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與國際內部審計準則比較研究

學識都 人氣:1.9W
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與國際內部審計準則比較研究
從2003年3月4日,國家審計署發佈了新的《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來,內部審計協會已經公佈了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職員職業道德規範、20個基本準則和兩個操縱指南。構成了我國的內部審計準則框架。內部審計的規範體系初步形成,使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規範化、化的軌道。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比較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與國際內部審計準則的差異,有利於我們求同存異、取長補短。

  一、我國與國際準則內部審計定義的比較審計署2003年在《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稱“內部審計是獨立監視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正當和效益的行爲,以促進加強經濟治理和實現經濟目標。”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規定:國家機關、機構、事業組織、團體以及其他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

  我國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稱“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視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正當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國際內部審計協會(IIA)的內部審計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與諮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的、規範化的,來評價和改善風險治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從這三個定義裏可以看出:審計署2003年在《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的定義關注於獨立監視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正當和效益的行爲,以促進加強經濟治理和實現經濟目標。審計的關鍵點是財務活動的正當有效。不丟臉出我國的內部審計定義正處在監視評價和系統導向的內部審計階段。而國際的內部審計定義則是以風險爲導向的增值性的內部審計。國際的內部審計定義已完成從傳統財務審計向經營審計的過渡,並開始向風險導向審計、戰略審計轉變,它們重視內部審計的諮詢與服務功能,內部審計的目標也從服務於治理層爲增加組織價值,改善組織的運營,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二、內部審計準則框架結構的比較任何的審計活動均應該是依法審計。所謂系統化、規範化內部審計應該是依據審計規範進行審計。審計規範是審計主體在審計工作中應當遵循的業務標準和行爲準則。審計規範是由審計立法體系、審計準則體系和審計標準體系構成的。審計規範體系是指各種有關審計的、法規及準則的總稱。

  審計規範體系包括:

  Ⅰ、審計法規:審計法規通常是對審計機構的設置和職權、審計範圍、審計行爲、審計責任等做出的原則性規定。審計法規由國家權利機構和行政機構制定。在我國審計法規包括:《審計法》、《註冊師法》、《關於審計工作的暫行規定》、《審計條例》、《註冊會計師條例》、《中心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視暫行辦法》等。

  Ⅱ、審計職業道德規範:審計職業道德規範主要規範審計主體的職業道德行爲,爲審計職員履行職業責任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審計職業道德準則通常由審計主管部分或職業團體制定。在我國審計職業道德包括:《審計機關審計職員職業道德準則》、《中國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中國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等等。

  Ⅲ、審計準則:審計準則主要規範審計職員在具體審計工作中應遵守的操縱規範,爲審計職員如何進行審計提供指導。審計準則通常也是由審計主管部分或職業團體制定。在我國審計準則包括《國家審計基本準則》、《獨立審計基本準則》、《獨立審計具體準則和獨立審計實務公告》、《執業規範指南》、《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具體準則》、《指南》等等。

  Ⅳ、審計質量控制:審計質量控制主要規範審計機構(審計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行爲,爲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提供指導性意見並採取相應的具體措施。審計質量控制準則通常也是由審計主管部分或職業團體制定。如《中國註冊會計師質量控制基本準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