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物理“單元自學”教學法

學識都 人氣:3.98K
畢業論文

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習知識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
所謂 “ 單元自學 ” 教學法,是以單元教學爲基本結構,圍繞教學目標組織安排課堂教學,輔之以經常的、及時的反饋、矯正措施,和爲學生提供必需的學習時間、必要的學習條件和行之有效的學習幫助,使絕大數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爲下1單元的教學和高層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便繼續學習。 “ 單元自學 ” 教學法在實施中應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分層次設計單元教學目標、課堂診斷性、形成性測試題及單元平行性測試題。教學中應多留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交流、討論和自學,達到學會認知、完成學習目標的目的。
“ 單元自學 ” 教學法的基本程序是:⑴指導性閱讀;⑵常規課堂教學;⑶形成性測試;⑷反饋矯正答疑;⑸單元分層平行性測試。其關係是: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在 “ 單元自學 ” 教學法中要掌握1個核心、2種測試、3個層次、4個過程。
1個核心就是確定每個單元要掌握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綱領,主導着教與學的方向,是教師預先設定學生在學完本單元后應達到的標準。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大綱和單元知識結構設計切合學生實際的、明確的教學目標。對目標的陳述應體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或德育)目標。例如在講授《歐姆定律》時,我們設計教學目標:⑴掌握導體中的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知識目標);⑵熟練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目標);⑶生活中我們應怎樣保護電流表和電壓表(情感目標)。
2種測試。1是形成性測試。這種測試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其目的是爲了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還存在哪些問題,以便及時反饋和矯正。1般情況下,形成性測試在1單元中要進行兩次。第1次在本單元教學結束後進行,檢查單元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爲反饋和矯正提供信息和依據。第2次在反饋矯正之後進行,目的是檢查反饋矯正的效果。2是平行性測試。平行性測試放在形成性測試之後,通過教學 ----- 測試 ---- 再教學 ----- 再測試反饋後進行。其目的是對學生的學習和能力進行評價。無論是形成性測試還是平行性測試,編寫試題的原則是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分層次編寫。對選編的題目,要合理分類、系統安排,做到難易適度、覆蓋面廣。
3個層次。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的差異,對某1知識的掌握,難免成績相差懸殊。如何做到 “ 認知水平和能力好的學生吃得飽、認知水平和能力1般的學生吃得好、認知水平和能力較差的學生也吃得了 ” 呢?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分層次教學和輔導的方法,因人而異、優差兼顧,可以極大的激發和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課堂的巡視和與學生的交流,及時爲遇上疑難的學生指點迷津。2要將講課的側重點針對中等學生,這1部分學生將知識掌握了,纔算基本達到了要求。然後再根據學生的情況,該拋磚引玉、加大難度的就進行知識的拓展。該扶上馬送1程的就進行個別輔導或指導(該扶上馬就得扶上馬,決不能硬趕鴨子上架)。3是當堂的知識儘可能的當堂消化。
4個過程。1是學法指導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原來以 “ 教 ” 爲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改爲以 “ 學 ” 爲主的教學模式。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心態,培養學生制定自學計劃的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計劃,選擇好學習方法指導的途徑。 “ 單元自學 ” 教學法是教師按教學單元,結合教學大綱和教材講解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思路,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1個大體的知識框架,進而形成1條與教師教學相1致的學習思路。2是多向交流過程。現代教育理論以爲,教學應同時具備單向、雙向和多向交流多種色彩,形成1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既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又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單元自學 ” 教學中,把學生分成 2-6 名組成的'小組,教師提出1至兩個問題,讓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對1些用簡單實驗可以驗證的概念和1些物理現象,教師可讓學生親自動手來完成。例如在講《力》時,教師可提出: “ 人在向前走路時,它的腳是怎樣與地面作用的呢? ” 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的。如果學生不注意思考,馬上會錯誤的回答: “ 腳往前用力 ” 。如果教師緊接着提出: “ 請同學們在原地體會1下 ” 。這1來,正確的答案就產生了。對於 “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也就應刃而解了。又如講解《阿基米德原理》時,改課本演示實驗爲學生分組實驗,讓每1位學生都參與,其效果遠遠超過教師在黑板前聲嘶力竭的講解。3是個性發展過程。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怎樣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環境、教學管理、教學原則、教學方式和內容上進行改革,努力創造有利於個性發展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素質教育模式。個性發展不是爲所欲爲和放任自流,而是教師在正確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分層施教,面向每1個學生,讓每1個學生都有成長的土壤。4是教學評價過程。教學評價是根據教學目標,運用科學方法系統地收集信息,對教學活動所引起的學生各方面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涉及學生的認知發展、能力培養、情感變化和個性形成等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只有藉助予試卷和實驗操作對學生進行認知水平和動手能力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和實驗操作能力來對教學進行分析,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有哪些不足,以便及時改進。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情況確定採用那種教學方法。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必須要有利於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要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淺談初中物理“單元自學”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