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的電視文藝化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6.2K

摘要:視聽呈現是口述歷史的重要領域,近年來,隨着口述歷史的發展,以口述歷史爲主題的電視專題節目、電視紀錄片層出不窮,它們以一種嚴肅、嚴謹的態度製作節目,留存了珍貴的史實資料。本文從口述歷史及其電視化呈現、電視文藝節目與口述歷史間的天然聯繫以及口述歷史在電視文藝節目中的呈現爲結構線索,闡述了口述歷史製作成電視文藝節目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口述歷史的電視文藝化分析論文

關鍵詞:口述歷史;電視文藝節目;文化類節目

一、口述歷史及其電視化呈現

從概念定義上看媒介和載體,口述歷史記錄的口述信息,主要是通過錄音、錄影來形成真實可見的視聽資料,並進行留存以及傳播,而現如今,口述歷史找到了自己最有效的資料留存方式——影像錄音資料。作爲科技時代的重要產物,影像錄音資料直觀、真實可感,具有無可比擬的真實性和臨場感,是歷史強有力的“證物”,對於口述歷史的業務發展有着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影像史料作爲現代的重要信息傳播載體,是易於傳播、易於讀懂的材料,口述歷史的影像呈現領域開始成爲成果最豐富、影響最深遠的口述歷史方式。口述歷史在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後逐漸被電視媒體所重視,比如在2005年鳳凰衛視開設的全新欄目,是被直接命名爲《口述歷史》的;除此之外,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東方衛視等已經有一批實際上是口述歷史的節目,如水均益主持的《高端訪問》,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崔永元主持的《電影傳奇》,陳魯豫主持的《魯豫有約》,曹可凡主持的《可凡傾聽》等均屬於較爲典型的口述歷史節目,曹可凡之所以開辦《可凡傾聽》就是有感於一些文化老人相繼去世,一些珍貴的歷史事實可能會隨着他們的去世而模糊不清;鳳凰衛視《口述歷史》就定位爲“因事找人,因人找事,選取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見證人,也聚集重要歷史人物、國家政策所經歷的事件”。隨着這一系列的口述歷史類電視節目出現在大衆視野,口述歷史逐漸成爲了一道獨特的大衆文化景觀,從目前來看口述歷史類電視節目的市場前景還略顯黯淡,隨着人們整體文化水平和個人修養的提高,口述歷史對於我們認識過去、理解當下乃至預見未來的意義逐步會凸顯出來,而口述歷史類電視節目也一定能在受衆細分化、頻道專業化及互聯網視頻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二、電視文藝節目與口述歷史的聯繫

在當今的電視熒屏上,與口述歷史相關的主題主要是通過電視專題節目、電視紀錄片進行製作和傳播,該類型節目與人文歷史息息相關,具有典型的、嚴肅的新聞氣質。而歷史一直有被年輕一代關注和傳承的訴求,因此,如何在保持口述歷史本身嚴肅、嚴謹的態度前提之下,把相關電視節目做的有趣和生動,是電視策劃者、導演者需要去思考和關注的問題。而電視文藝節目則是一個良好的載體,用親近大衆的氣質,把口述歷史在電視媒體中呈現出來。口述歷史關乎中國人文歷史,而當下“文化類節目”的火爆也爲口述歷史的電視文藝化創造了充足的空間,這些節目的流行,讓我們開始思考:我們可以通過這樣一種直觀、生動且喜聞樂見的形式挖掘那些我們應該要去關注的人文歷史,這難免會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口述歷史。有人說,口述歷史是在“搶救”歷史,需要大衆的關注,而電視文藝節目一向是電視熒屏上最受關注,最喜聞樂見的節目形式,能引領一定的`社會文化風潮。文物博物類的題材包含在中國歷史人文的大範疇內,如果說,《國家寶藏》是該類型題材節目的一個良好榜樣,它也爲口述歷史的電視文藝化提供了信心和動力,讓電視編導們看到了該類型題材的未來可行性。另外,電視文藝節目是各種電視節目中最重視視聽語言應用的節目門類,而口述歷史的一大重要要素就是“視聽”。

三、口述歷史在電視文藝節目中的呈現

以口述歷史爲題材的電視文藝節目,註定以“口述歷史”本身爲中心,通過豐富多樣、生動形象的節目形式和創作手法把口述歷史的精彩進行創作表達。從“口述”的字面意義上來看,我們可以分析該節目題材都可以使用什麼樣的創作形式:“口述”可延伸成面對面一對一訪談、一對多演講、脫口秀。在頻道專業化的業界風潮下,一些跟“口述歷史”相關的專業化頻道也有開播。比如,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就是一個以紀錄片、專題片和歷史訪談爲主題的專業化頻道,在該頻道中,“口述歷史”是作爲日播欄目存在的。“訪談”和“講述”是口述歷史題材節目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嘉賓和主持人的話語來呈現內容,所以節目的前期策劃以及撰稿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種類型的節目,前期策劃是主要任務,而不同於當今電視熒幕上很多的真人秀節目,都是以後期製作爲主戰場和主舞臺。另外,節目策劃者和撰稿者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也直接決定了節目的品質。如果在前期策劃上出了問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節目平鋪直敘,單調無趣,失去電視文藝節目應有的活力和生動,因此,應當進一步加強在視聽語言上的運用和節目的畫面整體呈現的功夫,把“口述歷史”的每一個故事一步步講好。如何賦予口述“歷史題材”電視節目以文藝節目的特徵是值得每一位編導去思考的。“舞臺”以及“表演”作爲電視文藝節目的核心,當今有很多的文藝節目能給我們以新的思考和靈感。比如,我們可以嘗試用舞臺化呈現的手段,使用高科技技術舞美進行故事的敘述,就像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信中國》一樣,“講述+舞美呈現”使歷史的長卷徐徐鋪開;用語言藝術也是一個很適合的手段,通過朗誦、配音等元素,給口述歷史平添新的鑑賞元素,使其更加豐富,如湖南衛視節目《聲臨其境》一樣……電視文藝節目的形式豐富多樣,如何融會貫通,固守根本,纔是重點。口述歷史是一門神聖的學問,崔永元曾經說過:“口述歷史不是一樁買賣,而是給民族留一個“口述歷史”的記憶;它是一項慈善工程,這事不能用金錢來論英雄”。每一位電視行業從業者都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注口述歷史,利用好我們手中的工具和條件去擁抱口述歷史,因爲這關係着我們如何去了解過去,未來如何看待今天,我們如何界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