方面,幼兒教師缺乏信息素養,而使這些設備大量閒置,造成資源浪費。故此,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應用,具有比較廣闊的空間。

4.2信息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前提是教師必須將幼兒的認知特點和信息技術的特點進行充分了解,尋找最佳結合點。

幼兒的思維的直觀形象性思維見長,幼兒往往對色彩鮮豔,形象生動、有趣的東西最感興趣。而信息技術在創造這些形象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幼兒對動畫片喜愛的程度來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適應幼兒的認知特點。從而幫助幼兒對真、善、美的認識和理解,促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例如,小兔子在幼兒的眼中是善良和勤勞的化身,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爲幼兒創造大量生動的,有趣的小兔形象,不僅吸引幼兒的興趣,而且使幼兒對善良的小兔形象有更深的認識,從而加強對“善良”“勤勞”的理解。

另外,幼兒認識客觀世界,總是先感知其外部特徵,後認識其本質。而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幼兒把握客觀世界的表象特徵,從而準確地將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與此同時,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強調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而現實中的很多具體操作,並不適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往往使幼兒對事物變化的過程無法瞭解。因此,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將比較複雜的物理或化學變化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便於教師的講解和幼兒的理解。

5.信息技術手段在語言教育活動中的突出作用

以中班語言教育活動《狼和小羊》爲例:

在中班《狼和小羊》的語言教育活動中,傳統教學形式如下:

1)教師繪製連環畫《狼和小羊》,完整表現故事情節。

2)爲了增強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老師採用表演遊戲形式,給幼兒做頭飾。

教學過程如下:

1)教師拿着連環畫《狼和小羊》給幼兒講故事。

2)提出問題,讓幼兒熟悉故事內容。

3)請幼兒複述故事內容。

4)給幼兒分發頭飾,讓幼兒進行表演,從而強化故事的理解。

5)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加以評價。

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該教學的優勢對比:

1)教師繪製連環畫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既浪費材料又浪費精力。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

2)連環畫中表現的內容是否生動,取決於教師的繪畫水平,而信息技術可以彌補教師繪畫水平的不足。

3)教師依據連環畫給幼兒講故事,形式單一,不便幼兒完整理解故事內容。而利用信息技術,使故事表現更爲生動,便於幼兒理解。另外,如果幼兒對故事的某一環節不太理解,教師可反覆播放,便於操作。

4)聲音和畫面完整結合,使幼兒教師在部分環節中解脫出來,便於觀察幼兒。而傳統教學中,教師分身無術。

5)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再加工,便於反覆使用和儲存。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應用,不僅會引發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理念的變化。同時,也給幼兒教師在組織活動,設計活動時,提供了更爲廣闊的空間,從而提高語言教育活動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