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學校課改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相關論文

學識都 人氣:7.81K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農村學校課改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關於農村學校課改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相關論文

小學課程改革雖已實施了近8年,但面臨新課程改革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視角帶給教師的衝擊與挑戰,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的經濟基礎薄弱、教學設施差,領導管理理念不新,教師素質低,教研活動落不實,家庭教育配合不力等一系列問題,至今未得到徹底有效的解決,依然成爲改革的阻力。如何有效克服這些困難並有效地搞好農村課程改革工作?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正視、深思,並努力解決的現實問題。

作爲農村學校的管理者,在課改推進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借鑑、實踐、反思、摸索、創新是非常必要而且必須的。因爲只有領導思想上重視了,認識上到位了,觀念真正轉變了,纔會想方設法調動和發揮校內各種潛能,改善和彌補“先天”存在的不足,讓課改在農村學校一路走好,讓農村學校也充分感受新課程的魅力,體味新課程的精彩!這是我這個小學管理者最切身的感受。現結合自己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思,談幾點不很成熟的認識,與同行共享。

一、徹底轉變領導的教育教學觀念是實施課改的先決條件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學校工作的決策者,辦學方向的引領者,他的教育教學觀念直接影響着教師。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纔是行政上的領導。”可見,領導的教育教學觀念對與學校的發展是何等重要!而新課程理念是課程改革的靈魂,是指導課程實驗的指導思想和行爲準則。認真研讀《走進新課程》《解讀新課程》,領悟好新課程的精神,更新觀念,引領教師學課改、思課改、議課改、寫課改,樹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有才”的教育價值觀和“以人爲本,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則成爲首當其衝必做之事。堅持如此律己示人,方能服衆,亦可爲課改的推進開山鋪路。

然而,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地印入教師的腦海,要求一下子轉變難度很大。究其原因:一是受應試教育影響深遠,功利思想嚴重,認爲搞課改需要嘗試、摸索的過程,影響目前的學科成績,領導政績無法突出;二是搞課改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而學校由於生源少,辦學經費緊張,在此耗費“能源”不值;三是新課改要求課堂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的'教學思路被打亂,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基於以上原因,怠慢甚或牴觸課改的情緒與做法便可想而知了。要改變這種消極怠慢的思想,教育部門加大力氣紮實搞好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培訓,則顯得尤爲重要。

二、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是落實課改的關鍵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是學生髮展的引領者,他的專業化程度直接影響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抓好在職教師的培訓,有機的建立培訓、科研與實驗“三位一體”的校本培訓機制,爲教師提供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實驗研究機會,是關係到教師發展和課改成敗的大事。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培訓工作,不斷創新培訓形式(理論學習、專題講座、課改研討等),強調針對性,注重整體性,重視過程性,體現反饋性、提高時效性,確保培訓工作與課改工作的同步、並行並相對超前,學校領導應始終堅持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繼續教育、通識培訓、教材培訓、觀摩研討課活動等,使教師在培訓交流互動中,接受新理念,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雙贏。

三、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是推進課改的有效途徑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空”。校本教研是“以校爲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學校教研活動爲核心,以課改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爲對象,以教師爲研究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動策略。”(朱慕菊)因此要切實有效地開展好此項工作,校長必須先牢固樹立起“科研興校、科研強校”的辦學思想。其次,要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要求,因地制宜地重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開放,動態的同伴合作、自我反思,專業引領的校本教研制度,並將其納入新生成的教學常規,加大教研成果在考覈中的權重,促進教研熱情,有效地引領和推動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爲質量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可通過以下途徑達成既定目標。

1.召開課改工作研討會,集思廣益,收集經驗,發現問題,研究策略,逐層逐步地解決問題,爲課程改革的順利、深入推進夯實基礎。

2.實行集體備課制度(以教研組爲單位)。農村學校由於學校生源相對少,教師編制小,綜合科缺少專業老師,一般中低學段的課程均採取一人包攬的編排方式,老師工作量偏大,很難有潛心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的時間和精力,機械照抄教案的現象普遍存在。不隨機調整學科上課的順序,根據需要隨意侵佔綜合學科的課時,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爲空談、泡影。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則可以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加以遏制,解決。有機發揮集體的智慧,爲教師之間進行知識、思想間的交流與切磋提供了便利,爲老中青三代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動,共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空間和機緣,真真正正的落實了校本教研。

⒊進行教案傳承,發揮活頁教案優勢。由於活頁教案具有添加修改比較靈活方便的特點,因此對原先備寫的教案在每年秋季開學前可進行年級傳承即由原年級同科目老師向新接相應年級的老師遞交原教案。現任老師可根據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在傳承教案上再做修改,加進自己的理解和方法,然後再進行集體研課,繼續集思廣益,博取衆長,優化教法,強化學法,重視學生活動的操作設計,注意教學反思在教案設計中獨特的作用。這樣使同伴合作成爲工作常態,爲教師深研教材提供了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在傳承中創新,備出自己的課。

4.通過開展賽教和示範課研討活動,加強對操作層面的問題研究,促使老師想學習型、研究型發展。活動實施的環節:①教者上課;②教者說課並反思(重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對過程操作的效果感受);③聽者包括領導和教學組長再圍繞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學細節,用新的課程理念和觀點進行剖析,指出問題,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④專業人員(教研員)從專業理論角度綜合評價課堂教學質量。以上過程,能夠有效加強聽課者的反思交流,使教研不再是簡單的備課,而是研究問題,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應主動爭取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支持與指導,讓他們引領教師學會在教中學、學中研,逐步加深對新課程的認識,爲教師向專業綜合化方向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四、精細過程管理,營造良好氛圍是深化課改有力保證

①學校應因時因勢,利用家長會、專家報告講座等形式,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支持課改;②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素養,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③建立和完善評價激勵機制,調動師生的學習工作積極性,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素質。④適度開發,合理使用,整合教育資源,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全面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農村課程改革的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領導認識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積極支持參與,堅持不懈地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繼續探索和不斷改進教師、學生的評價機制,農村課程改革的路子就會越走越寬闊!